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方检查人员上船后被眼前惨烈的景象惊呆了:一些船员体内喷出灼热的火苗,人体跟着燃烧起来;也有的船员仿佛进入极低温世界,全身僵硬;更有甲板或船舱墙上到处是探出的鲜活人体的上半身,脸色惊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费城实验的幕后
本刊2009年第11期发表了笔者的译文《迷雾茫茫的“费城实验”》,说的是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工厂进行的一次著名实验。埃德里奇号驱逐舰被青白色光雾包围着,又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身消失,几分钟后它却出现在直线距离达320千米的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接着本已消失的埃德里奇号再度在费城海军工厂现身。
这真是奇了怪了!正当人们为此惊奇不已的时候,灾难也随之而来。军方检查人员登上船只后被眼前一片狼藉而惨烈的景象惊呆:
一些船员(士兵)体内喷出灼热的火苗,人体跟着燃烧起来,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也有的船员仿佛进入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世界,全身僵硬;更为惨烈的是,在甲板或船舱墙上到处是探出的鲜活人体的上半身,脸上显露了惊恐的神色,而下半身则被掩埋,并与船板融为一体。即使侥幸活下来的士兵,精神也出现异常,他们不可能重返部队,结局是在宣誓严守秘密后退役。
惨剧发生后军方严密封锁了消息,并对媒体的报道加以否认。姑且不论埃德里奇号被远距离的说法的真假,起码费城实验并非空穴来风,它与二战期间困扰盟军的德国U型潜艇有关。当时U型潜艇出没在大西洋,专门发射磁性制导鱼雷,给盟军运输物资的船只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军方试图利用能量较大的高频装置对舰船进行消磁。
那时候,美国的高频权威是特斯拉教授(即高频装置——特斯拉线圈的创始人),军方早就注意到他了。因为高频电磁波对人体有损害,他们欲请特斯拉出山为军队设计一种依据高频电磁波原理的强杀伤力的武器。
很早以前,特斯拉曾受邀参加高频武器开发,并被任命为总指挥。当模型进入预备试验阶段时,他在控制特斯拉线圈上有过几次失败。所谓“特斯拉线圈”,专业上称“高压高频振动电流发生器”。试验时发现,如果只使用一台特斯拉线圈就会正常地运转,但是使用两台就会变得不稳定;假如三台同时启动,那么特斯拉线圈就会引起共振现象,进入向周围发散有害高频波的状态。
实验中眼见有很多人死伤,特斯拉良心上受到谴责,决意在不能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推迟试验,于是他越级向军方高层上诉。但是,考虑到这个实验确实能为研究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供帮助,军方要求特斯拉如期进行实验。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消极怠工,拖延舰艇实验时间。军方见此情况,便于1942年解除了他的职务。据说1943年1月7日特斯拉旅游时独自下榻纽约饭店,第二天早上却发现他离奇地死去了。
与此同时,军方任命天才数学家冯·诺依曼为总指挥,并定于1942年8月12日进行舰艇试验。冯·诺依曼上任后也未能解决三台特斯拉线圈同时运转所出现的失控状态和人员伤亡的问题。眼看最终试验日期已到,为了安全起见,他将三台特斯拉线圈改为两台,并亲临现场指挥,结果就酿成了这次惨剧……
人们不禁要问,造成上述惨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等离子体法力无边
现已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外,还有等离子态(体)、玻爱凝聚态和费米冷凝态共六种形态。在此,我们仅介绍与本文内容有关的等离子体。
按定义,在自然界中,当电流通过某些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时,流体的某些粒子便被“电离”(即电子离开原子核的意思),这样电离和未电离的各种微粒子混在一起,便形成等离子体。它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许多人对等离子体都觉得很陌生。
事实上,等离子体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天然的等离子体大多形成和存在于地球的高空和外太空中,如天空被雷电离的饱含水汽的空气云团、太阳和其他某些恒星的表面高温气层,都存在着大量的等离子体。而诸如等离子体显示器(用于电脑、电视等)、较高温度的火焰和电弧中的高温部分,则属于人造的等离子体。
在等离子体中,构成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七零八落,气体自身会辐射出光或紫外线等电磁波。由于电磁力起主要作用,使得原本普通的物质内部出现新的运动形态,比如电子、离子的集体振荡,致使它发挥出常人想象不出的神奇威力。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投入使用的隐形飞机采用的等离子体材料后具有的屏蔽效应,使雷达无法探测到它的踪迹。再如飞机、导弹采用了等离子体技术后可以减少飞行阻力30%以上,大大提高了飞机、导弹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另据报道,俄罗斯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的等离子武器,它能通过大气层电离所产生的高温高能量,形成一个能量巨大的等离子态大气环境,并将在该环境空中飞行的飞机、导弹和航天器击毁。
