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线描画是用点、线、面去描绘物体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幼儿美术绘画方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容易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线描画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通过形式多样的线描画教学活动开拓幼儿以点、线、面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途径,帮助幼儿更好的运用线描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线描画活动,既需要体现孩子自我表达的意图和想象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有效的启发和引导。现将线描画教学活动指导策略总结如下:
一、利用环境的教育渗透,感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激发创作兴趣
(一)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线,认识线,感受线的特点
例如,观察秋冬树叶凋零的树枝、散落的树叶纹理、屋檐下蜘蛛编织的网、交错的电线、衣服的条纹等等。
(二)创设适宜的、互动的环境,对线描画产生兴趣
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运用幼儿园走廊、楼道、主题墙、美术区角等墙面,将线描画逐步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情景中,激发幼儿创作线描画的兴趣。
(三)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米罗的《会跳舞的线》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围绕“说线——找线——画线”逐渐展开讨论,借助大师的作品进行想象和再创作,最后,让孩子们画出了自己心中会跳舞的线。
(四)开展点、线相关的游戏,感受线条美,获得经验
例如,开展“条条大路通向幼儿园”活动,孩子运用积木搭出四通八达的线路,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线路的特点。
(五)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材料,为线描活动做基础
例如,提供不同粗细的记号笔、各色金属笔等。提供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绘画材料来丰富线描画的表现力,如各种颜色的扇子、风筝、箱子、瓶子等。提供多样的工具发挥孩子的组合创造能力,如剪刀、胶水、废旧报纸等。
二、丰富线描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观察和巧妙地引导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作画方式
尝试个人独自作画、两两合作、小组合作等。尝试线描剪贴画、撞色拼贴等等方法。
(二)逐步渗透多种表现手法的观察和运用
利用图片进行观察讲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其中线描画的表现手法包括:
1.点绘法:是利用不同形状的点,通过不同的排列方法,进行装饰的方法。
2.分割法:是将绘画主体通过直线分割、斜线分割、交叉分割、无规律分割等方法分割成若干部分,对于每个部分进行不同的点、线装饰的方法。
3.排列法:是单一或多样的线条,进行横、竖、倾斜、疏密组合的排列的方法。
4.平涂法:是有规律的涂面,练习黑白色调。
5.组合法:是利用点、线、面组合成简单的花纹进行装饰的方法。
(三)仔细观察并分析实物图片及线描作品
(四)将绘画水平不同的孩子分在一组,鼓励同伴互助
(五)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六)通过音乐、视频短片等媒介,让孩子体验画线条,感受线条的情感
活动中,提高孩子对线条表达的情感的认识,比如软软的,刚硬的,刺激的,放射的等等。
三、结合幼儿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换笔的指导策略
幼儿习惯使用一支笔进行作画,在绘画过程中很少有幼儿会选择换不同粗细的笔来绘画,所以作品中有时候很难找到画面的核心,在细节的绘画上也很难辨认。基于实践,我提出了如下指导策略:
1.规定笔的选择和使用,先让幼儿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再自由选择。
2.自我作品对比法,让幼儿运用一种或多种笔,分别绘画两幅作品,进行比较,了解换笔绘画的特点和优势。
3.语言提示法,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对于搭配使用笔存在一些问题的孩子,建议他进行换笔。如孩子正在进行平涂,选择的是细笔,教师可以建议他选择粗笔更方便。
4.实物联系法,让孩子了解绘画物体的特点,比如绘画建筑,房子的墻要坚固才行,这样可以引导孩子用粗笔来表现。粗笔:联想到坚固、厚重、清晰、近、粗糙。细笔:联想到柔软、温馨、细腻、美观、远、轻薄。
5.线描作品的针对性欣赏。
(二)添画背景的指导策略
孩子绘画中除了主体部分还会根据情境添置背景,但是很多孩子会为了添加而添加,会出现构图不合理、情境不符合等问题。基于实践,我提出了如下指导策略:
1.对比法,两幅画(一幅有背景、一幅没有添画背景)感受比较作品添画前后的不同视觉效果,激发幼儿添画作品背景的兴趣。
2.观察相关图片,合理添加背景,不为了添加而添加。
3.指导幼儿分析了解画面比例,掌握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添加。
四、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给幼儿提供评价和表达的机会
在线描画活动的开展中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该环节有几个重要原则需要掌握。
(一)幼儿自我评价
给幼儿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机会,这也是成人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要基于具体实例肯定幼儿的优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不断进步和创新。
(三)幼儿相互评价
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而且能更快的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勉励。
