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精心预设学情,铺垫生成基础;把握语文教学的“度”,创设生成空间;捕捉错误资源,引领智慧生成。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生成基础 生成空间 智慧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机械呆板地确立一种教学流程,而应根据课堂教学之中动态发展,灵活调整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和不断生成之中。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1.精心预设学情,铺垫生成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与部队打仗一样,讲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精心预设具体学情,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作好铺垫,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达到一定的质量。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及课前准备程度的不同,教师应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在备课时,教师要在充分熟知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情况,并能在预测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着力对策思考。如:一次去外地参加《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一课的竞赛教学,笔者进行了充分预设。《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是一篇叙事性的寓言故事课文,课文借人物夸口矛和盾的语言揭示了人物语言、行动的前后不一、互相抵触。同时,对于文言类的课文,学生接触得相对较少,其阅读也有一定的困难。在考虑课文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后,笔者设计教学思路:“以读带演—以演促思—思后明理”。为了保证教学流程的顺畅性,笔者几次更改教学设计,几次试讲,力争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均能有序进行。
  
  2.把握语文教学的“度”,创设生成空间
  
  2.1拓展宽度。如何收放自如地适当拓展语文学习的“宽度”体现在平常的教学细节之中,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有效指导之中。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笔者并没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朗读,而是在充分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笔者创设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阅读宽度,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在如此轻松自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为教学生成创设了一定的空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精心策划些语文综合活动,采用多侧面拓展、多渠道贯通,使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任意遨游。
  2.2追求深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限于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在阅读文章时,往往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难以欣赏领略蕴含其中的神韵。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潜心钻研教材,悉心启发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从而深入感受理解文章内容。
  
  3.捕捉“错误资源”,引领智慧生成
  
  3.1化错误为亮丽。错误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面对语文课堂中的“错误发生”,我们应确立“错误是一种动态资源”的教学观念,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错误信息,把错误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参与找错、议错、辨错这一动态过程,寻求改正错误的方法,从而把错误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契机。
  如:教学苏教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首叙事诗时,一位教师读道:“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话音刚落,一生提出:“老师,你读错了,这里是‘捉’,不是‘提’。”对此,这位教师却显得从容镇定,他诚恳地说:“谢谢你,你聽得真仔细!刚才的确是把‘捉’读成了‘提’,那么你们觉得是‘捉’好,还是‘提’好呢?”且看课堂动态生成的精彩呈现:
  生:“我觉得‘捉’好,‘提’可能是买回来的吧,那要花钱的。”
  师:“你很节俭,很好。那你们捉过蝈蝈吗?捉过蝈蝈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么捉的?”
  生:“我先扒开草丛,瞄准目标,然后猛地一扑,一下子就抓住了。”(该生手脚并用,边说边做动作进行描述)
  师:“真的一下子就能抓到吗?”
  生:“不是,有时它会跑掉,得追。”
  师:“那你捉到了蝈蝈,心情怎样?”
  生:“高兴,诗中说——‘乐呵呵地’。”
  师:“诗中的‘我’捉到了蝈蝈,想干什么?”
  生:“想送给盲婆婆。”
  师;“原来,这是为盲婆婆捉的呀,真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说,给盲婆婆的礼物是‘捉’好还是‘提’好呢?”
  生齐说:“‘捉’好,因为亲手捉的比买的更有意义,这是一份美好的心意呀!”
  3.2化意外为创造。在动态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尽管在课前会预备好不同的教学预案,但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课堂中出现的诸多意外情况,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巧妙引导,寻根究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不断引领学生的智慧生成,让教学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例: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突然一生说:“老师,窗外好像下雪了!”
  顿时,学生的目光都转向了窗外,平静的课堂变得喧闹起来。与其逼着学生继续课文的学习,不如顺势调整课堂安排。于是,笔者及时引导学生欣赏窗外雪景,并要求学生即景说“雪话”、背“雪诗”,并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雪的世界》。十几分钟后,笔者再次回到了《狼和小羊》的教学课堂,此时再也没有学生关注窗外的雪景了。
  总之,要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就要立足文本,更加关注在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唯此,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正如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所说:“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方敏芬,陈怡.让课堂“生成”充满诗意[J].小学语文教学,2004.
  [2]陈杰.课堂: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3]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
  [4]刘仍轩.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培养的问题,着重从美育意识的树立、教学情境的创设、观察想象的指导、实践体验的开展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审美培养    前言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去理解画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
摘要: 本文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审题能力、动手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学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广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掌握知识,形成品质的基础上学习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当代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所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来的。它强调评价应该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动态过程,应贯穿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它强调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育起辅助作用;它主张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尊重学生个体与个体差异,注重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 传统课程评价 基本理念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
摘要: 文章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与学生素质现状的落差为切入点,提出建构“实习安置”的方案:即通过一系列“实习锻炼”环节,帮助学生渐进地实现综合素质和整体社会竞争力的提升,成功地从学生角色的“学校人”转变为职业角色的“社会人”,变“实习锻炼”为“实习安置”,从而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 暑期实习就业安置大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人数的增长,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摘要: 由于国际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起,到目前为止网络语言学习(NBLL)成為一种最快捷、最便利和最时尚的学习方式。网络语言学习的前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或是局域网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调查山东工商学院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真实情识,以期可以为学院校网的建设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审视了英语教学对于“3 2”模式高职教育的意义,讨论了该模式下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原因,继而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3 2”模式 英语教学    引言    “3 2”模式高职教育指的是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习三年,接着转入挂靠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两年,毕业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由于近年来招生人数的增加,
[摘 要]幸福作为关键词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不断进行追问的永恒话题,在哲学意义上,幸福建构理论更是作为西方哲学史上若干哲学家的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作为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幸福构建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本文以亚里士多德、功利主义和马克思的幸福观为基础,探讨幸福构建理论,以及追问幸福构建何以可能。  [关键词]幸福;德性;功利主义;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就特别强调“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图形计算器是一种现代手持技术,它具有数据
摘 要:本文结合史诗的创作背景,以北欧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融合的观点对史诗中表达的命运意识进行了阐释,联系史诗文本中对生命的认识,剖析其命运的悲剧意识,以及对此种意识的消解。  关键词:文化融合 命运 悲剧 抗争精神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其肇始于公元五世纪盎格鲁—撒克逊逐人渐定居英格兰时期,也就是古英语时期。当时的英国人民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口传故事,代代吟咏,辈辈相承。《贝奥武夫》
摘要: 本文讲述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概述,叙述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优点,分析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存在的困难和开展工学结合教育的具体模式,以解决工学结合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矛盾。  关键词: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具体模式 教学管理    一、引言    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办学形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百年而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