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人性的记录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好,安娜》是作家蒋韵五年来问世的唯一长篇新作,她在扉页上醒目地写着:“献给我的母亲。”她曾在采访中提到,在对这部小说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写后记的时候,母亲走了,母亲曾经那么用力地打捞自己过去的记忆,想要抓住那个时代,但最后却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一步一步地走向遗忘和死亡。从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来说,蒋韵文学创作的主要功用便是关注个体,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记录并书写历史和时代,使其永存。
  蒋韵曾说:“失去其实一直是我小说的主题和意象。”同时她也认为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世界最独特的贡献是乡愁和巨大的生命悲情。事实上,“失去、生命悲情、苦难”正是蒋韵几十年来不断贯彻书写的文学主题。阅读《你好,安娜》的过程会让人有一种久违的熟悉的温暖而又疼痛的感觉在心里蔓延。这故事开始于四十多年前的夏天,素心、三美和安娜一起坐火车去看还在乡下插队的凌子美,那时,她们乘坐的还是逢站必停的绿皮火车,就在这样一次浪漫、诗意的旅程中,遇见了彭承畴。就这样,她们的故事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素心是个有才情的文艺女青年,她的生命的悲剧在她目睹彭承畴骑自行车载着三美去找安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而后当她从三美口中得知彭承畴偷偷地給了安娜那个黑色羊皮笔记本的时候,嫉妒与恨意开始涌上心头,她彻夜未眠,迫不及待地想窥探到笔记本的秘密。素心在第一次见到彭承畴的时候就对他倾心,但谁曾想还会有一个安娜与彭承畴相遇啊。当安娜因姐姐丽莎的归来不小心把藏在枕套里的笔记本掉落出来并被母亲看到的时候,不得已把笔记本暂时托付给这个彭承畴口中的“妹妹”。素心读完彭承畴笔记本里的文字,才发现这所有的一切和她素心都毫无瓜葛,她从未走进过他的世界半步,一切都只是她一厢情愿而已。但素心依旧心甘情愿替他们守护这个秘密,哪怕是用生命。素心遇到了抢劫的流氓,为了保护笔记本,她失去了自己的贞洁。所以,当安娜来要回笔记本时,她又怎么舍得拱手相让。“我用我的血和命交换过来的东西,我怀着剧痛生下的幼崽,凭什么,要拱手给她?我凭什么要成全她呢?”然而就是这样一次谎言,也让安娜付出了生命。安娜自杀了,三美内疚自责不已,素心背着这个秘密负罪前行,彭承畴消失得悄无声息,他们都为这份遇见付出了代价。
  《你好,安娜》分为“天国的葡萄园”和“玛娜”上、下两篇,另外中间还插入小说男主人公彭承畴的小说手稿《天国的葡萄园》节选,女主人公素心的小说《玛娜》以及话剧剧本《完美的旅行》作为小说的补充以丰富人物,完整情节。正是基于这样的谋篇布局,小说构成了多重的叙述视角,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忏悔、救赎与呐喊。《天国的葡萄园》是彭承畴在黑色羊皮笔记本上创作的一篇小说,事实上这篇小说真实地记录了彭承畴和初恋小薇的爱情悲剧。彭承畴和小薇相识与和安娜相识的场景如出一辙,都是在火车上,她们都是如此的引人注目,而且结局也是惊人地相似。彭承畴和黑色羊皮笔记本的出现猝不及防,而他的消失却也悄无声息。安娜死后,“他从此悄无声息,杳无音信,如同从来没有存在过。他搅起了这么大的波澜,夺人性命,置人死地,然后泥牛入海,泯灭了有关自己的一切痕迹”。至此,我们没有看到彭承畴一丝一毫的内疚和忏悔,他逃走了。小说的结尾,彭承畴和三美在素心的话剧《完美的旅行》演出的剧场相遇,彭承畴心底的起伏还是表现出了他这么多年藏于心底的伤痕,他清楚地知道不仅安娜付出过生命,素心也曾付出过惨烈的代价,只是这一切,他无可奈何更无能为力罢了。而《玛娜》是素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她把这段经历全部放进小说里,包括安娜的自杀身亡和自己所付出的惨痛的代价。
  《你好,安娜》这部小说的结尾处,彭承畴和三美相遇在话剧《完美的旅行》演出的鼓楼西剧场,话剧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他们在四十年后终于相见,“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时间的滔滔大河”。素心说:“我写每一个戏,总是设想,你,你们,还有死去的人,坐在台下。我每一个戏,都是在写给你们。”她巧妙地将结尾的相遇安排在了一个剧场,隔着台上台下和过往的岁月,他们互相致意,曾经那些惊涛骇浪般的生死爱恨都被磨平了,他们知晓真相,彼此懂得,连和解都无需言明,都像一出戏剧,在相逢一笑的温暖中,落下帷幕,空留叹息。
其他文献
从车上下来,母亲又咳起来。  那个冬天,她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医生说这是人体有内寒,要静休调养,多晒太阳以祛风寒。  但母亲很少有机会接触阳光,她白日上班,早要送我,晚要接我。因为父亲忙得像陀螺,没有时间。  每日5点钟起床,在黎明的静寂中叮当忙过一阵,母亲便要憋着咳嗽到我房间叫醒我吃早饭,然后,再一路劈风破雾送我到学校大门口。她的身影在我视线中消失的时候,晨曦还只从东方探出点眉角。  晚上,自修
