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中印象记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维中
  
  如果,你有事要暂时离座,记得,请先看看维中是否出没在身边。
  这样说好了,假使方才你正在打稿子,处心积虑地替电脑里的故事构筑美好的未来,而一切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着。
  你站起来甩甩手、摆摆头,顺便替自己到厨房倒杯热开水,等到再度回到座位,想继续敲打先前的故事情节时,你的手铁定要悬空几秒,而你的脑,则充满疑惑:“我什么时候写过这段话了?”
  第二种经典状况是在用餐时间,临时跑了一趟洗手间、接了一通打错的电话,你匆匆赶了回来,埋头苦干地将碗里的饭菜吃光,却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忍不住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吃得那么撑?
  等到你转过头,望向一张看似关怀的笑脸时,马上会恍然大悟。
  没错,凶手就是维中!
  在无声无息之间,他偷偷地跑到电脑前胡诌了一段文字,等着看你待会儿是不是就顺着写下去;他会趁着你跑进跑出的空档,硬是将桌上的鸡鸭鱼肉全丢到你碗里,假装它们本来就在那里。
  然后,在一切都来不及发生时,优雅地离去。
  维中将生活当做一场大型的游戏,往往就在瞬间,他拟出一部实验剧,我们糊里糊涂地当上主角,没有商量的余地。
  恋物,是他另一项酷爱的游戏。至今,维中还保存着蓝心湄刚出道的唱片,以及近似AV女优的清纯玉照;一张摩斯汉堡的DM,被维中仔细地放进随身file夹里,当做一张欢乐证书;还有那消失已久学生车票,被剪票机咬去的大半,仿佛就是生命里,散佚的某些段落。
  甚至还有众多的退稿信,维中把它们整理成一份清单,通通收藏起来。
  他蹲在生命的水岸,打捞起各式各样,漂流过身边的物件。
  恋物的本身,是否源自于无法割舍?
  维中曾经说,最害怕有那么一天,朋友、亲人先他而去。这一切,令他无法、也不敢想象。是否因为如此,他才要一再地出没,一再地游戏,即使那一天真的来到,也算是尽兴。
  虽然鼻子终年失灵,维中却偏好嗅闻杂志里新鲜油墨的气味;虽然一直认为自己适合走温情细腻的路线,却在某次的演讲中,被大大地称赞:“维中哥,你一站上台就好好笑。”
  维中的身体与心灵似乎总存在着某种趣味的矛盾。
  此外,他的时间表是属于另一个国家的,凡事要提前完成,才会安心。
  即使是一场神出鬼没的游戏。
  对他来说,匆忙会谋杀优雅,万万不行!
  
