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域中的柳青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1.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文学地理学与延安文艺生成机制研究》,编号13J158;2.陕西省社科院青年课题《文学地理视域下的柳青当代价值研究》。
  摘 要:柳青是陕西当代文坛的一颗启明星,是照亮陕西文坛发展的奠基人,柳青的文学起源于他的家乡,发展于他工作的三乡,成熟于他奉献的皇甫村。他的文学成就离不开文学地域的滋养,也离不开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的文学精神激荡了一代陕西作家的前行之路。
  关键词:文学地域;柳青;当代文学精神
  作者简介:杜睿(198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陕西省社科院,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陕西现当代作家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2
  十七年文学作家中,柳青是一个不可被轻视的人物,柳青不仅开启了底层写作和文化寻根之路,而且成为地域文学的标杆人物,成就了整个当代陕西文学的辉煌,而这辉煌的背后是文学去时代而转向地域性的关节点,柳青带动了整个陕派文学的地域化,在同样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斩获成功,而这得益于柳青底层写作、地域文学的影响,去时代、去政治化的柳青,与文学地域性互为影响,也成就了当代陕派文学整体文化寻根。
  一、文学转弯之路
  柳青出生于陕北吴堡县寺沟村的一个家庭,因他出生时兵荒马乱,柳青差点被父母遗弃,而后家境起伏,当他年少时本靠着勤劳致富的父亲,又因一场家族之间水浇地的纷争而中落,柳青三哥打死了其叔父,柳青一家赔了一千多块银元,自此家道一蹶不振,“这幕惨剧在蕴华(柳青)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几十年后,他在长篇小说《创业史》中写下了这样的话:‘私有财产——一切罪恶的源泉。’”[1]虽然没有了可供读书的资本,柳青靠着自己的努力而考取了免费的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并开启了文学写作的第一步,董学源后来回忆说:“……特别是鲁迅的书更是爱不释手,《呐喊》《彷徨》中的小说,《语丝》中的散文,他常讲感想,和我讨论。”[2]不难看出,柳青的文学之路是从接受和模仿文学名著开始的,特别是深受鲁迅乡土小说影响,在其前期的小说中可见一斑:
  阴历年的前几天,我带着一种近乎好奇的心理回到故乡。故乡变成边区以后, 这回还是头次回家;而不在家里过年,到现在已整十年了。(《在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故乡》)
  不仅开头相似,连题目都惊人的相似,这种明显的模仿痕迹,显然说明柳青深受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这种深受还表现在对乡土小说的偏爱上。五四乡土小说最重要的作家莫过于鲁迅,柳青对鲁迅小说的看重和模仿,实则是柳青对乡土文学的热爱。前期作品收录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地雷》中,包括《误会》、《牺牲者》、《地雷》、《一天的伙伴》、《废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乡》、《喜事》、《土地的儿子》、《三垧地的买主》等10多篇小说,前期的小说思路和成稿大多在柳青到延安边区的时候,是他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他一到延安就要求到前线,小说《误会》发生于他刚到部队的一次长途旅行中,柳青刚到部队,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偶遇一位八路军伤病员,他急于了解情况,便对那个伤病员寻根问底,结果让人家误认为他是汉奸而报告当地政府,引出了一系列麻烦。1940年创作的小说《牺牲者》和《地雷》,是柳青逐渐步入文学创作的作品,也是他在陕北这片文学地域中的最初的作品。经艾思奇之手他的文章得以发表,很快他开始了与老百姓的熟悉之路,那便是他到三乡(吕家崄村、麻渠村、五儿坬村)担任文书的几年,到三乡之后柳青的创作开始了全新的改变,三乡的文学环境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包括《种谷记》、《铜墙铁壁》素材几乎都源自三乡。这得益于三乡的环境,在三乡,作为文书的柳青几乎跑遍了所在的村子,对减租减息、摊派公粮、办联校、试种棉花等十分熟悉,并亲自说服百姓逐步相信党的政策,虽然期间遇到了很多阻碍,包括农民对柳青的不信任、地主对柳青的仇视,甚至有地主婆对柳青破口大骂,其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这些都没有让柳青退缩,反而使他加深了对三乡农民的了解,不仅积累了素材,同时也积累了人脉。