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弹说背诵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诵是古代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定分值的背诵测试,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背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至少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与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背诵在语文学习当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老调重弹 背诵
  诵读,尤其是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背诵这一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的学校或教师督促学生背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将许多优美的诗文节略成名言名句,印发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只知有句,不知有段有篇,也就难知其文之精妙。这种做法,不但与考试的目的相悖,更与背诵的目的南辕北辙。正确认识背诵的重要性,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经典,而不是断章取义或应付考试。
  一、背诵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学习语言就是将前人优秀的语言吸收过来为自己所用。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丰富的语言储备。储备语言就需要背诵,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是“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结果是“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名士,无不胸藏万卷书,像七步成诗的曹植,倚马可待的袁虎,如果没有大量的记诵,没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才智。再说当代的一些知名学者,记忆的仓库是何等充足,据说梁启超三十岁时能背《史记》,巴金少年时能背《古文观止》,他们在谈到个人成就时无不有感于青少年时期的背诵。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历来对诵读都是十分重视的。诵读,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积累以及表达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人提倡感悟,提倡创新,就其道理来说,当然没有错,但感悟必须有记忆做基础,创新首先得继承。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力,离开背诵这一基本方法,可以说别无他途。
  一提起背诵,总有人认为,读书重要的在于感知,在于理解,在于举一反三,一篇文章看你读得是否懂,是否通,能否记诵倒在其次,死记硬背更是害人不浅。其实,这是一极大的误区。盲目反对背诵,反对多记多默,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法斥为“死记硬背”,诬为是封建社会束缚读书人思想人人办法。尤其在新教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语文教学已出现一种倾向,教师不敢抓诵读,学生不愿读书,甚至认为诵读“过时”了。殊不知,背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感知,一种理解。首先,汉语的特点之一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积累语言仅凭理解是极其困难的。其次,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增强而记忆力减退,在青少年时期将旺盛的记忆力置之不顾,反而硬要他去理解,等到理解能力增强时却无对象可解。这种“扬短避长”的行为是不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是的,中小学生正因为年少,他们很难懂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慷慨悲凉和孤独寂寞,等到他们有了人生的积淀,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时,却不知“前人之述备矣”。朱自清先生认为:“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当然背下的不一定全懂,即使不懂,先背下再说。”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两先生,在其《文心》里说:“从前的人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在读书上死用功夫,他们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通顺了,文意也就了解了。”[1]这足见老一辈教育家对于背诵的重视。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名言,讲的不正是先背诵后理解,由背诵促理解的道理吗?那些优秀作品之所以千年不衰,就在于其中包含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学生在反复记诵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渐入学生内心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已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积累,更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吸收,其意义更为深远。
  二、背诵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方法
  如果说积累是语言的内化,运用便是语言的外化。我们经常慨叹学生文章语言的苍白甚至粗俗,究其原因,仍在于记忆的空白。在他们的笔下,说“月”只有“皎洁”,说“星”只是“闪烁”,是“水”永远“清澈”,是“天”四季“湛蓝”,如此种种正好说明学生语言积累的不足。“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没有昔日和积累,今日就穷于表达。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是因为生活单一,思想不成熟。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思想的成熟不是自然生成,从生活到写作这一适合作家创作的规律并不见得完全适合中学生。众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写作更多的是从文章到文章,模仿也是学习,从模仿别人的语言,到模仿别人文章的结构;从感悟别人的文章的情理,到自己独特的思维,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说,别人的文章也是生活的再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广大中学生来说的确是不现实的。著名学者张中行说:“写作的问题,陆机《文赋?序》中早就说过,非知之难,是能之难。所以头一步,还是得多读。就内容说,过去一说就来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我万来不信这个。主要还是由书中来。书是高明人经过多少思考写出来的,你拿来一念,就吸收过来了。所以我常说,天底下最便宜的事就是念书。”[2]语文教学中重理解轻背诵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语言的贫乏。没习得别人的语言而又无自己的语言,不贫乏才怪呢!
  不仅写作如此,口语表达也是这样。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高科技声音傳递越来越普遍,口语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书面语言。“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间接会造成社会的损失。”[3]小到日常生活,中到商场谈判,大到外交活动,良好的语言表达除了能迅速达到目标之外,更能充分展示一个的内在气质。如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德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葛洪《 抱朴子外篇》)等古代名句。这里如果没有曾经的牢固的背诵,就不会在用时张口即来。
  总之,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是不行的,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背诵,只有夯实这一基础,才可能有能力的提高。我们提倡诵读,也正是素质教育所需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形成能力。让学生诵读课文,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知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人情美,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让喋喋不休的分析退出课堂,把早读还给学生,把课堂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背一些优秀诗文比什么都强。
  参考文献:
  [1]文心.上海开明书店,1948:107.
  [2]世纪老人话语文.中学语文教学(月刊),1999(7).
  [3]叶圣陶.说话训练决不应该疏忽.文字改革,1961(7).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要真正学好邓小平理论,必须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态度;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新变化,把对
采用程控放大地音量进行宽范围控制,提供了具体硬件电路并指出了软件构成方法。
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应的学校办学理念与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而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为他们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提供一定的基础。这就是说,一个学校培养出的高质量劳动者的数量越多,那么这个学校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加广阔。班级是一个学校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很微小的工作岗位,只有首先将班级管理好,才能进一步去实现当前学校教学的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该方面出发,就可以将当前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云南云荞水库面板堆石坝坝体及面板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根据三维计算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各计算方案
一、绘画市场 市场的扩大,就是消费量的扩大。消费是需求的反映,消费量不大,反证需求欲不强。所以,研究绘画市场必须首先研究绘画消费。 四川美院有一教授曾撰文分析道:“艺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的多样化特征,并以此来引领教学的方向。对于音乐教材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元素,教师要努力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受个人素质与家庭影响,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足够的音乐常识,还能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培养
根据教育部社政司的工作安排,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于2001年2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三十多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靳诺向
<正>历史档案究竟价值何在?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最近美国纽约州文件档案管理署(SARA)又制作了一部名为《让档案告诉人们:历史文件是实用的》的录像片。该片长约16分钟,从各方面
采用双轨土工膜焊接机进行复合土工膜的焊接试验,通过多种试验工况确定复合土工膜的施工参数、检验方法,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提出经济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结构,与传统系统相比,新结构有硬件,软件简单,精度,速度高,更可靠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