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此格外的重视和关注,积极在课堂教育当中融入核心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实施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来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从而加强素养设计练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算术能力,数学水平,能够将数学的良好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同样也从侧面更好地表现出数学的良好价值。为此,我们广大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为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做出巨大的奉献,在这个过程中应发展和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驱导式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是为学生下达一项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一连串的提问构成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例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教师先在做好铺垫8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长方形,16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一个正方形,10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三角形[1]。让学生判断大小。学生得出“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结论。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组数据:“长方形面积为6,正方形面积为4,三角形面积为10。学生再次判断:“三角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认识到组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图形面积大小是不能判别的。这一突如其来的分析,把学生一下子引到了面积的单位上,使课堂教学的思路能够顺利继续下去。
二、建构数学模型,观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2]。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學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
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也是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首先,教师选择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3]。例如:讲解关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试题:“超市里热水瓶27元,烧水壶比热水瓶贵39元,烧水壶要多少元?”在课堂上,通过列举相关的试题来考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由题目得知,烧水壶的价格应该是热水瓶的价格加上39元,所以烧水壶的价格是:27+39=66元。通过列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试题来提高当前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教师要基于小学生具有很强好奇心的实际情况,利用图形、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投入到数学教学习情趣。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要积极使用图形将重难点知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和形象地了解到重难点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这些重难点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图形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4]。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坐公交车的经历,来让学生学习“速度”知识。公交车开得比较快时就超过了其他的车辆,路边的标志向后移动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被后面的车辆超过,路边的标志向后移动的速度就慢。也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路边标志向后移动的快慢来判断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教授“数形结合”的数学学习思想,然后再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巩固“数形结合思想”,如建筑工程施工中三角支架,就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相关知识。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地认识到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能结合现代教育方法和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为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重视对数学思想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水平。这也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志明.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121-123.
[2]韩玉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196-197.
[3]刘振堂.赵晓娜.运用翻转课堂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45-146.
[4]胡其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24):165-170.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实施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来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从而加强素养设计练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算术能力,数学水平,能够将数学的良好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同样也从侧面更好地表现出数学的良好价值。为此,我们广大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为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做出巨大的奉献,在这个过程中应发展和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驱导式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是为学生下达一项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一连串的提问构成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例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教师先在做好铺垫8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长方形,16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一个正方形,10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三角形[1]。让学生判断大小。学生得出“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结论。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组数据:“长方形面积为6,正方形面积为4,三角形面积为10。学生再次判断:“三角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认识到组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图形面积大小是不能判别的。这一突如其来的分析,把学生一下子引到了面积的单位上,使课堂教学的思路能够顺利继续下去。
二、建构数学模型,观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2]。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學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
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也是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首先,教师选择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3]。例如:讲解关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试题:“超市里热水瓶27元,烧水壶比热水瓶贵39元,烧水壶要多少元?”在课堂上,通过列举相关的试题来考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由题目得知,烧水壶的价格应该是热水瓶的价格加上39元,所以烧水壶的价格是:27+39=66元。通过列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试题来提高当前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教师要基于小学生具有很强好奇心的实际情况,利用图形、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投入到数学教学习情趣。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要积极使用图形将重难点知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和形象地了解到重难点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这些重难点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图形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4]。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坐公交车的经历,来让学生学习“速度”知识。公交车开得比较快时就超过了其他的车辆,路边的标志向后移动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被后面的车辆超过,路边的标志向后移动的速度就慢。也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路边标志向后移动的快慢来判断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教授“数形结合”的数学学习思想,然后再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巩固“数形结合思想”,如建筑工程施工中三角支架,就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相关知识。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地认识到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能结合现代教育方法和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为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重视对数学思想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水平。这也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志明.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121-123.
[2]韩玉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196-197.
[3]刘振堂.赵晓娜.运用翻转课堂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45-146.
[4]胡其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24):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