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的基本能力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是一个由弱到强、息息相关的过程。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到学生的品行及基本培养能力并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哪些基本能力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小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小学生交往能力、小学生创新能力。这三种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下面是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做所的几点分析。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如今的小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不爱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开小差;不爱看书;不爱思考;不求上进等毛病。以上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只要我们老师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浅谈几点:
  1、培养学生自学、乐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他还说过:“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从预习入手通读全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力求流利准确。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对课文要有整体印象,就要边读书边在书上做上记号,一本字典一支笔必不可少。在书上标上自然段序号和分段符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理解的句子。“学成于思,思源于质疑”有疑问可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它们。或做好记号,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样既又教会了学生质疑,又教会了学生解疑。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学生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更是学生自学、乐学的体现。
  2、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课。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课堂是学生学习主体,注意力是课堂效率核心,如何提高注意力,更高效听课?我主要从这两点培养。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养。与家长结合睡前不让孩子做激烈运动、不让看激烈动作片电视、玩游戏等;可以让孩子睡前看书、画画、练字等做一些安静的事情,营造好的睡觉环境,便于更好的入睡,第二天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专心上课。2、给学生讲注意力集中的优秀例子,用名人故事来启迪学生的内心。如: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吃饼沾墨汁的陈毅;全神贯注的罗丹等。试想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始终注意力集中呢?为什么有的同学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很低呢?因为他们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那个。除了没有学习的目标、兴趣和自信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善于不善于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有的时候并不是周围的同学在骚扰你,而是你自己心头有各种各样浮光掠影的东西。如果你就是想浑浑噩噩、糊糊涂涂过一生,乃至到了三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或者你就是想一生碌碌无为,那你可以上课不注意听讲。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做一个令自己和父母也很满意的、有理想的孩子,就一定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也能够做到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我还经常这样告诫学生:安静的时候,你要像一棵树;动起来时的时候,你要像闪电雷霆;休息的时候,你要如流水一样散漫;学习的时候,你要像军事上实施进攻一样集中优势兵力击败敌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越来越具备课堂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3、养成阅读的习惯。书籍是智慧不可缺少的小伙伴,阅读书籍更是人生成长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但能增长孩子的见识,而且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陶冶孩子的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培养学生阅读时勤于思考的习惯;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读经典书籍的习惯;读后交流阅读体会;我定时和学生一起阅读,讲名人故事等;如,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受到了世人的尊敬;诺贝尔、牛顿因为发明专利而获得财富与声誉。“水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只有中学水平的郑渊洁成了童话大作家的故事等,使学生逐渐地养成了想读、乐读、爱读的阅读习惯。我深知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意义重大,因为思想的修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二、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孩子学会人际交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多重要。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有交往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更令自己举步维艰。而我的具体做法是:1、教会他们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和交际技巧与他人平等交往。让孩子学会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到的事也好;使用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不要随便打断别的的讲话,即使认为对方说得不对,也要让人家说完;在别人说话时应该注意聆听;要讲诚信,做不到的事就不要承诺;一旦承诺就要想办法做到;不要嘲笑别人,更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些话早晚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要抓着别的错误咬住不放。同时每周评出“文明礼貌之星”,并在墙报中作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在班会用讲故事、演小品的形式表演。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融洽,在交往中有理智、有情感,增强了学生交往的信心。这样学生们也就跨出了成功交往的第一步。2、结合教学目标渗透交往能力,课内多项互动加强学生的交往能力。讲口语训练和作文时,运用表演等多种活动式教育课程来创设情景对话,进行口语训练,小学生不喜欢枯燥的教学,他们喜欢玩耍。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同时让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并且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就自然很开口说话,也有利于他们说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能力的发展,规范自己的语言交际;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能力。3、开班会讲故事指导学生的交往方式。学生光有交往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为其制定一些应遵守的准则。在“你会与人交往吗?”为主题的班会中我给学生讲齐国贤人受晏子钱粮之恩而涌泉相报的事例,说明在交往中要以诚待人;讲小安迪守信用而受伤的故事和班中守信用的同学的故事,说明做人要诚实守信;讲张良给老人捡鞋故事,说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讲清朝宰相张英写信让其母不为造房而争地,反而让出三尺的‘六尺巷’故事,说明为人要谦让,事事多为他人着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评出班中的“以诚待人星”“诚实守信星”“尊重他人星”“善于让步、团结协作”在班会中学生们透过故事潜移默化地懂得让步是人际交往的方法,提高了他们交往的能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唤起学生的交往意识,开启他们心灵的交往之门,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狭隘因素,那么就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了。我们的学生就有望成为新世纪真正具有独特的个性,能终身发展,幸福健康的一代。
  三、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他要求我们突破生活中原有的局限,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想到别人想不出的,做出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我经常这样教育学生如: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为人类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改写了人类不能飞翔的历史;梵高用浓艳的色彩、变形的绘画表达对食物的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安徒生倾尽一生之力为孩子们编写美妙的童话,这一个个小故事都是创造的结果。如果世间没有创造力,我们的生活将是机械式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学习中,孩子们的创造力也随处可见,如:有趣的识字法;写作文时,学生发挥创造力写出的内容新颖、想象力丰富、独特的好文章等。讲口语交际时创设情境,我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启发学生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不仅是我,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同时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能使学生爱学语文,进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能力并非难事,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的命令学生!要与孩子沟通,以正确的知识、技巧和关爱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是教育者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语文教学就一定能成为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广阔天地。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学生的主体教育,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摘要】当前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及中小学生伤亡事故屡屡发生的情况来看,探讨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现在和将来,仍然显得极为重要。结合当前中央五部局联合下文要求开展的“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和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  【关键词】学校教育交通安全提高意识  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一直以来倍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更是时刻牵挂着无数学生家长的心
【摘要】小学生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小学生在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中顺利成长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小学时期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因此,学校应将安全教育放在了幼儿园工作的首位,扎实开展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社会在进步,小学所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学校应将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寓安全教育于孩子们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物理,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1、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因其临场感较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纯粹的理论教学易使学生感到厌烦,现场操作易激发兴趣,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欠缺的是动手能力,增加主方面的课时对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同时也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调研报告由于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公路沿线,加上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在他们上学、放学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惨剧常常就在他们身上不时地上演,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既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长与教师的心,也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更牵动着我们从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安交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合理地统筹组织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激疑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疑新课程改革  “激疑”是指在数学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
我的刊物我做主!快把你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告诉小编们吧!认真填写并寄过来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图书一本哦! My publication I call the shot! Express your comments on
书面表达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学生很难跨越的一个坎。在工作中,我尝试具体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有所收获,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归纳写作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1.名词(单数不会变复数,不可数名词的特点记不牢)。2.动词(出现时态上和动词连接上的错误)。3.形容词和副词用法错误。4.句式搭配错误。5.中式英语,不合英语习惯。  二.指出改进办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才会避免出现错误。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斯说过:“教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与其说教学是一种动作,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思维。”教学思维过程指的是获取教学知识和解决教学问题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需要操作活动来完成。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1.分离3-4天的SD大鼠表皮基底层细胞,利用10分钟贴壁法分离出表皮干细胞。2,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15、β1整合素、C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