在写《铜墙铁壁》之前,柳青还写有一篇报告《米脂县民丰区三乡领导变工队的经验——三乡干部一揽子会上的总结》,这篇文章虽然在柳青的文学史上并未得到较高的关注度,然而却是柳青创作的关节点,这篇文章不仅受到当时米脂县委书记冯文彬的推荐,也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这让他大受鼓舞,愈发坚定了文学创作之路,也愈发对农村的工作有了干劲。如果说时代性让柳青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个阶级感强烈的人,那么环境,则是柳青成为当代陕西文坛开山之人的先决条件,也是柳青在日后创作出《创业史》的必然要素。
  后期柳青的小说风格明显转变(“后期”即柳青到长安县挂职之后),从《创业史》和《狠透铁》便可看出,柳青与王家斌(《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原型)非常熟悉,无论是初期的合作社创立还是后期带头人的确定,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时王家斌被批斗也是柳青冒着危险说情,他虽然没有实际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却是合作社的组织者,他亲历了王家斌的“创业”过程,也是王家斌创业的支持者,因此与其说梁生宝形象和《创业史》是时代的产物,不如说是文学地域中柳青的精神信仰。
  在文学地理中,作家籍贯地理、作家活动地理、作品描写地理、作品传播地理等四个层序是一个统一体,一同构成了文学地理的四个要素,而对于地域文学中的柳青而言,柳青之所以能够在文学道路创作中对农村、农民情有独钟,应得益于他生长于农村的经历,他自小看到的家族纷争,应是他的写作情结;成年后又回到农村,并与农民打交道,是他活动的轨迹,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一个创作源泉;他作品的描写对象和受众从到三乡开始就完全是深入农民中了。后来辗转到长安县,更是扎根群众。这正是作家的活动地理与描写地理所产生的交集,柳青曾经到大连生活过一段时间,时任东北局的领导高岗曾经劝他留下来:“东北不是也有解放战争吗?写东北的解放战争不是也很有意义吗?”柳青说:“我对陕北群众的生活和语言熟悉,回去了有了材料就可以写,在東北熟悉群众生活和语言,需要更长的时间,写起来比写陕北还困难。”所以即使在大连生活的日子,柳青计划的仍然是陕北的题材,也是《种谷记》产生的时候。如果细读《创业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梁三老汉形象非常的丰富,心理活动也很到位,是《创业史》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他的原型就是王家斌的养父,一位一直对柳青耿耿于怀的人,直到他临终前,对儿子王家斌说了一句“柳青……是好人。”证实了柳青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成就,也让柳青成为人民文学家。
  柳青能够走向作家这条道路,除了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文学爱好,更重要的是他生活、工作的文学土壤滋养。
  二、当代价值与启示
  比起文学成就而言,柳青对当代文学,特别是陕西文学的影响和陕西作家的启示可能更为显著。对于谙熟于文学地理进行创作的柳青而言,其作品的创作风格对路遥、贾平凹、陈忠实在内的陕西作家都深有影响。路遥就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他的文学风格受到了柳青的影响。而贾平凹最初的“商州系列小说”实则是借鉴了柳青小说中的文学地理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体系,更开启了“底层写作”的先河,带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的发展。柳青也是为人民创作文学的实践者,他无论是在三乡的经历还是在皇甫村的经历都足以说明,一个作家首先要扎根底层、甚至融入底层生活才能创作出人民爱读、爱看的作品,才能更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时至今日,习总书记对柳青的高度赞誉正是柳青当代价值另一个层面的体现。
  柳青可以说是现代陕西作家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寻根文学、当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作家,从柳青开始,陕西后来的作家在寻根文学的路上走出了特色,路遥的陕北、陈忠实的关中、贾平凹的陕南都是在柳青的道路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柳青从农村走出又回归农村的文学精神,是陕西当代作家最为珍贵的文学财富。
