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崆峒道源文化中的养生哲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dl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崆峒山道源文化中,梳理黄帝问道的养生理论,解析其中蕴含的养生理念,以及对人们保健养生、修身养性和回归自然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养生; 道源文化; 黄帝问道; 崆峒山
  地处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被尊为道源圣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相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念,对中华养生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崆峒道源文化的史实记载
  崆峒,又名空同,包含了道家“大无”而空,大同而和的境界。崆峒道源文化的主要依据是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崆峒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更因其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和道源文化,而充满了无尽的生气与活力。《史记正义》注曰:“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南怀瑾在《禅宗与道家》中也指出:“黄帝曾经拜过七十二个老师,遍学各种学问,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
  广成子是庄子虚拟的有高度哲理修养的哲人,广成子之名,取大成功、集大成的意思。《神仙传》卷一记载:“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庄子·在宥篇》详细记载了这个故事。
  《庄子·在宥》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黄帝叩见广成子问:“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颇为赏识,于是“蹶然而起”,面授机宜:“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牢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最后,广成子总结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这一记载是黄帝问道的核心内容,浓缩了古代养生理论的精华,被誉为中华养生文化的源头。由此衍生发展的道源养生文化,传承千年而经久不衰。
  二、崆峒道源文化中的养生理念解析
  道家的养生文化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可以说,道教所追求的形与神俱、长生不死的目标,在《庄子·在宥篇》形成的时期,已经通过黄帝问道经典化地确定下来了。从道教文化的发展来看,它对中国养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1.必静必清——修身养性的内化境界
  《庄子》认为,只要养护好人的生命的基本要素———神、形、精,就可以获得长生。什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根据广成子的回答,养生之道,便是遵循客观规律,回归事物的本源。这种规律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所以用“窈窈冥冥”、“昏昏默默”来形容。把握这些客观规律,需要从形神关系的角度入手,不妄视听,精神清静,由神的修炼过渡到形的修炼,神静则形自正。这和《内经》中所提倡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一脉真传的。这些理念,正体现了道教的养气、养精、养神则“永有其身”的思想渊源。“必静必清”,既是养生保健的自我调节方法,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在境界。
  2.守一处和——体道悟道的至高目标
  “守一处和”是黄帝问道的精髓所在。“一”与“和”是道教“形神相守”、“身神并一”等观点最初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得一也就是合一,天地、万物、人类皆与大道和合,毫无间隔,得一和合的状态是天地间最完美的境地。“和”既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高的价值理想所在,又是万物赖以生化演变的先决条件。“一”强调的是外在整体性,“和”强调的是内在和谐度,“守一处和”辩证地阐释了治国先从治身开始,先从本我开始,无为而无不为,达到无欲之境,回归生命的本体。这是体道悟道的更高境界,也是广成子至道的最高智慧,成为后世广黄学说和黄老学说的理论根基。
  三 、崆峒道源养生文化的哲学启示
  道教文化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的文化,恰恰相反,道教立足于生活,圆融于生活而又升华于生活。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崆峒道源养生文化,因其治国修身方面的深刻内涵和超脱理念,更彰显了它的学理作用和现实启示。
  1.重生贵生,延年益寿
  道教是世界上最珍视生命的宗教,注重阴阳和谐,崇尚男女平等,最早探讨“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的问题。早期道书《太平经》就倡导“重生”,“贵生”,认为天地之间“人命最重”,乐生厌死,乃人的本性。当前,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激烈,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压力,消极悲观的情绪,时有发生;抑郁、厌世、自杀等现象,常见诸报端。贵生重生思想,启迪人们更加热爱生命,养护生命,自信乐观,有效地弥补了现代社会生命教育缺失的漏洞。这种人生哲学,使得人们在遭遇到痛苦时,获得了莫大的精神安慰,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对待挫折和失败。生命是最宝贵的,唯有坚强地活着,保持生命的活力,一切才有可能。道源养生文化,不仅帮助人们保持神形安稳,而且预防疾病侵袭,实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
  2.修身养性,厚德载物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各种欲望也随之加剧膨胀,内心空虚,精神浮躁,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隐患重重。养生的过程,就是调神、调形、调气的过程。必须首先摒弃种种不利因素,包括客观外在的干扰,和主观内在的欲望,以便接近无为的状态。道教强调在入世中出世,即在闹中求静,在尘俗之境中修心养性。“必静必清”,维护着内心的安静平和,揭示了长寿的秘密。具体来说,就是要达到上善若水、清净无为、安静自处,道法自然的境界。
  真正的养生,不单单养身,更要滋养心神,涵养心智。道教追求的是“性命双修”的生活,为此要尊“道”、守“德”,做“无病好人”。这里的“病”,是一语双关,不只包括身体上的疾患,更多是指那些不良的心理和品德。所以,道教的健康与养生理念,是与整个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品德修养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人生哲学启示人们要摒弃诱惑、滤除杂念,进入自我完善、人格升华的途径。只有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物质所牵制羁绊,不为利益而丧失德性,坚持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恪守公德,诚实守信、才能实现性命双修,身心俱康。
  3.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是整体关联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物无贵贱”的思想,蕴含了现代生态文明发展的丰富内涵,倡导人们应注重生态健康和环境健康,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自觉的环保意识。因此,人类的养生既要养护和热爱自身生命,也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生命,使得各种生物能够按照自然规律独立运行。