  文学的维中
  
  维中一直让人觉得,他一脚踏在文学奖的边际,另一只脚则跨入大众文学的领域,这两个看似矛盾对立的立足点,从他的思索角度看来,其实一点都不相悖。对维中而言,仅仅是作用不同,如此而已。
  维中说,他将文学奖当作是一个个转运站,递送他到真正想去的地方。或许你会追着问,他想去什么地方呢?曾经,他旅行着,身处于高空飞行的座舱里,鼻子因为干燥而感到不适,眼睛因疲倦而无法睁开,但脑子却能活跃地构想,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场景受限、时间受限,究竟能不能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于是,一个被换日线绊倒的女孩与他相遇了。
  这是他创作路途中,其中之一的终站,没有太多包袱,只写自己想写的。
  之后他又转身,往下个地方走去。
  假如文学奖是利己的成分较多,维中认为,大众文学就显得利他多了,“一扇较大的门,可让更多人容易进来。”文学不一定非要那么难以接触,一旦你受到触动,无论别人如何评断,它就是个对你有意义的作品。
  只是有时候,周遭议论的声音太纷乱,将焦点过分投注在文学奖上,而贬抑了大众文学的价值,失去了持平的态度。
  与其花这么多时间去争论大众与文学奖间的优劣,不如投入更多的关注,给这群新人写作者,在得奖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以维中的观察,目前出版界或者报章书评版,并没有给这些新人太多空间,比较有计划且稍具规模的,麦田新世代系列或许可以提出来一谈。
  同样身处于新世代行列的维中说,新人的作品首重于风格的创造,意义不在与文学大家相提并论,而是蕴酿出下一时代文学的整体风向。
  此外,维中还发现,新人写作者的角色扮演正在扩张——由纯然的文字工作者,晋升为一个制作人,落实自己的编辑概念。也就是说,新一代的写作者,已热切参与起整本书的前后期制作,他们的作品,很可能就从封面上的插画开始。
  许多新人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扰,那便是定位问题。许多时候,还没来得及自我认定,就被许多前辈作家,或是读者设定完成。其中当然包含了好与不好的。当维中被问及“怕不怕被贴标签”、“被定位”这一连串问题时,他很快地丢出答案。
  维中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重要,会卡到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所以没有所谓“怕被定位”的苦恼。至于贴标签?坦白说,在这个新世纪,e世代不怕被贴标签,只怕没人要贴你标签。
  说完后,维中哈哈笑了几声,就像每一次,再严肃的议题都会被他翻转成看似无厘头,实则有深意的结局。
其他文献
吴晨骏,男,1966年5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著有短篇小说集《明朝书生》《我的妹妹》《柔软的心》,长篇小说《筋疲力尽》,诗集《棉花小球》。海峡文艺出版社《海峡》月刊编辑。    名字    一个人最好有两个名字  一个属于肉体  一个属于灵魂  当我们喊他肉体的名字时  肉体便开始蠕动  当我们喊他灵魂的名字时  灵魂便朝我们张望  2003.11.14    人皮灯笼    我
期刊
夏曼烟,本名解飞飞,女,1979年12月14日出生于江苏扬州。2001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工学院中文系,现在南京师范学院本科自考在读。15岁开始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扬州晚报》发表散文30余篇。近期发表作品《前生茶》(《乡土》杂志)、《海美牙》(《青春》杂志)。    美芳是我以前去上海舅舅家时认识的,一家广告公司的女模特,名如其人,漂亮至极,穿着也时髦摩登得很。说来也怪,我虽然喜好自然、质朴,
期刊
金钱如色欲,越有就越想有。但谁都难以想象,世界上最古老最让人羞耻的行业竟在好莱坞生根开花,如此繁茂的发展开来。夜幕下的好莱坞灯红酒绿,海蒂·弗莱斯(heidiFleiss)是这里的“女孩皇后”。这位演技平平的演员未能在镜头里获得成就,却成为好莱坞最著名的焦点人物。  有人说她很幸运,她竟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飞黄腾达。海蒂·弗莱斯如好莱坞男演员的漂亮磁场,她为名流提供特殊服务,向他们提供“取之不尽用
期刊
十几岁的孩子忧郁而又甜蜜地说:我爱上她了。如果是几年前,我会笑他们说:小屁孩懂什么?而现在,对这样的话语我会感动莫名。  初恋总是既忧伤又甜蜜。它永远是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那是最直接最真诚最执著的感情。  初中时,我暗恋我们的英语科代表,那时我不懂什么是爱情,可是真的真的,那时我真的相信天长地久的,因为年少的人们有羞怯的眼神,有足够的耐心,有颤抖的心,我是真的愿意为一个人耗尽我一生的时间。 
期刊
2001年冬,大四,考研。  那时的我夜夜缠绕于同一个噩梦中:在寒冷的冬苦苦挣扎,考研失败,在本该温煦的春天被宣判,从此进入寒冷的余生。  后来我遇见了路,一个常来我们学院蹭课的外校生,南方口音。我喜欢和他聊天。他是班里唯一一个举手而且起立回答问题的人。声音昂扬,但心沉闷。他也考研。  一天,他问我:“闻其,我们学校要演话剧《恋爱的犀牛》,我是灯光,送你一张票?”  我说:“你做灯光?不会吧?咱们
期刊
【编者按】海峡文艺出版社对诗歌出版一向十分关注。今年出版了在全国诗歌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中间代诗全集》精装上下卷,以及福建诗人蔡其矫的传记《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福建的大多数优秀诗人都在海峡文艺出版社出过书,或者在《海峡》上发表过诗作。这里选编的两位诗人都与福建有关。林茶居是福建诗人,吴晨骏在福建工作。林茶居的诗歌温柔多情,吴晨骏的诗歌敏感幽默,风格不同,但在用诗歌来阐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这一点
期刊
紫石作坊:谈谈你如何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  张维中:我是一个吸收能力不错的人,生活里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来源,比方说乘坐地铁的时候,观察乘客和路人,对我来说也可能成就一篇小说的起源。另外,借由看电影MTV、听音乐来获取灵感,这些对我写小说很有帮助,例如电影的画面及故事情节。在故事情节上,我会很注意看它是怎么说的、怎么插入新的人物及情节,所以每次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朋友会感动
期刊
万之,本名陈迈平,1952年生。1985年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硕士毕业后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长期任教,并担任《今天》文学杂志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剧本和翻译文学作品等数种。    暮色勾勒出的山脊墚上,终于出现了一片蠕动的黑影。在黑影的后面,摇晃着一个瘦削的老头,不时挥动手里的一根羊鞭。山娃急忙向着山墚上奔去,一边大声呼叫着。  ——爷爷!爷爷!……  风顶住了他的声音
期刊
金海曙。1961年生于上海,长年在福建生活。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1995年获大阪外国语大学东亚文化硕士学位。1995年起,在《花城》《大家》《人民文学》《芙蓉》等大中型杂志发表小说及诗歌、随笔等,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主要作品为中短篇小说集《深度焦虑》(1999年海天出版社)。主要译著为川端康成创作回忆录《独影自命》(1996年中国社科出版社)。获1996年度刘丽安诗歌奖。大型话剧剧作《
期刊
雪下得正紧  李勋阳    印象中  三个冬季都没  下雪了  今天早上  这雪下到我的笔头  下得正紧  (李勋阳,1980年5月出生。曾在《北京文学》发表诗歌。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学院。)    蚂蚁  李异    一只蚂蚁  爬上锈满青苔的岩石  一群蚂蚁  慌慌张张  浩浩荡荡  尾随头一只蚂蚁  爬上锈满青苔的岩石  (李异,原名覃清,海南人,1982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