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教育目标提出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也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差异 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综合神经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史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天才儿童、脑损伤儿童、正常儿童及个民族儿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例证,发现并证实了人具有的多种智能,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聪明,只不过因为人类对于智力的偏颇理解而未被人珍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差异,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由于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及相应的知识也不会完全一样。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解决问题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有的用图形,有的用符号,有的用字母表示……教师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多样化,百花齐放。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的潜能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和同伴共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季亚琴科说:“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根据华国栋的同组异质理论,将学生根据水平分组,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组,形成互补。在分组中,每组由组长开始,按1、2、3、4、5、6号编好,1号为组长,学习较好,6号为潜能生,2、3、4、5号同学学习水平相当。每次小组讨论,由小组长主持,让潜能生先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帮助,学生在与同伴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自己独立观察、操作、思考中的不足,同学之间在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对于潜能生来说更易理解、接受同伴的见解。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抽潜能生代表本组发言,根据潜能生的回答情况给小组加分。这样小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得同组同学之间必须互相帮助,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自我体验
1.设计体现层次性的课堂练习与作业,兼顾学生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后进的学生“吃不了”,教师很难兼顾学习困难生和优等生。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进行作业设计,并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了作业的弹性,多了选择的空间,也多了主动的权利。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2.设计实践性作业,让每个人收获成功的喜悦
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练习的内容。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如在学完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调查:(1)本班学生最爱吃的水果;(2)每天看电视的时间;(3)学校各班戴眼镜的人数等,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主题,从不同的视角想出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尤其是潜能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当学生问到:“生活中为什么都用百分数,有没有千分数呢?”教师及时肯定,并让学生猜猜:“千分数长得什么样?你能试着写写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千分数,黑板上出现了十多种写法。教师随即组织全班学生欣赏黑板上的作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课堂气氛最和谐的时刻,他们渴望老师的赞许。教师及时用“有意思”“与众不同,有创见”等激励性评价语言和掌声赞赏了学生。教师通过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的极大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差异 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综合神经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史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天才儿童、脑损伤儿童、正常儿童及个民族儿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例证,发现并证实了人具有的多种智能,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聪明,只不过因为人类对于智力的偏颇理解而未被人珍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差异,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由于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及相应的知识也不会完全一样。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解决问题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有的用图形,有的用符号,有的用字母表示……教师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多样化,百花齐放。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的潜能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和同伴共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季亚琴科说:“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根据华国栋的同组异质理论,将学生根据水平分组,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组,形成互补。在分组中,每组由组长开始,按1、2、3、4、5、6号编好,1号为组长,学习较好,6号为潜能生,2、3、4、5号同学学习水平相当。每次小组讨论,由小组长主持,让潜能生先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帮助,学生在与同伴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自己独立观察、操作、思考中的不足,同学之间在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对于潜能生来说更易理解、接受同伴的见解。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抽潜能生代表本组发言,根据潜能生的回答情况给小组加分。这样小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得同组同学之间必须互相帮助,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自我体验
1.设计体现层次性的课堂练习与作业,兼顾学生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后进的学生“吃不了”,教师很难兼顾学习困难生和优等生。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进行作业设计,并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了作业的弹性,多了选择的空间,也多了主动的权利。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2.设计实践性作业,让每个人收获成功的喜悦
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练习的内容。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如在学完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调查:(1)本班学生最爱吃的水果;(2)每天看电视的时间;(3)学校各班戴眼镜的人数等,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主题,从不同的视角想出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尤其是潜能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当学生问到:“生活中为什么都用百分数,有没有千分数呢?”教师及时肯定,并让学生猜猜:“千分数长得什么样?你能试着写写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千分数,黑板上出现了十多种写法。教师随即组织全班学生欣赏黑板上的作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课堂气氛最和谐的时刻,他们渴望老师的赞许。教师及时用“有意思”“与众不同,有创见”等激励性评价语言和掌声赞赏了学生。教师通过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的极大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