  天人合一,最根本的就是在时间和规律上,做到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是万物得以繁育、生长的基础和前提,人类的养生要遵循自然界四时六气和地土相宜之理,主动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调理心身、养护生命。《内经》中所倡导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正确的养生保健,不是盲目跟风,也不是超负荷锻炼,而应该依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灵需要进行。要学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返璞归真,顺应自然。
  综上所述,崆峒道源养生文化就是黄土地上“天人合一”的歷史实证和生动体现。其中蕴含的养生理念,倡导人类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健康与养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崇高追求,而且要增强环境伦理道德修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唐·王冰,《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
  [2]晋·葛洪,《神仙传》,广东旅游出版社.
  [3]战国·庄周,《庄子全书》,中国长安出版社.
  [4]刘永明,赵玉山,《“黄帝问道广成子”对道家和道教的影响——兼议陇东与道家道教文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月.
  [5]茹坚,《黄帝问道崆峒山》,今日科苑,2001,(6).
其他文献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使新疆经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抓住机遇与国内外进行学习交流并发展。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交通,恐怖势力,人员往来,地貌和地理位置及教育等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成为能否成功实现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立足新疆当前的实际,必须要认识到新疆在我国是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的地位,继续发展新疆的优势产业和加速发展劣势产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并且大力发展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基于对传统技法和意象的传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画的创新与融合,着重在中国画传承的重要性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传承;重要性  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没发生断流,它一直在发展中向前,终于汇
期刊
摘 要: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古筝艺术。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会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古筝教学;问题;对策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古箏的外观形状美观,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是人们喜爱的乐器的一种。在高校开展古筝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学思想和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欲望。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观,处理好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是民主的酵母,使凡与他接触的人都
期刊
摘 要: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民族文化自治政策是俄罗斯民族复兴和民族文化保护的主要政策,也是促进民族思想不断发展,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性的主要手段。该制度在俄罗斯的实施,不仅是对其它领域制度的一种补充,也对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气氛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 民族文化自治;影响  民族问题曾是前苏联最主要的问题之
期刊
摘 要:点、线、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设计的基本要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数字媒体作品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构建了新的设计体验,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数字媒体设计中 “点”、“线”、“面”的个性应用以及视觉效果、造型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具体实例对外部形态的表现形式与组合进行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数字媒体;点线面  现今,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高度发展,以及国际化的进程更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认为重视和发掘传统廉政文化对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实践价值,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浓缩了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关于廉洁、廉政的思想,深刻解读其内涵
期刊
摘 要: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不断的挖掘、整理和创新发展。新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振兴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传承; 传统文化; 创新 ; 发展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血脉一样浇灌着这片神奇的大地,哺育着这片地土上生生不息的人们。  一、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不断的挖掘、整理和创新发展  曾荣
期刊
有一位年轻人将千辛万苦寻找得到的能散发出香味的树木在市场上出售,由于无人问津,他将之烧成木炭,而被一抢而空,而他的父亲却流泪告诉他,只要一块磨成粉,它的价值就超过了一车木炭。  我虽为一车弥足珍贵的沉香的破灭而感伤,然我却不同意他父亲的言下之意,沉香已成灰,流淚又有何用?况且,一车沉香能保持它的尊贵,躺在市集市上,就一定会有伯乐体现它的价值。  几千年的时光的流逝,伯乐也只相中了一匹千里马而已,假
期刊
摘 要:作为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塑造了一系列苦苦挣扎在生存线边缘的底层人物形象,其中不乏女性人物。她们虽然生活在底层,但并未堕落放弃。本文试从女性的生存困境、性格的刚柔并济与自我独立三方面阐释黄春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黄春明 ; 女性形象  黄春明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地位卑微,命运悲惨,有着自身的局限与狭隘,但也不乏人性的善与美。他于平静的叙述中蕴藏着生命的张力,让人体味到女性独有的温柔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