一  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这是国人对史家著述最根本的要求。《汉书·司马迁传》称“迁有良史之材”,评价《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然而,“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恰如其分地评论一个人,叙述一件事,并不容易。因此中国古代史官引以为荣的“史权”,历来强调的是史家身份的独立性而不是评议者可以恣意放言。  不仅如此,章学诚还于刘知几所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重返故地;故地故人依然如故,不另眼看待我们,温暖有加。知道我们文学被荒废了,让我们到兰考文学补习班补习。同学们不伤感,不牢骚,静好,友善。补习班伙食好,刻意进补我们的虚弱,我们不再那么瘦黄了。  有一位同学,总是面有悽色又有喜色审视我的脸,说:“还是有点瘦呀。”这是心疼我曾经饥饿过,也是一种鼓励:多吃点,胖起来,大步走起来!这是朋友看见瘦巴巴的朋友说的话,是很重的关切话。文思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民间诗歌总集,不仅反映了先秦时代的思想文化,而且传达了华夏初民的人性本真,在简短的诗语中深藏着他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命体验。鲁迅在关注《诗经》的同时,完成了他批判现实、自我构建的历史任务,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鲁迅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几年前,当我们开始做数字货币研究的时候,这一领域既冷门,又边缘,不少人都质疑此项研究的必要性,这项工作的展开不能不归功于周小川博士的敏锐洞察力和学术前瞻性。这两年,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暴跌,人们开始纷纷关注这一新兴事物。作为一个研究者,尽管我认为比特币还只是一种准私人数字货币,但我对其代表的数字货币技术的未来满怀憧憬!  应该说,有很多人是因为比特币而知道数字货币。实际上,远在比特币之前,数字货币
1948年2月6日,昆明版《中央日报·美术》第三期上刊登郑振铎《〈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出版缘起》,《郑振铎全集》、年谱、传记等均未见收录。  自海通以来,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众多,在英、法、美、德、日等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内,收藏有大量中国文物。文物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侵略者的掠夺,二是不少收藏家、古董商为个人私利将所藏文物运往海外拍卖。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狂轰滥炸使许多古籍文献毁于一旦,即便是侥
这是一本关于抗战后方人物的书,共十五篇,勾连到数十位近现代人物,集碎片为镜面,照出的是一时之俊彦。  我从2005年开始涉猎地方历史题材的写作,书中的人物最初是散落在我的一些考察笔记和阅读日记中,他们中仅有少数人单独成篇。显然这不足以成为一本书,而且当时我也没有延展这个选题的想法。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去年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该做点什么了,于是决定在今人与故人之间摆上一杯茶,好好讲一讲那些快被遗忘的故事
素颜与素心  在网上浏览时,有时偶尔会看到某一影视明星或主持人未经化妆的照片,同时又见配套发表的其粉丝惊呼式的评论:“原来她竟然已经老成这个样子了!”  可知该粉丝原来的见解是:他崇拜的对象应当像神仙一样是不会老的,不料一张偶然散出的照片把他的基本观点给粉碎了。迎头挨了一棍,于是如梦初醒。  我看到这种信息后有三点佩服:一是非常佩服专业化妆师的高超技术:二是佩服那活神仙面皮之坚强,能够经得起各路化
刘过这个人,《宋史》不载其传,但在南宋朝野却着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他工于诗,善填词,有《龙洲集》、《龙洲词》行世,然而屡试不第,布衣终生。刘过性格率真,诗词豪放,喜论恢复,为陆游、陈亮、辛弃疾、张栻等大文豪大学者所激赏。他喜欢交游,与豪门贵族及文人墨客长相往来,宋人的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尤其是他与辛弃疾的相识、相交,颇有趣味,一时传为佳话。 
1976年,有出版社找李长之(1910—1978)商议《鲁迅批判》的重印事宜。对沉默近二十年的李长之而言,四十年前的成名作被人重新提起,无疑是那春寒料峭季节里特殊的温暖。但当出版社来人提议将书名中的“批判”二字更改为“分析”或“评论”等字眼时,李长之断然拒绝:“他不无苍凉地说:‘批判其实就是分析评论的意思。我为《鲁迅批判》遭了一辈子的罪,不改,不出,也罢。’”(于天池、李书《李长之〈鲁迅批判〉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