除了在军事上应用外,等离子体在民用上也大有可为。例如在可控核聚变发电方面,在超高压和超强磁力的约束下,等离子体技术能够用氢的同位素氘对受控的热核聚变反应予以控制,进行原子能发电。现在日本的JT-60装置已通过给超导体线圈供电创造了人造等高离子体温度5.2亿K的最高记录,完全能满足实现热核聚变反应所必需的高温高压条件。今后的课题是提高高温等离子体的密度。
除上述高温等离子体外,还有低温等离子体,这通常是指温度在10万摄氏度以下的等离子体。拿身边的例子来说,荧光灯的光就是等离子体——进入灯管里面的氖等稀有气体,通过电气电离使之等离子体化。
自然界的雷鸣电闪或球状闪电、极光等,也都是大气中等离子体造成的,即通过等离子体发光。比方说“球状闪电”吧,日本早稻田大学一教授不仅从理论上证明,而且用微波的高频——人工产生球状闪电的实验进行过验证。他认为,如果让指向性高的电磁波交叉,则会在其交点能量集中之处产生等离子体;如果改变电磁波方向,同时还移动交点,那么发生的等离子体就会飞翔起来,并随着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空中自由飘飞,即使下雨、刮台风,它的行动也不会受影响,甚至逆风而行。
其飞行速度理论上是从零开始直至突破光速。
众所周知,生物或飞机绝对不可能有任意突然加速、紧急起飞、窄角转弯等飞行方式,而球状闪电则不然,连瞬间移动都能轻松完成。另外,它一个分裂成两个自不待言,还能够使多个合成一个,而且发生的场所不限于空气中、水中、地下或物质中,甚至在真空中也能发生。
再者,如同传说中穿墙而过的幽灵那样,等离子体也能自由穿越障碍物。1981年初的一天,前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客舱里,喜剧性地表演了一番后,它又悄然离开飞机。事后检查,机头和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但客舱内壁完好无损。
更值得指出的是,在焊接技术方面,过去即使用等离子体焊接也有困难,如同样是金属的钢铁与铝的焊接,金属与玻璃、纸、塑料等其他物质的焊接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焊接业界的共识。
但是,最近这个共识被打破了,东京大学开发了一项新的焊接技术,即在等离子体状态下,能将金刚钻与金属等完全不同的物质焊接起来。由此一来,作为装饰品,戒指与宝石不用粘接剂就牢牢地被焊接在一起了。不单是金属,即便是纸与玻璃杯,也能黏接在一起。此外,松下电器与熊本大学共同开发了一项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剥下镀层的技术,用该技术能出色地剥离金属与塑料。
为什么等离子体能够将金属与非金属,甚至纸和玻璃等焊接在一起呢?这是物质表面通过等离子体会变得凹凸不平、粗糙的缘故。简单地说,就是让物质的表面起毛,通过凹凸不平之间的咬合提高了紧密结合性。
哈奇森效应
费城实验室中那包围埃德里奇号驱逐舰的青白色光雾,被专家认定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那么,等离子体果真能使那种地狱般的惨剧发生吗?故事还得从哈奇森效应说起。
约翰·哈奇森是加拿大的一个业余物理爱好者,没受过大学教育却天生聪慧,能自制各种高频装置。实验室里有着大量的电子仪器,他日夜鼓捣着这些喜欢的装置。
1979年的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特斯拉纵波。由于实验场地有限,那些用来发射电磁场和波的装置,比如特斯拉线圈、首登·格拉夫静电高压发生装置等等,只能勉强塞入一个小屋子里。当哈奇森打开连接各种仪器的主开关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放在远处的金属棒自动地漂浮起来,并朝着自己袭来。禁不住怀疑自己眼睛的哈奇森顺手取过那个金属棒并放回原处,结果金属棒又自动地朝着他飞来。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令他惊骇的现象,比如物体持续漂浮起来,像木头、塑料、铜、锌会在空中盘旋,来回穿梭,形成漩涡并不断升起,甚至有些物体会以惊人的速度自动射出,撞击到人身上。
随着实验的深入,新奇现象接踵而来。由水泥和石头砌起来的屋子周围会突然起火;金属会卷曲、破裂,甚至碎成粉末;不同的金属可以在室温下熔合在一起,有的金属可以变成果冻或泥的状态。当切断开关、仪器所产生的场被停止后,它们会重新变硬……
198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新能源技术会议”的现场,哈奇森放映了这些录像。人们看到冰激凌宛如被看不见的什么东西拉起来似的,往上伸长,最后连容器一起往上升起来;还有放在杯中的水,一边溅起水花一边沸腾……对此,且不说普通观众啧啧称奇,就连出席会议的专家也都大惑不解,真是闻所未闻。
哈奇森还向人们展示了无数实验中留下的样品:那些被“劈”开的金属、被弯曲了的粗大钢条和从铝块中冒出来的硬币……
上述这些奇特现象就被称为“哈奇森效应”。那么,哈奇森效应是靠什么机理让金属熔合的呢?
