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因素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受众心境对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广大受众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别。仅从经济状况来说,大体可分为富裕型、温饱型、贫困型三种。这种差别对各个类型受众的心态有较大的影响。前两种类型的受众,大都处于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而后一种常常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受众这两种在极性方向上相反的心理状态,致使他们在接受新闻信息方面采取差别较大的态度:一是接触与不接触的差别。常处于焦虑、紧张状态者,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心思接触与己利益无关的新闻信息;而处于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者,较多接触各类新闻信息尤其那些能够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信息。二是接触内容上的差别。富裕型、温饱型喜于接触文艺新闻、体育新闻等等,以调节繁忙的生活节奏,寻找舒适,感受愉悦;而贫困型则对政府关心、各地援助、学费减免等等新闻,有较强的情感反应。三是接受程度的差别。富裕型、温饱型对于能满足精神需求的新闻信息接受程度高,贫困型接受程度高的则是那些与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新闻信息。
  
  二、受众认知对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一)选择性注意
  《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反应》一文中的“注意”,是从反应“起点”角度上说的,这里侧重讲的是“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显著特点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指向性是指有取舍地朝向一定对象而不朝向其他对象,集中性是指集中注意于特定对象而忽视其他对象。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新闻事实、新闻情感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做出的情感判断是基于个人内在的认知评价的。在认知评价的基础上,对于新闻信息的选择往往依据的标准是,在注意的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特定需要的对象,或者与自己固有观念相符、情感相近的信息;避开无关的、不重要的对象,或者与自己意见相悖、情感疏离的信息。可见,认知加工通过对信息的评价而诱发情绪情感,并在情绪情感的参与下对信息的注意范围进行取舍。因而,要增强新闻产品的魅力,就应对受众选择性注意的规律予以把握。
  影响受众选择性注意的因素,有客观的与主观的。客观的是新闻刺激的变化、对比、大小、强度、位置、运动状况、反复出现的状况等等;主观的是受众情绪、阅历、兴趣、动机、需要等。例如兴趣,它本身就带有选择性,因而它常常引来受众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受众对于带有新异性的新闻发生兴趣,而对熟知的内容与老一套的表现形式则兴致索然。当前仍有不少新闻,内容陈旧,形式死板,受众对其采取疏远态度,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些节庆报道,多年来一个面目,其固定的套式少有突破,受众对此产生厌烦,更在情理之中了。因此,保持新闻内容的新鲜性、时效性以及表现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则显得十分重要。
  (二)选择性理解
  ⒈在个人愿望、需要、态度、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下,依据以往经验对新闻信息进行解释与补充。某学者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先放录像片,其内容是一位妇女抱着孩子带着行李,满头大汗地行走,一位陌生的小伙子上前主动帮忙,提出抱孩子或提行李。然后,要求被试对象对尚未出现的下面镜头做出推测。结果是,一类被试对象赞赏小伙子的助人为乐,另一类则担心妇女上当受骗。分析原因,前一种推测的被试对象听过或见过陌生人的帮忙,而后一种的被试对象听过或见过陌生人的打劫。显然,个人大都依据自身经验对新闻事实信息及其情感信息,进行不同的解释并做出不同的情感反应。同时,预存立场也对他们的选择性理解给予重大影响,学术界在这方面论述很多,此处不再赘述了。
  ⒉受众解释风格对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塞里格曼的“解释风格理论”认为,乐观型解释风格者,无论面对失败、面对成功,其解释的结果总是对自身情绪起积极作用,而悲观型解释风格者的解释结果,终使自身陷入压抑、焦虑之中①。在大型媒体近年关于“自主创新”的系列报道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科技创新者对于失败,体现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乐观型解释风格,从而在多次失败中毫不气馁,最终取得了成功。而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些迷信者对于某些成功,却是悲观型解释风格,如把经过治疗在绝症中重生归结为命运使然,从而在命运主宰下的情境中拔不出脚来。这两种不同解释风格的人,即使对于同一新闻事实,也会产生不同或相反的心理反应。
  ⒊受众解读对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这里讲的主要是对语言文字未参与的新闻信息的解读。新闻情感信息,在离开语言文字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传播。例如我国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冠的霎那间,夺冠者满面喜容与观众一片欢腾的画面一出现,情感信息已传播给电视屏幕前的受众。这种传播,是在播音员尚未解说亦即语言文字尚未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上这一特点,给新闻媒体人在屏幕声像与报纸图片方面大做文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视新闻制作中声画合一、声画对位方面艺术性的讲究,报纸版面视觉冲击力的加大,均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这无疑会强化传播效果,但同时也带来另一问题:相比于语言文字,画面信息的丰富性中蕴含着信息的模糊性:例如,面对不易分辨的同一笑容,可理解为欣喜的笑,也可理解为得意的笑、讥讽的笑、嫉妒的笑、不怀好意的笑等等,受众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解读。其中,除了一种理解准确而外,其余均为误解。因此,新闻媒体人在运用声像与图片时,应对其细微之处精心分辨与选择,避免受众因其模糊性而可能发生的误解。
  (三)选择性记忆
  受众的需要、态度以及其他因素会影响其对新闻信息的记忆,也就是说容易记住感兴趣的、需要的、与自己认识一致的信息而忘记其他。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与由此而引发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都可储存在头脑中,一旦日后有所触发,当初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再度出现”。②它之所以能再度出现,缘于受众对经历中体验过的情感内容的记忆。笔者对这一现象调查的结果是:一些痴迷网吧的未成年人的家长,对于电视曾经播发的新闻人物含泪诉说网吧毒害孩子时悲愤交加的场面,不但记忆犹新,而且回忆时还能引发出与新闻人物同样的悲愤心情。科技人员对于新闻中所反映的科学攻关的艰辛,则久久不会忘记。那些与这两则新闻无关的人,大都会将其排除在记忆范围之外。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构成了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认知链。受众的认知,对受众在接受新闻情感信息时,该注意什么、理解什么、记忆什么以及怎样注意、怎样理解、怎样记忆,均有大的影响。
  
