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案例研究——以“摩擦力”为例

来源 :物理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教科书八年级(全一册)和人教版(2019年)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第一册为样本,深度剖析初、高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的教学内容衔接,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教学目标衔接,针对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的重难点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用的设计思路,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知识建构、思维方式和课堂模式的有效衔接.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且思维、品质的习得需要学生的行为实践,甚至身心的整全投入,因此,教师必须聚焦学生的“做”,引导学生真正地从实践中发展自我.基于杜威“做中学”思想,审视论证了物理实践课堂的理论内涵,说明实践课堂在理念上符合知行合一,在形态上营造民主的师生课堂共同体,其最终目的是智与德相长;在操作层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物理课堂,并做教学反思.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量子通信等众多领域,然而其独特的线性结构会导致SNSPD的探测效率对入射光的偏振态具有依赖性,从而限制了SNSPD在非常规光纤链路或其他非相干光探测环境中的应用.本文基于传统的回形纳米线结构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偏振不敏感SNSPD,在纳米线周围引入一层高折射率Si薄膜作为介质补偿层来提高纳米线对垂直偏振态入射光的吸收效率,并将补偿层的上表面设计为光栅结构以减小不同波长下纳米线对不同偏振态入射光的吸收差异从而实现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偏振不敏感.除
物理方法的掌握对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凸显物理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本质,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是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的时空结构等的综合体.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事件等与教学结构的关系,阐释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要求,例析了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因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黄土地区城市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但该区域黄土特有的工程特性、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困难,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影响其所在的环境,并导致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海绵城市”作为应对城市环境治理及功能优化新理念,已经在黄土地区开始试点推广。以给排水管网、地下管廊为主的地下工程在黄土地区城市建设中不断扩大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物理课程是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物理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明确物理知识中蕴含的素养培育要素,围绕增强体验、启发思考、激活思维、强化探究、注重拓展等方面组织教学,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要渗透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章以“楞次定律”实验创新与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制实验器材,营造“鲜活、灵动、激趣、励志”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在个人发展及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的新视角下,提炼出的教学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要求物理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将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本文以“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思想和认知发展的破冰船.中学各学科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原则.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就是实践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围绕物理知识建构,以科学探究问题为引领,以科学论证活动为载体,依托科学探究各步骤,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以期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提出了模型建构教学的五个环节:情境创设、模型表述、模型分析、模型评估和模型应用.为了将模型建构教学的重点从程序性知识的讲解转移到立足学生能力发展上来,聚焦关键能力的模型建构教学学生能力发展图谱在教学实践中被逐步提炼并构建.只有在不同内容和情境的建模教学中,贯彻图谱中这些共同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才能达成模型建构的五级能力水平,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