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打造出快乐且高效的体育课堂。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体育;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让体育课程学习不再单调、枯燥。群体互动,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收为自主学习,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翻转。在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可有效强化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让学生们的学习交流变得更加密切,互相启迪以产生智慧的火光;在合作学习过程,学生们还可学习同伴的优点长处,从而查缺补漏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一、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分析
(一)合作学习分组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然需要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原则,如各合作小组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合作,各组员之间不能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则合作学习也就流于了形式[1]。为此,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也是促进合作学习深入开展的基础支撑。合理分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学生意愿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意识。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实现民主的分组原则,让学生们自由选择组员,自由构建小组及选择组长。学生们自主构建合作小组,可有效降低合作学习过程中带来的不愉快,减少矛盾和摩擦,加强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组内相异
确保小组内部组员各具特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小组的发展贡献力量。组内相异的分组原则最难控制,但又不得不加以优化调节[2]。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让学生在小组内找不到归属感,从而让小组合作失去本真。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在我校8年级9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拟定将全班31名学生平均分为5个合作学习小组(第5组多一人,一共7名组员)。在每个小组内,男女学生比例均衡(第5组男女比例为4:3),均有两名体育优等生、两名体育中等生和两个较差生(第5组有3个体育中等生)。
(二)合作学习分组测试
1.层次划分
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自然需要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依据学生体育素养进行划分,才能客观、公平的区分出体育优、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的划分学生的体育层次,将会对以后的分组合作学习产生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致使整个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如何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首先,身体素质测验。不言而喻,初中课余课程学习,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素质素质过差,体能不佳,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继而打击到学生心理,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般而言,身体素质越好的学生,越能在体育学习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而体育学习、练习又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上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模式[3]。分组时,教师需分别测试每个小组的平均身体素质,让每个小组内既有身体素质良好的组员,同时也有身体素质较差的组员。
2.学习内容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需要设置出科学的教学内容。客观而言,初中体育知识大多适宜于学生们开展合作学习,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合作式球类运动。在田径教学中,接力赛也是需要小组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初中体育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学习主题均要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有的教学内容,如体操、乒乓球等,主要还是依赖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精力投入。体育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体育学习需要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也离不开自我的思考、总结与实践,而后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更加重要。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加重视。然而,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对文化课学习内容尚且应接不暇,自然难以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学习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不喜欢体育,除了一小部分学生是由于个人因素而抵制体育外,大部分学生是由于对体育学习缺乏正确、客观且科学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观念上对体育学习采取了被动应对,久而久之,也就缺乏对体育的温情与敬意。
3.教学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实践,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学方案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其一,循序渐进。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活泼好动,热情洋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绝大部分初中学生喜动厌静,甚至过于顽皮。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对于学习主题,学生们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知不觉的“忘记”了合作。有的学生愿意帮助同伴,愿意和小组成员共进退,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知觉的忽略了他人,而将学习的重心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學生们习惯了“单打独斗”,有时候会忘记身边还有需要自己帮助的组员,而这种情况在体育素养良好的学生中较为常见。内心的潜意识,或长期养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的消除[4]。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简单的学习主题切入,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参与者,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合作情况,随时进行干预与调整。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们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大脑深处,时刻想着组员,想着同伴,想着自己的团队。其二,相互竞争。初中学生愿意表现自我,获得同伴的羡慕及教师的褒奖。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们之间的配合意识,让小组成员团结一致,以团队的力量而获得更大的进步。要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团队的胜败为第一要务。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们之间深入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一起进步,产生深厚的友谊。
4.考核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须臾不可或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体育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价,只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有的教师虽然重视考核评价,但对学生们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评价内容单一,难以发挥其评价教学的积极效应。小组合作学习需完善教学评价环节,使其成为小组合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体育课小组合作记录表(见表1)
三、结语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体育素养及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既要重视小组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成长。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体能分组、项目分组等多样化的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才能切实提高教学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荣安.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6,8(38):106-106.
[2]丁忠.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J].科技展望,2015,30(32);52-52.
[3]叶加梅.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上),2014,19(5):9-9.