综上所述,线描画活动的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并进行有效的利用,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方法选择和调整。孩子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一切活动的开展和指导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所以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方法还需要灵活运用。如上方法,大部分为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可以进行借鉴利用,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实践去补充和完善。
一、利用环境的教育渗透,感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激发创作兴趣
(一)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线,认识线,感受线的特点
例如,观察秋冬树叶凋零的树枝、散落的树叶纹理、屋檐下蜘蛛编织的网、交错的电线、衣服的条纹等等。
(二)创设适宜的、互动的环境,对线描画产生兴趣
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运用幼儿园走廊、楼道、主题墙、美术区角等墙面,将线描画逐步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情景中,激发幼儿创作线描画的兴趣。
(三)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米罗的《会跳舞的线》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围绕“说线——找线——画线”逐渐展开讨论,借助大师的作品进行想象和再创作,最后,让孩子们画出了自己心中会跳舞的线。
(四)开展点、线相关的游戏,感受线条美,获得经验
例如,开展“条条大路通向幼儿园”活动,孩子运用积木搭出四通八达的线路,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线路的特点。
(五)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材料,为线描活动做基础
例如,提供不同粗细的记号笔、各色金属笔等。提供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绘画材料来丰富线描画的表现力,如各种颜色的扇子、风筝、箱子、瓶子等。提供多样的工具发挥孩子的组合创造能力,如剪刀、胶水、废旧报纸等。
二、丰富线描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观察和巧妙地引导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作画方式
尝试个人独自作画、两两合作、小组合作等。尝试线描剪贴画、撞色拼贴等等方法。
(二)逐步渗透多种表现手法的观察和运用
利用图片进行观察讲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其中线描画的表现手法包括:
1.点绘法:是利用不同形状的点,通过不同的排列方法,进行装饰的方法。
2.分割法:是将绘画主体通过直线分割、斜线分割、交叉分割、无规律分割等方法分割成若干部分,对于每个部分进行不同的点、线装饰的方法。
3.排列法:是单一或多样的线条,进行横、竖、倾斜、疏密组合的排列的方法。
4.平涂法:是有规律的涂面,练习黑白色调。
5.组合法:是利用点、线、面组合成简单的花纹进行装饰的方法。
(三)仔细观察并分析实物图片及线描作品
(四)将绘画水平不同的孩子分在一组,鼓励同伴互助
(五)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六)通过音乐、视频短片等媒介,让孩子体验画线条,感受线条的情感
活动中,提高孩子对线条表达的情感的认识,比如软软的,刚硬的,刺激的,放射的等等。
三、结合幼儿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换笔的指导策略
幼儿习惯使用一支笔进行作画,在绘画过程中很少有幼儿会选择换不同粗细的笔来绘画,所以作品中有时候很难找到画面的核心,在细节的绘画上也很难辨认。基于实践,我提出了如下指导策略:
1.规定笔的选择和使用,先让幼儿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再自由选择。
2.自我作品对比法,让幼儿运用一种或多种笔,分别绘画两幅作品,进行比较,了解换笔绘画的特点和优势。
3.语言提示法,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对于搭配使用笔存在一些问题的孩子,建议他进行换笔。如孩子正在进行平涂,选择的是细笔,教师可以建议他选择粗笔更方便。
4.实物联系法,让孩子了解绘画物体的特点,比如绘画建筑,房子的墻要坚固才行,这样可以引导孩子用粗笔来表现。粗笔:联想到坚固、厚重、清晰、近、粗糙。细笔:联想到柔软、温馨、细腻、美观、远、轻薄。
5.线描作品的针对性欣赏。
(二)添画背景的指导策略
孩子绘画中除了主体部分还会根据情境添置背景,但是很多孩子会为了添加而添加,会出现构图不合理、情境不符合等问题。基于实践,我提出了如下指导策略:
1.对比法,两幅画(一幅有背景、一幅没有添画背景)感受比较作品添画前后的不同视觉效果,激发幼儿添画作品背景的兴趣。
2.观察相关图片,合理添加背景,不为了添加而添加。
3.指导幼儿分析了解画面比例,掌握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添加。
四、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给幼儿提供评价和表达的机会
在线描画活动的开展中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该环节有几个重要原则需要掌握。
(一)幼儿自我评价
给幼儿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机会,这也是成人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要基于具体实例肯定幼儿的优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不断进步和创新。
(三)幼儿相互评价
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而且能更快的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勉励。
综上所述,线描画活动的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并进行有效的利用,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方法选择和调整。孩子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一切活动的开展和指导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所以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方法还需要灵活运用。如上方法,大部分为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可以进行借鉴利用,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实践去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