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发展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_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 【摘要】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以往其经济基础是以祖群、宗族的供给为基础,且形式较为单一,农业生产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所需的经费开支是在这些收入中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同时祖群内部也会缴纳部分份子钱作为本宗族活动开展的经费。传统的经济结构下的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所需的经费支出较为稳定,不受外部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现代经济的转型,使传统经济结构断裂,分田到户的政策在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依靠祖田、祖山收入维持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运行的基础,传统经济结构下所维持的祖群、宗族统一性、一致性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为单元的个体经济形态,这使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关键词】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发展


  1、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发展困境
  青壮年是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正常开展的保障。川东民间群众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生活,孕育了当地浓郁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青壮年继承与发展父辈留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必然。但是,外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打破了川东民间的稳态,群众这种兼容并包与渴望走出川东的迫切心情迎合了这一发展,于是人们开始走出世代耕种的土地,走向大城市,并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空间。这种劳动力的流动迁徙,致使当地开展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人”的因素缺失,由于一些老的民间艺人相继离世,这些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得不到继承传播,最终慢慢走向消亡。所以说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徙致使了当地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传承产生了断层,最终致使其传承传播途径阻断,最后慢慢消失。
  2、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传承路径
  2.1打造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发展圈
  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正面面对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并接受这一状态,而不是极力排斥。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如何适应当前文化多元化趋势成为重要的问题源。这里我们设想建构适应当地发展的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发展圈,综合利用当地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以此促进艺术文化发展,如:可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图像化,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广泛的宣传、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川东文化,并吸引他们到当地感受其文化的浓郁。
  2.2形成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多元发展态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提高,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表现出的文化一元结构已不适应社会需求。在弘扬其健身文化、娛乐文化同时,需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模式。首先,可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社会调适性,通过民间传统艺术参与,处理好居民间的矛盾纷争,稳定社会关系;其次,可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社会交往性,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开展看成是居民进行的一种文化信息交流、共享过程;第三,可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文化存储性,综合运用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存储性,实现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
  2.3促进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经济增长态势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川东群众的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他们也希望通过在外面的努力工作,使家庭更加殷实,生活更加充实,当地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鉴于此,我们设想建立以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产业为载体的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方式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演艺产业部门、以弘扬川东龙舞艺术形态项目,并使其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标志;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龙舞艺术工艺品产业部门,以工艺品出售带动当地文化产品的发展;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龙舞艺术技艺传授产业部门,形成以教育、技艺传授为一体的技艺传授体系;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传统龙舞旅游产业部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川东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研究认为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发展困境主要有:当前社会的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川东地区经济基础的断裂、川东地区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等。
  3、总结
  研究认为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传承路径可从打造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发展圈、形成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多元发展态势、促进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经济增长态势等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摘要】俗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尤其在农村地区,俗神信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民间信仰形态。笔者以山西省壶关县刘寨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等多种研究方式从多个不同侧面对农村俗神信仰的文化现状进行调查,以得到的数据作为对我国农村民间俗神的信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整理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对俗神信仰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透析出当下农村俗神信仰民俗文化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因素。  【关键词】俗神信仰;民俗
期刊
【摘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教育的深入性、广泛性等优点,积极探索在中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实践活动的途径,在非遗的保护中提倡教育先行的方针,这样不仅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也更加丰富当地校园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实践  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领域的传承逐步重视起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期刊
【摘要】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侗族分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北部方言区在民族文化上以山歌为主,他们对山歌的热爱达到了极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山歌对唱择偶风俗對九寨地区的婚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根据恋爱的程度唱不同的山歌,有初会歌、架桥歌、借件歌适用于初恋期,相思歌、成双歌适用于热恋期,结婚时唱结缘歌。通过“玩山”( 唱山歌)男女青年便知对
期刊
【摘要】 梅山山歌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地区民族歌谣表演形式,也是我国梅山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山山歌内容非常丰富,内涵也非常深邃,对其展开相关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意义。笔者试图结合其具体形象、情感表达、实际寓意、诙谐情趣几个角度入手来分析梅山山歌的情趣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梅山山歌;情趣探析;文化底蕴  梅山地区位处连绵不断的雪峰山脉,整体来看其山势非常的陡峭,道路也不是非常畅通,
期刊
【摘要】 方文山是21世纪华语乐坛中歌词创作的佼佼者。他巧妙的化用古诗词、娴熟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为广大歌迷和读者营造出独具美感与趣味的古诗意境。正是因为用典、代字、引用等修辞的广泛运用,使其歌词在情感表达方面含蓄而不流于直白,呈现出一种“隔”之美。  【关键词】方文山;意境;隔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的艺术表达方式。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故而对“隔”与“不隔”的界说应当
期刊
【摘要】山歌作为中国民间歌曲的基本体裁,广泛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各地及各民族,是人们在劳动时编唱并广为流传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成为专业音乐创作的源泉。作曲家往往在旋律、手法上采用山歌作为创作的素材,并加以创新,赋予作品民族性与时代性。本文将厘清山歌概念及分类,探讨山歌在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中的应用,总结探讨山歌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歌;种类;音乐创作;应用;重要性  山歌
期刊
【摘要】提问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提问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设计的理由要合理、科学并且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理由世界,使学生善于深思理由,寻求解决理由的答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提问艺术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
期刊
【摘要】 四川苗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本文着重对苗歌所反映出的苗族人民重礼节、勤劳勇敢、酷爱自由、团结等方面的优良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四川苗歌;苗族品性  四川的苗族大多分布在宜宾市的兴文、筠连、珙县和泸州市的古蔺、叙永等县,另外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也散居有苗族,约14万余人。四川苗族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
期刊
【摘要】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钢琴伴奏是其必修课,也是其在音乐事业上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本专业的声乐教学,重点并不在于“独”,而在于“众”。独唱并非声乐教育的重点,声乐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各种类型、层次的声乐教育者。因此,要让学生在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将钢琴伴奏学好,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指导能力。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全面展开关于声乐艺术指导的相关教学,提
期刊
【摘要】 作为一部具有浓郁民俗审美意蕴的乡土小说,《边城》将湘西的人物、事件、生活环境等要素融汇在民俗叙述的框架内,将人物的生命意蕴物化为民俗视域下的诗意表达。小说中运用了很多民俗事象来建构人物和事件,这些民俗事象一方面是湘西民风民情的直接映射,另一方面对小说的情节建构和人物塑造也有独到的意蕴和作用。  【关键词】《边城》; 民俗;审美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一部具有浓郁民俗审美意蕴的乡土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