[4]陈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25(93):118-118.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体育;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让体育课程学习不再单调、枯燥。群体互动,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收为自主学习,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翻转。在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可有效强化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让学生们的学习交流变得更加密切,互相启迪以产生智慧的火光;在合作学习过程,学生们还可学习同伴的优点长处,从而查缺补漏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一、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分析
(一)合作学习分组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然需要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原则,如各合作小组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合作,各组员之间不能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则合作学习也就流于了形式[1]。为此,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也是促进合作学习深入开展的基础支撑。合理分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学生意愿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意识。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实现民主的分组原则,让学生们自由选择组员,自由构建小组及选择组长。学生们自主构建合作小组,可有效降低合作学习过程中带来的不愉快,减少矛盾和摩擦,加强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组内相异
确保小组内部组员各具特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小组的发展贡献力量。组内相异的分组原则最难控制,但又不得不加以优化调节[2]。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让学生在小组内找不到归属感,从而让小组合作失去本真。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在我校8年级9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拟定将全班31名学生平均分为5个合作学习小组(第5组多一人,一共7名组员)。在每个小组内,男女学生比例均衡(第5组男女比例为4:3),均有两名体育优等生、两名体育中等生和两个较差生(第5组有3个体育中等生)。
(二)合作学习分组测试
1.层次划分
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自然需要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依据学生体育素养进行划分,才能客观、公平的区分出体育优、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的划分学生的体育层次,将会对以后的分组合作学习产生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致使整个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如何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首先,身体素质测验。不言而喻,初中课余课程学习,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素质素质过差,体能不佳,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继而打击到学生心理,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般而言,身体素质越好的学生,越能在体育学习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而体育学习、练习又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上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模式[3]。分组时,教师需分别测试每个小组的平均身体素质,让每个小组内既有身体素质良好的组员,同时也有身体素质较差的组员。
2.学习内容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需要设置出科学的教学内容。客观而言,初中体育知识大多适宜于学生们开展合作学习,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合作式球类运动。在田径教学中,接力赛也是需要小组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初中体育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学习主题均要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有的教学内容,如体操、乒乓球等,主要还是依赖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精力投入。体育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体育学习需要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也离不开自我的思考、总结与实践,而后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更加重要。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加重视。然而,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对文化课学习内容尚且应接不暇,自然难以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学习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不喜欢体育,除了一小部分学生是由于个人因素而抵制体育外,大部分学生是由于对体育学习缺乏正确、客观且科学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观念上对体育学习采取了被动应对,久而久之,也就缺乏对体育的温情与敬意。
3.教学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实践,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学方案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其一,循序渐进。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活泼好动,热情洋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绝大部分初中学生喜动厌静,甚至过于顽皮。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对于学习主题,学生们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知不觉的“忘记”了合作。有的学生愿意帮助同伴,愿意和小组成员共进退,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知觉的忽略了他人,而将学习的重心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學生们习惯了“单打独斗”,有时候会忘记身边还有需要自己帮助的组员,而这种情况在体育素养良好的学生中较为常见。内心的潜意识,或长期养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的消除[4]。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简单的学习主题切入,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参与者,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合作情况,随时进行干预与调整。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们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大脑深处,时刻想着组员,想着同伴,想着自己的团队。其二,相互竞争。初中学生愿意表现自我,获得同伴的羡慕及教师的褒奖。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们之间的配合意识,让小组成员团结一致,以团队的力量而获得更大的进步。要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团队的胜败为第一要务。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们之间深入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一起进步,产生深厚的友谊。
4.考核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须臾不可或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体育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价,只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有的教师虽然重视考核评价,但对学生们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评价内容单一,难以发挥其评价教学的积极效应。小组合作学习需完善教学评价环节,使其成为小组合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体育课小组合作记录表(见表1)
三、结语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体育素养及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既要重视小组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成长。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体能分组、项目分组等多样化的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才能切实提高教学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荣安.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6,8(38):106-106.
[2]丁忠.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J].科技展望,2015,30(32);52-52.
[3]叶加梅.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上),2014,19(5):9-9.
[4]陈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25(93):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