  三、受众群体对于受众接受新闻情感信息的影响
  
  一是群体共同的利益、目标、目的所凝结成的群体认同感,使群体成员对新闻情感信息有着相近似的态度,产业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演艺界与体育界人士,大都站在所在群体的视点上看待社会,接受与自己所在群体关系密切的新闻情感信息,并做出与所在群体成员相近或相同的反应。二是群体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人格修养,形成群体之内成员人格的某种共同性以及与另一群体的人格差异,致使不同群体成员在接受新闻情感信息时存在很大的区别:常年守护在祖国边防哨所的战士,喜于接受有关勇敢、吃苦、坚强等等方面的新闻情感信息;与此相反,一些盗窃团伙、罪犯团伙,则因常常接受新闻情感信息中的消极成分而陷入深渊,陷入深渊后仍对这些消极信息喜好如初。
  
  四、新闻媒体对于受众的影响
  
  (一)不同新闻媒体对于受众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报纸因其深度报道中与图片新闻中新闻情感信息的相对密布而具有吸引力;广播电视因其声音、画面携带较多新闻情感信息,同时又因其动态特点带有较大刺激而能激发受众较强的情感反应;网络媒体因其可给网民提供情感表达甚至情绪发泄的平台而得到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的喜爱。这些不同新闻媒体对于受众新闻情感信息的接受,均会产生程度不等的影响。
  (二)不同新闻品牌对于受众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受众接受新闻情感信息,起始于对新闻产品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对新闻产品在品牌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新闻名作、报纸名版、广播电视名栏乃至有影响的新闻媒体,情有所钟并进而发展到情有独钟。
  新闻名作、报纸名版、广播电视名栏乃至有影响的新闻媒体等的品牌,首先来自于新闻媒体的努力,其次借助于新闻媒体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③名作、名栏、名媒体的品牌,随着新闻媒体这一功能的发挥而更加彰显。再次来自于受众的认可。由于新闻媒体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功能,其品牌易于得到受众的认可。而认可的结果,受众喜爱之情便相伴而生,这就形成了他们与新闻媒体的情感基础与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新闻品牌一旦形成,受众中实际存在的“刻板印象”就会发生如下的作用:一是他们认为“凡是有牌子的,都是好的”,这就驱使受众对新闻品牌的盲目崇拜;二是凡是上过新闻媒体的,常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如歌星与其他明星本来名不见经传,一上新闻媒体就可一夜走红,成了一些受众的崇拜偶像与其赞叹的品牌。“刻板印象”尽管有诸多负面作用,但对“品牌效应”的作用却是正面的。因而,受众对于新闻名牌的新闻情感信息,在接收的量上、反应的强度上,均要超出非新闻名牌许多。一些新闻媒体非常重视“品牌效应”,这不仅有其实际意义,而且也有理论的支撑。
  (三)新闻媒体不同报道理念与不同报道倾向对于受众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新闻媒体的报道理念与报道倾向是个变量,这个变量对于受众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曾几何时,我们的新闻媒体倾向于报道白领生活与高消费现象,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广大受众对此反应淡然;当胡总书记与温总理在春节期间深入矿区、农村探望平民百姓的报道播发时,当中央各项有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政策出台的报道播发时,人民群众的情感反应则另是一样。同样道理,广大农民受众对于着重报道城市也曾与新闻媒体有过心理上的疏离,而现在面对大量报道“三农”,则与新闻媒体结下了深厚情感。这些,足以说明新闻媒体的报道理念与报道倾向,对于受众接受新闻情感信息有着明显的影响。
  
