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什么惦记珞巴族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书记对西藏怀有很深的感情
  
  人民论坛记者: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强调“要认真做好扶持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总书记为什么关注珞巴族的发展?
  王小彬:总书记曾经在西藏工作过,对西藏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非常关心。到中央工作18年来,他每年都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1990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曾深入到珞巴族聚居的米林县调研、考察、指导工作,深知高原的特别气候给珞巴族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虽然总书记日理万机,可心里始终惦记着珞巴族人民。
  总书记对珞巴族、门巴族人口较少民族的关心与支持,实际上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包括西藏在内的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中央高度关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这要从我国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继续全面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来分析。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与人口数量方面存在着复杂的不均衡性。我国共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0多万,其中人口最少的不到3000人。22个民族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点八,但是这22个民族却占到我国56个民族的40%。解决了60多万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就意味着22个民族实现了繁荣发展。
  从人口数量的比较来看,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55个少数民族是少数,再比较,22个人口较少民族无疑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方面比较,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族情来看,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环境闭塞;发展起点较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程度较重,社会转型艰难。
  
  人口较少民族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时期
  
  人民论坛记者:中央高度关注人口较少民族,您认为传递了哪些信息,体现了怎样的意义?
  王小彬:国家和社会以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时期。人口较少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西部边疆地区,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国家和社会以及地方政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政治和经济的意义。一是对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与其他各族人民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快边境地区发展。我国长达2万多公里的陆地国境线上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这22个民族中的大部分就位列其中。这些民族与国外相同或相似民族跨境而居,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关系密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大力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边疆稳定,而且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为了加快边境地带各族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边防,2000年由国家民委牵头发起了“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几年来,重点扶持了边境地带的贫困人口尤其是这些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差不多占我国民族总数的一半,解决了这些民族的发展、小康问题,也就解决了近半数少数民族的发展、小康问题。
  其次是保护和弘扬文化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基础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奇缺,人口文化水平低是制约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和社会的专门扶持,有利于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素质。二是有利于挖掘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资源。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居住在我国的边疆地区,相对封闭,开放度低,与其他文化的交融程度低,有的甚至与外界隔绝。22个人口较少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的独特文化,譬如,鄂伦春族的训鹿、游猎文化,珞巴族的竹文化,京族的渔业文化,柯尔克孜族的游牧文化等。由于相对封闭,这些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国家和社会专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有利于挖掘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资源,便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传播,一方面有利于外界了解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充分利用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论坛后方编采组)
其他文献
时间 _ 2010年4月5日  采访地点 _ 林芝地区八一镇    典型人物:  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领队 陈秋雄    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  援藏干部要做到“六有”,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有智慧、有形象、有作为。我们援藏干部不是来镀金的,而是要建功雪域,报效祖国,用智慧开展工作,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如果要用小钱做大事,就要求我们援藏干部付出多倍的努力。在援藏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所为有所
期刊
典型人物:  国家发改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 金世洵    在西藏做任何工作都要注意讲政治    从条件舒适的内地机关到西藏高原工作,这是对每一个援藏干部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执行力的严峻考验。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曾对我说,在西藏,做任何事都要注意讲政治。他的话我至今仍记忆深刻。  来到西藏,我对新时期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有力开展反分裂斗争打牢了
期刊
我来林芝与这里的第五批援藏干部一起共事,已经两年多了。以前在阿里工作时,也接触过第三批、第四批的援藏干部,对这个群体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    贡献很大牺牲很多    不论是整个西藏,还是某一个地区,大规模对口支援这15年,都可以说是西藏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林芝是西藏的江南,可以说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有广东、福建两个强大的省来对口支援我们。15年来, 300多名援藏干部来到林芝,带来资金26亿,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8日  采访地点 _ 山南地区乃东县    典型人物:  武汉援藏干部、乃东县县委书记 苏霓斌    乃东曾是一个非常落后的边疆封闭小县,15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先后派出五批35名优秀干部,从人力、智力、经济、资源、市场等等方面支援乃东,并做出了很多“创举”。比如突破了以往援藏基本上只在县级以上地方的限制,实行市街道与乃东县乡镇对口帮扶、援藏资金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形成了以“
期刊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初的1950年12月,中共西藏工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解放西藏只是我军的第一步任务,而长期建设西藏则是党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军的长期任务。当年进军西藏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8军和西北、青海、云南、新疆等几路进藏部队的许多老革命,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共同进步,自觉地献身西藏的建设事业。    口述实录  阴法唐:1922年出生,山东肥城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期刊
阅读提示  在本期策划实施过程中,人民论坛杂志“援藏干部特别报道组”通过现场采访、电话连线、邮件沟通等多种方式,亲密接触了许多援藏干部,他们甘于奉献、乐观低调、顽强坚忍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更深入地掌握社会公众对援藏干部的认知与期待,同时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援藏干部,感受援藏干部的酸甜苦辣,人民论坛杂志在前方、后方都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  一是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中国西藏网、
期刊
人民论坛记者:日喀则作为西藏的大地区,应该是对口支援的重点地区之一,那么您对援藏干部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评价?  格桑次仁:根据中央部署,共有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四省市和宝钢、中化两企业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目前,这些省市企业的对口支援已经是第五(三)批了。总体上讲,第五(三)批援藏工作,重视程度高、援助力度大、覆盖范围广、综合效益好。只要是日喀则地区迫切需要的,四省市、两企业就全力支持解决
期刊
第五批援藏干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视发展西藏、稳定边疆为己任,踏着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时代步伐走进高原、投身建设,在平息拉萨“3·14”事件的严峻斗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在万名干部下基层、进村入户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千名干部进百村开展“两帮助”等实践活动中,加强了党性锻炼;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西藏民主改革50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6日  采访地点 _ 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才召村    2007年7月,受组织选派,我到西藏米林县开展援藏工作并任县委书记。3年的援藏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自治区、地区各级领导和米林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特别是持续改善珞巴族群众生产生活的事迹,引起了很多人对我们援藏干部的关注。  好日子不仅仅是简单的有房住  米林县有珞巴族群众1421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珞巴族
期刊
“轮换进藏”的“孔繁森群体”(1979-1993)  1979年开始,实行干部“轮换进藏”的方式。1979年8月22日,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贯彻中央人才援藏的方略,采取长短结合的办法,从19个省、市和9个中央国家机关抽调3092名党政干部进藏,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同志主动报名,他先后两次援藏,两次共计近十年时间。此后,援藏干部中又涌现了陈金水、李素芝、陈刚毅等一批活着的“孔繁森”,他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