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举办第129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学习和解读‘两会’精神”。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主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全国人大代表、国经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发表演讲。
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形势与工作重点
杨伟民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会议经济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几个重点。一是准确判断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背后既有结构性、体制性等长期因素,也有疫情冲击等短期因素,二者相互交织。二是分析了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们要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三是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有赖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我国经济不会因为疫情而搁浅,长期还是向好的。四是提出未来我国发展新思路。即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保证国际循环的同时,打通国内循环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补齐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二、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杨伟民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有决定性基础,目标实现没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全面进步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目标。2019年我国已总体上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2020年任务主要是补齐短板,解决剩余贫困人口问题。同时,要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目标
杨伟民认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增长速度目标,主要是将增长目标融在就业目标当中。经济增长和就业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通过保增长、稳增长来实现就业,通过扩大就业带动消费增加和行业发展来实现增长。
韩永文表示,不设经济增长目标值,不等于没有考虑经济增长问题,实际上经济增长是融合在其他指标中的。从财政赤字率看,2020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达到3.6%以上,比2019年增长0.8个百分点,这需要GDP总量做支撑,即内含着一个名义或可比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从就业看,以往是把新增城镇就业与经济增速相挂钩的。21世纪初,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可解决100万~120万新增就业人数。此后,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加,拉动就业能力增强,每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在200万人以上。2020年提出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也是蕴含了经济增长因素的。推算下来,GDP实际增速应该在2%以上,可能达到3%或略高。
(三)关于“六稳”和“六保”
王一鸣提出,“六稳”是“六保”的基础和条件,“六保”是底线性要求,也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着力点和支撑。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地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对冲外部影响的立足点。稳就业有三个重点:一要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落实好已有政策,推动生活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复业,帮助外贸企业扩展市场渠道。二要积极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三要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保民生涉及三个扩大,即扩大失业保障范围、低保补偿范围和社会救助覆盖面。稳就业、保民生关键是保企业、保各类市场主体。现在保企业采取了减税降费、减免社保费、延期还本付息等阶段性政策,要与创业企业税率调整等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杨伟民强调,在“六稳”基础上提出“六保”,体现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要守住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六保”排第一位的是保就业,既要保存量就业,將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也要保新增就业。
(四)关于宏观经济政策
杨伟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政策上,要新增转移支付2.5万亿元,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1.6万亿元,新增1千亿元铁路建设资本金。新增规模相当于2019年GDP的6%,总规模约是2019年GDP的9%,力度很大。货币政策没有提出明确的增长目标,但是提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速要明显高于2019年。对“融资贵”问题也提出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融,推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使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宏观政策上创新了两个传导机制:一是建立特殊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2万亿元新增资金全部直达市县,直接惠及民生;二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
韩永文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用国家信用作担保,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对冲经济和社会风险,为恢复经济稳定注入确定性。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有效,就业政策作为首要政策目标。2020年财政压力会相当大,个人判断财政收入可能是负增长。中央提出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要有过紧日子的意识,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要压减50%以上。但支持地方发展、保基层运转力度在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减税降费上,2019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是2.36万亿元,比原计划多出3600亿元。2020年目标是新增2.5万亿元,加上上年政策翘尾因素的5000亿元,总减负规模可能会在3万亿元。2020年财政政策的总规模大约会达到11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 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2019年是在GDP增长6.1%的情况下,M2增速达到8%左右。2020年GDP增速可能在3%以下,也许更低,要实现比2019年更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速,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金融政策要更加灵活高效,直达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2020年1—4月,货币政策力度很大,已有3次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初步测算释放市场流动性达到2万亿元,新增贷款达到8.8万亿元。但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有问题,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还没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要加紧研究对策。
(五)关于扩大内需战略
王一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利用我们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战略回旋空间大的优势以及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建立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开放形成国际循环。在方向和布局上可能更多面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杨伟民指出,扩大内需离不開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在“两新一重”。“两新”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一重”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包括区域性的重大战略项目、区域战略、示范新区、城市群,以及城市圈轨道交通、水运、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
韩永文认为,2020年有两大政策要点:一是促进消费回升回稳。“六保”当中把保就业、保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也是为了促进消费回升,通过稳定消费来稳定经济增长。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新基建”投资溢出效应高,是数字经济发展从消费互联网拓展到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带动产业升级的潜力非常大。同时,传统基建仍有很大空间,我国公路、铁路、机场的密度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新老基建要协同发力,“新基建”在增加新动能、调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基建在稳增长、补短板等方面不可或缺。扩大有效投资会将一部分投资转化为消费资金,也是在拉动消费。
(六)关于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韩永文指出,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目的是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和保就业。二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三是强调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四是强调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强创新和公共服务。
王一鸣提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面临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发展方向问题。周期性问题靠宏观政策解决,结构性、发展方向问题要靠改革去解决。完成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改革开放。比如,进一步压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倒逼行政管理流程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制度性开放高地,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等。