  注釋:
  [1]刘可风《柳青传》P14,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2]刘可风《柳青传》P14,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其他文献
学习了《归去来兮辞》,感受了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羡慕他那种归隐后的生活。但有想要归隐的人,就有想要抛头露面的人,但其实后者这样的人应该算是想要为国尽忠效力。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一腔热血无处洒的辛弃疾。  原来我只觉得,辛弃疾是一个总爱把军旅生活写进诗词里的人,却不知道,他的背后有着被迫弃武从文的人生经历。“辛弃疾的词不是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
期刊
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借孩子的视角来表达“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题,俄罗斯人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方式。走
这是一条“花边新闻”,读来饶有兴味。通过这篇报道,我们知道了:在美国电影界,他们不但每年评一次“奥斯卡”(评出最好的),也每年评一次“金酸莓”(评出最差的)。“金酸莓”
一、概况 徐州矿务局义安煤矿自投产以来,虽经多次通风系统改造,目前仍采用原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由于生产范围不断扩大,开采 I. Overview Xuzhou Mines Bureau since the
面如梨花眉似黛,目幽深,空灵在。轻颦浅笑愁无奈,常敛蛾眉,不干风月,自是悲难耐。  白苹花满湔裙处,西风吹尽游丝度。却道人比黄花瘦。西楼灯下,清尊素影,借词撒才苦。  这,便是我眼中的李清照。她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美得空前绝后,无人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愁”的化身。然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
期刊
暗黄的书桌,半旧的书卷。抚过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时节催着我出门走走。  撑一把洁净的伞,漫步于校园。望着清亮的雨珠儿在湖面上律动,映着秋叶残绿的黯然萧索,透着渺渺秋色的静谧淡雅。傍晚的湖畔很静,只有我一个人,听得见雨声在耳边回响,呢喃着几乎无人问津的小调。  我忽然想到菊。暂且不论晋陶渊明独爱菊的风雅抑或惆怅,只简单地在头脑里勾勒,菊应是秋日的一抹丽色,这样的凉秋之夜,只有它能点缀一二。  
期刊
世界上每秒出生4.3人死亡1.8人,即时此刻众生欢笑,此刻众生恸哭,如潮起潮落,来来往往那么多。  自然以生老病死的法則维持着世间的动态平衡,而个体生命的价值远不止成为维持这生生不息的大机器运转的元件,只因你我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会笑的眼睛。  人间最美不过烟火味,烟火灶头维系的不过是一点温情。人是群居动物,以感情为食,系以为生。而如今日漸长大的人啊,那一点对人情的依赖性总归是被冲刷的淡漠些了。城市
期刊
本文介绍了如何采用西门子SIMATICT-CPU S7-300 PLC,作为机床进给轴的运动控制器,在完成机床设备逻辑控制的同时,完成复杂的机床运动控制任务。所有的运动工艺组件(伺服驱动
在土壤磷、钾的有效性和吸收利用方面,人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现已证明,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肥料施用等均会影响它们的有效性[1,2]。在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灰棕紫泥土壤中,钙磷
张波是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此时正坐在旅游巴士车的最后排的靠窗的椅子上,神情倦怠的玩着手机,时不时的扫一眼其他还在院子里逛荡的同事们。  张明明手里抱着一瓶汽水,坐在父亲身边的位置,模样长的跟自己老爸像极了,一眼瞅过去,就知道准是亲生的爷俩。  巴士开出去半个多小时,黄昏越发的凝重,车上大多数人没有了来时的热闹,纷纷陷入到沉默的气氛中,只有前排的几个年轻人还保有着精力充沛的样子,在打着扑克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