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的三“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1.摸清学生的起点。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上,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增量”。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但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不清楚,不能正确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两种情况:一是在理解内容上低估学生,实行“零起点”教学。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已经懂得、已经了解的问题,这样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教学时间,也让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就不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长期下去,会让孩子们在思想上产生惰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起点,脱离实际,学生可能会不知所云,稀里糊涂,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如二年级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到中年段才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三、四年级才达到这个水平,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这就要求把《语文课程标准》熟记于心并灵活运用于教学中,这样就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教师在教学中犯越位和不到位的错误。
  2.找准切入点。就是课从什么地方入手?不能过高、过低、过远、过近、过繁、过庸。比如说有的阅读课,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没有选择切入点,逐段推进的流程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有的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这样的切入又太泛化,让学生无从下手,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切入点找得不准,破坏了文路和作者思路,任意地切割,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维;有的切入的问题太死板,如《少年闰土》如果以“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人?”来引领,后面的教学过程肯定是机械、僵化的。
  恰当准确的切入,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切入点需要在深入解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来确定,要围绕切入的话题展开教学,所以切入的问题应该具有整体性,覆盖性较强。如写景的文章,“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情感浓厚的文章,“读课文,哪些语句最能触动你的心?读一读,写写你的感受”,等等。这样开放的切入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更有利于下一步听说读写思活动的开展。
  3.扎实训练语言着力点。一堂课应该是主线清晰、内容丰满的课,找准了起点和切入点,保证了教学的脉络清晰,但光有骨头没有血肉的课堂教学是干枯的、乏味的,所以要选准语言着力点,进行精打细磨。
  首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取舍,选准训练点。取舍的标准,宏观来说是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照年段目标,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具体来说是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决定取舍,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密切,要下决心舍去。一个典型的例子: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一位教师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获特等奖,他是抓住“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切入教学:课堂前半部分围绕问题哪些语句你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在大篇幅的描写中他把学生的阅读视线主要聚焦在三个语言点上:首先是一句话“谁愿意帮助我”,然后是一个场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最后是一个形象:“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样大取大舍奠定了其课堂教学的深度。
  其次,要在语言着力点上走实,在关键的时候给学生搭设台阶。好的做法是在一个“点”上展开,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想象、表达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预设精细些,不是挖好坑让学生跳,而是预设出学生感悟不出、体验不到时的策略: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可以这样引导,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我们刚好坐在这艘小艇上,会感觉怎样?如果我们就是船夫,又会怎样?这样,就从读者、乘客、船夫三个角度进行了解读,这样所得的感悟无疑是立体的、丰富的。
  最后,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表达方式的教学。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文章表达方式的教学,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有了明确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阅读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很多时候我们是把阅读课上成了阅读理解课。表现在课堂上重视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感悟,却忽视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挖掘;重视对语言文字感情的体会,却忽视了对词句的表达效果的探究,重视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由读学写的衔接。这些都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找准语言训练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在弄清楚“写了什么”(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在体会“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既能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对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经久不忘,并能够触类旁通,自觉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才可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功效。比较经典的例子《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描写父亲救孩子的过程: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还有:“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引导学生感同身受的同时学会像作者一样去思考,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选材用材的良苦用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这样就把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进行了无痕的训练。
其他文献
现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而且考试的成绩常常很不理想,尤其是进入了高三以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因而语文常常是很多学生第一个选择放弃的科目,语文科目的前途堪忧。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的无效,学生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收到他们认为应有的“效益”,久而久之,学生干脆不学了。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的确,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不能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即使给我们一片语文的大海,我们都可能难以找到和学生一起徜徉的自由感觉?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做麦田的守望者,树立新观念、了解新体系
该篇论文是作者对于天津市和平区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调查基础上,并对区属10所高中校进行了“和平区高中教育经济流量调查”统计(采集了10年高中
摘 要: 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是研讨文本教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主动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本文从敞开心扉教语文有利于师生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学习氛围和谐化;有利于交流的温馨化;有利于体验愉悦的语文课堂来谈谈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民主化 和谐化 温馨化 愉悦化  语文课堂是师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舞台,语文课堂教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课标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特别是农村孩子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但应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呢?  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如何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
天水市教育台承担着天水市五县二区的农业教育、法制教育、成人教育、电教、各专业辅导教育、文艺娱乐教育、体育教育等涉及面广.本文就天水市教育电视台数学编辑线的设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