(王成仁)
责任编辑:李蕊
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形势与工作重点
杨伟民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会议经济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几个重点。一是准确判断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背后既有结构性、体制性等长期因素,也有疫情冲击等短期因素,二者相互交织。二是分析了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们要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三是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有赖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我国经济不会因为疫情而搁浅,长期还是向好的。四是提出未来我国发展新思路。即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保证国际循环的同时,打通国内循环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补齐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二、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杨伟民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有决定性基础,目标实现没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全面进步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目标。2019年我国已总体上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2020年任务主要是补齐短板,解决剩余贫困人口问题。同时,要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目标
杨伟民认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增长速度目标,主要是将增长目标融在就业目标当中。经济增长和就业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通过保增长、稳增长来实现就业,通过扩大就业带动消费增加和行业发展来实现增长。
韩永文表示,不设经济增长目标值,不等于没有考虑经济增长问题,实际上经济增长是融合在其他指标中的。从财政赤字率看,2020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达到3.6%以上,比2019年增长0.8个百分点,这需要GDP总量做支撑,即内含着一个名义或可比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从就业看,以往是把新增城镇就业与经济增速相挂钩的。21世纪初,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可解决100万~120万新增就业人数。此后,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加,拉动就业能力增强,每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在200万人以上。2020年提出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也是蕴含了经济增长因素的。推算下来,GDP实际增速应该在2%以上,可能达到3%或略高。
(三)关于“六稳”和“六保”
王一鸣提出,“六稳”是“六保”的基础和条件,“六保”是底线性要求,也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着力点和支撑。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地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对冲外部影响的立足点。稳就业有三个重点:一要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落实好已有政策,推动生活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复业,帮助外贸企业扩展市场渠道。二要积极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三要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保民生涉及三个扩大,即扩大失业保障范围、低保补偿范围和社会救助覆盖面。稳就业、保民生关键是保企业、保各类市场主体。现在保企业采取了减税降费、减免社保费、延期还本付息等阶段性政策,要与创业企业税率调整等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杨伟民强调,在“六稳”基础上提出“六保”,体现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要守住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六保”排第一位的是保就业,既要保存量就业,將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也要保新增就业。
(四)关于宏观经济政策
杨伟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政策上,要新增转移支付2.5万亿元,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1.6万亿元,新增1千亿元铁路建设资本金。新增规模相当于2019年GDP的6%,总规模约是2019年GDP的9%,力度很大。货币政策没有提出明确的增长目标,但是提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速要明显高于2019年。对“融资贵”问题也提出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融,推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使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宏观政策上创新了两个传导机制:一是建立特殊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2万亿元新增资金全部直达市县,直接惠及民生;二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
韩永文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用国家信用作担保,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对冲经济和社会风险,为恢复经济稳定注入确定性。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有效,就业政策作为首要政策目标。2020年财政压力会相当大,个人判断财政收入可能是负增长。中央提出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要有过紧日子的意识,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要压减50%以上。但支持地方发展、保基层运转力度在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减税降费上,2019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是2.36万亿元,比原计划多出3600亿元。2020年目标是新增2.5万亿元,加上上年政策翘尾因素的5000亿元,总减负规模可能会在3万亿元。2020年财政政策的总规模大约会达到11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 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2019年是在GDP增长6.1%的情况下,M2增速达到8%左右。2020年GDP增速可能在3%以下,也许更低,要实现比2019年更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速,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金融政策要更加灵活高效,直达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2020年1—4月,货币政策力度很大,已有3次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初步测算释放市场流动性达到2万亿元,新增贷款达到8.8万亿元。但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有问题,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还没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要加紧研究对策。
(五)关于扩大内需战略
王一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利用我们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战略回旋空间大的优势以及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建立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开放形成国际循环。在方向和布局上可能更多面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杨伟民指出,扩大内需离不開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在“两新一重”。“两新”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一重”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包括区域性的重大战略项目、区域战略、示范新区、城市群,以及城市圈轨道交通、水运、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
韩永文认为,2020年有两大政策要点:一是促进消费回升回稳。“六保”当中把保就业、保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也是为了促进消费回升,通过稳定消费来稳定经济增长。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新基建”投资溢出效应高,是数字经济发展从消费互联网拓展到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带动产业升级的潜力非常大。同时,传统基建仍有很大空间,我国公路、铁路、机场的密度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新老基建要协同发力,“新基建”在增加新动能、调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基建在稳增长、补短板等方面不可或缺。扩大有效投资会将一部分投资转化为消费资金,也是在拉动消费。
(六)关于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韩永文指出,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目的是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和保就业。二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三是强调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四是强调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强创新和公共服务。
王一鸣提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面临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发展方向问题。周期性问题靠宏观政策解决,结构性、发展方向问题要靠改革去解决。完成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改革开放。比如,进一步压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倒逼行政管理流程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制度性开放高地,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等。
(王成仁)
责任编辑: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