  五、受众本身的修养对其接受新闻情感信息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中,受众本身的修养对其接受新闻情感信息的影响也不小。不同修养的受众个体,在接触新闻内容时就有较大差异;即使接受同一内容,其情感反应亦有不小的区别。比如,公共汽车上年轻人对老弱病残让不让座,在行为上的区别就是多站几分钟、几十分钟,少坐几分钟、几十分钟,代价之小实在不足挂齿。但不让座这一有碍风尚、有损道德的区区小事,却因普遍存在与难以解决而携带着丰富的新闻情感信息。那些平常不肯让座的年轻人,对于电视新闻中让座的镜头,可能不屑一顾,甚至出现“多此一举”的厌烦心理;而另一些有一定修养的年轻人则认为,连举手之劳、毫不费力的小事都办不到,还能做出什么大事,他们觉得新闻媒体报道这些很有价值。除此之外,文化习俗等等环境因素,对受众接受新闻情感信息也有一定影响。
  进行新闻传播,应将上述影响因素了然于胸。但在当前,新闻业界与学界,对于受众的新闻情感信息接受问题较少留意,对于新闻情感信息接受影响因素更是无人问津。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应该扭转。
  (作者系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审读员、编审)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媒体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然而校园媒体一直是夹缝中生存的花朵。本文将通过对几家代表性的校园媒体的调查研究来展现如今高校校园媒体的生存现状,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家《新锐》报来具体呈现校园媒体“报网互动”的实践模式,来分析未来校园媒体的转型趋势。  关键词:校园媒体;校报转型;报网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一、 工科大学广电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困境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教育部直属211高校,在2002年创办了广播电视专业。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该问题在同类专业中可能也是典型的。  ⒈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办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如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课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果的高水平教学人员极其缺乏。其原因有二: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往
期刊
2008年10月世纪华文对深圳9份都市报,在福田、盐田、宝安、罗湖、南山五个地区150余个报摊亭进行了零售监测与定量研究,调查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日报》和《南方日报》,采用的是世纪华文SIS报刊连续发行监测分析体系。对深圳都市报报业零售市场分析如下:    《南方都市报》提价促深圳都市报业竞争格局流变  在深圳9份都市报
期刊
本刊讯 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记协共同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新闻知识杂志社、今传媒杂志社协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创新与发展:陕西新闻传媒改革30年”高层论坛暨学术研讨会9月27日至28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省记协主席尹维祖、西北大学副校长任宗哲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本次论坛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省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走过的历程,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了现代新闻传媒领
期刊
2007年底,《湖北日报》又一次推出了“荆楚表情”2007的新闻专题,以图片的形式集中展现2007年度荆楚大地上的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微观的角度来见证这片土地的发展。这是继2006年以来,《湖北日报》第二次推出的大型图片专题,虽然仅仅两年,但这一专题已经在荆楚大地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荆楚表情”2007 湖北影像全记录    “荆楚表情”专题。以“节庆湖北”、“发展湖北”、“转型湖北”、
期刊
2008年春节的七天长假,不休假的艳照传播人利用各种网络渠道,汪洋恣肆地大量传播着黄色图片。其发布之快、散布之广,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几乎在一夜之间颠覆了相关影星在受众心中的美好形象。直至春节假期结束,各大网站、监管部门、甚至各地公安机关才开始发布禁止传播艳照的通知并采取相应措施。从最初的几张八卦图片到最终的数百张高清写真,直到升级至香港娱乐圈的大地震——艳照门事件,可见我们对网络传媒的监管仍然
期刊
2010年,新闻出版业进入纵深发展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具体到细分的行业,则各有千秋。值得盘点的事太多,这里只是围绕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记的大事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    一、报刊业“合作、融合”成改革热门话题    2010年,报刊业激流暗涌,平静中藏着波澜,整体来看,报刊业在舆论传播和改革发展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事件:1.报业之间的合作;2.新媒体探索之路;3.舆论监督在受阻中继续前行。    
期刊
进入数字化时代,报业仍将存在并发展,且报业的未来将是融合和多元化的未来,从营销学“4P”理论来看,在产品内容上,数字化时代是融合新闻的时代,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新闻产品兼有;在价格方面,纸媒的盈利模式既有收费,也有部分收费和免费;在促销方面,分类广告、细分广告等皆有;在渠道方面,纸媒的未来实际上也是一个混合的渠道,纸质报纸是有形渠道,网络版是直销的,是即时且同时的渠道。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释
期刊
2006年1月1日18:10,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大型日播杂志式直播电视节目——“都市热线”正式开播。这档节目以其新颖的节目架构呈现出直播节目的多元样态,其中首创的“手机记者”、“RAP新闻”、“百姓报天气”等环节不仅在省内电视媒体中独一无二,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独树一帜。现在这些创新的电视环节已经成为“都市热线”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每天节目收视的高点。除此之外,“都市热线”还有一条筋脉贯穿始终,那
期刊
公历2008年3月26日。农历戊子二月十九,据《万年择日通书》,宜:开张,开市,动土。当天,也是观音诞生日。大吉大利。当天,《东莞时报》(以下可简称时报)诞生。我们的创刊晚会叫“太阳出世”!何等的大气!    第一天    当天,本报版量高达96版,本地新闻超过22个版。我不知道是不是全国之最,至少是国内地市都市报之最。当天,发行量12万份,全部零售,肯定是本地零售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当天,创刊号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