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形势协同育人视角下地方院校师范生实践育人机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协同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重点,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在玉林师范学院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申硕攻坚、师范生专业认证背景下,从与大芦村建立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如何在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下,整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发挥资源聚集效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化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师范生实践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师范生;地方院校;实践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18-02
  一、社会实践对师范生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 号)强调:“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黨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对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长知识、见识与才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升华和有效补充,其注重的是对青年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化学师范专业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实训、科研与应用相结合的育人理念。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化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具有扎实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新时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视角下,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建立有利于培养师范专业学生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二)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增强实践育人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00后”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面临着互联网时代、智能化、大数据等带来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呼唤教师创新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方法。近年来,国内外为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倡导协同育人,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多渠道集聚优质创新实践资源,并突出其育人功能,打造社会、产业界、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载体,是新时期协同创新背景下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这背景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这也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提出的指示。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建立有利于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现代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三)玉林师范学院师范生培养当前发展的形势需要
  当前,玉林师范学院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时期,处于申硕攻坚、师范生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应该借此契机,振兴本科教育,积极探索化学师范生实践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科研和专业技术等优势,积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展协同育人实践;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与大芦村长期建立的师范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际出发,加强对化学师范生技能的培养,提升师范生技能水平,探索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而培养优秀的未来化学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师范生在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处于走向教师岗位的职前准备阶段,承担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培养学生的质量,也代表未来国家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因此,作为培养未来准教师的高等院校,更应该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张桂荣等人通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个别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相互重叠;微格教学训练方式陈旧;偏重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科研能力训练没有得到体现。[2]胡森等人认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生教育实践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形式较为单一、技能培养不够全面、体系建设不够完整等问题,从而使得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职前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同时,笔者通过对各高校关于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情况和对师范生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师范生的社会实践也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效果不明显。在调研中,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晰,目标不明确,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社会实践简单化。大多数学生认为完成任务拿到相应学分或者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就可以了,通常会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本质要求和内涵。对于教师来说,形式上参与了,在学生选题、指导实践方面没有努力指导,再加之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欠缺,导致实践效果不明显。
  二是实践活动的长期性以及持续性不足。大部分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寒暑假进行,没有长期坚持下去。以支教为例,师范生通常是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扎根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不够,刚到那里开始熟悉情况,就要离开,活动效果会受到影响。   三是校外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不多,经费不足。固定的实践基地不多,有的实践基地建立了,但长期不开展实践活动,有些也只是寒暑假过去,实践时间不长,也不能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状况,不利于做调研,不利于学生成长。另外,虽然团队能得到部分经费赞助,但是微乎其微,很多还要自己出资,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导致效果不明显。
  四是从往年师范生反映出的问题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来看,其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等教育实践能力还有待加强。现代大多数师范生课堂教学虽已开展“三笔一话”以及说课、讲课等在内的技能培训,但师范生的实践训练普遍较少。黄丽媚等人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及与部分教师、学生的访谈交流认为,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原因可归纳为缺少实践训练、总体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范生自身不重视、缺少教育技能训练,总体培养模式不合理,学校的教学条件影响等,其中缺乏实践训练和缺少教育技能训练占大多数。
  三、师范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一)校内苦练内功,加强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机制
  按照“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如“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和“五练一熟”(练书写、练讲说、练绘画、练制作、练管理和熟悉教材)。依托校内资源面向本科生开放化学实验中心、区级重点实验室、大中型仪器、教师科研课题。把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入科学研究进展,让综合实验紧密融合教师的研究内容,开放教师技能训练中心,举办多种多样的教师技能活动。鼓励师范生参加各类师范生教师技能比赛,为学生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教学技能的热情。开展教育见习活动,同时,组织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
  (二)校外建立固定化长期化的社会实践基地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因此,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找能够长期化、全面化、双向受益的实践育人基地,加强人才培养。在校外,学校可以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等相对固定的长期化的实践基地,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基地建成后,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科学评估基地,做到科学地管理基地。在实践后期要加强与基地的经常性联系,不断总结并巩固双方的沟通合作关系。以我校化学专业师范生为例研究,其一,通过研究整合学校、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大芦村以及大芦村小学为长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师范生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成功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师范生实践教育中的不足。其二,学生在每周周末前往大芦村基地进行周末辅导和支教等相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了“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其三,在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每个学期或者每年举行大型会演并召开总结大会,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
  四、结语
  师范生的培养呈现出连续性、经验性的特点,而非短时间内的速成模式。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不断尝试、顿悟以及最终合理化的过程。本文有效结合玉林师范学院目前正向应用型转型的契机,在第一課堂教学模式下,整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发挥资源聚集效应,探索实践育人机制。校内外建立有利于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实践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通过实践促学、长技,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张桂荣,朱玉莲,韩振华,等.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66,8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时期积极做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其中企业包班教学机制则是提高合作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中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文件,提出了企业包班教学机制,主要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以应用。文章根据该机制模式实施效果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包班;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炎热的暑假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已经到来。新学期,新希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老师们、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美好祝愿,向加入明德大家庭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爱国的问题。作为湖南最早的新式中学堂,明德学堂(今长沙市明德中学,以下简称“明德”)创办于1903年,其创办的目的是“教育救国”“为国储才”,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自2005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在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会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进行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关键词:双证融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课程
摘 要:重视成人教育是高效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大举措之一。作者以一名高校教师的视角,结合学校成人教育教学特点,积极探索,探究了适合成人实现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大胆实践,提出了以“建立愿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关注课堂: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策略,潜心研究:助力实现教育教研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着力提升成人教育的灵活性、特殊性和重要性,为加快推动全市成人教
摘 要:书法课堂教学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通过理论疏导、书法实践、方法引领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书法水平,提升个人修养,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教师通过对《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诞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风格特点、章法布局、结构点画、临摹感受等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挖掘学生学习书法的潜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会计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寻找一个教与学的切合点才是关键之处。文章教学案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对教师灌输的道理有所排斥的问题,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回归课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
摘 要:减数分裂的内容对学生构建遗传学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是遗传细胞学的基础。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采用“教师导思→学生探究→师生总结→优化提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已有的结论设计成高质量的递进式问题,刺激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持续自主建构的“倒叙式”问题驱动教学,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倒叙式”;问题驱动;减数分裂;生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为本,并且以读为其他语文素养的依托,将语文听、说、读、写等素养有机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只有拟定“读”的基调,把准“读”的脉搏,抓住“读”的方法,加大“读”的力度,才能使缤纷多样的文本催发学生心中语言素养的“种子”,真正提高“读”的实效。  关键词:“读”占鳌头;“读”出心裁;“读”领风骚;语文高效课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
摘 要:以OBE理念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这几年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主体思想。教师要把传统的主导型课堂,转变为提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章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科(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课程的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出发,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OBE理念设计出全新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OBE;课程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摘 要:文章作者在支教期间发现了甘肃省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半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且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就其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四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其现状,分析并挖掘了成因,文章据此作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藏区乡村;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9  课题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