哈奇森效应与等离子体的奇点
哈奇森猜测,这种效应就是那些实验仪器古怪组合而造成的。尽管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其原因显然是发生了等离子体,上述杯中的水边溅水花边沸腾就是最好的证据。按专家的说法,等离子体通过电磁力能够移动物体。或许以金属棒为主的漂浮物体,原因也在于等离子体。金属弯曲或切断,以及不同金属之间的熔合现象,也只能用等离子体来解释才最有说服力。
但说不通的是温度。普通等离子体是高温,光是要引起那样的现象,就必须具有相当能量的等离子体。的确,如果高温等离子体的密度小,温度就不会高,也就不足以举起重物或产生足够焊接的功率。另一方面,从费城实验来看,哈奇森实验中的特斯拉线圈等装置理应在灼热的地狱里被烧光才是正常的,但是在那里一切装置却都正常。看来引起哈奇森效应的现象单从宏观世界来看是不可理解的,或许是一种未知的量子效应吧,总之它肯定存在由此带来灼热地狱的等离子体的奇点。
深受费城实验之害的美国军方意识到了这点。1990年就在哈奇森公司成立的第二年,美军将科学家、工程师,甚至代理人送到哈奇森公司佯装共同进行开发技术合作,并借签订高额的合同诱他就范。之后他们收集了很多资料,在确认哈奇森效应是真的后,与加拿大政府合谋趁哈奇森外出时破坏了所有装置。
原来仅靠灵感设计的装置,一度被破坏后便无法重新复原,因而也就无法再现哈奇森效应。愤怒的哈奇森上诉加拿大政府,但当局否认参与了此事。接着他又求美军返还他提供的实验数据与报告,但当时这些资料被美军指定为绝密文件,不予返还。最终,哈奇森只能忍气吞声。
另一方面,已把一切数据搞到手的美军,就对此进行彻底分析,最终成功地再现哈奇森效应,并将等离子体不可思议的奇点称之“黄金比例”。实际上,对秘密研究等离子体的美军而言,构成哈奇森效应的“黄金比例”是其非常渴望得到的技术。由此,美军的等离子体技术得以飞跃式提高。
费城实验的真相
美军知道了等离子体的奇点“黄金比例”,终于完全明白那倒霉的“费城实验”是怎样引起的。如前所述,费城实验原来只不过是消磁实验,如果消磁效率高的话,则需要使用多个特斯拉线圈。已知特斯拉线圈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至于引起其他什么反应则无法预料。因为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冯·诺依曼,以及达文森·伯劳恩都不能理解是如何发生等离子体的。
特斯拉线圈失控时,埃德里奇驱逐舰被青白色光雾包围着,这青白色光雾正是等离子体,即通过特斯拉线圈发生的能量等离子体。但是由于埃德里奇号船体庞大,发生的等离子体密度没那么高,或许偶然接近“黄金比例”中奇点的状态,总之通过发生的等离子体,光是将船内变成灼热地狱而未殃及这片区域,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但是,等离子体一般辐射紫外线或X射线,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高频的电磁波对人的自律神经有影响,易造成人体痉挛、呕吐或精神障碍。搭乘埃德里奇号的船员身体引起异常是不能避免的,也许招致幻听或幻觉的人更多。
等离子体对有金属或水分的地方影响更大。构成人体的铂是金属,占体重70%的是水分,如果通过的电磁波很集中,局部地方肯定变高温。由此造成船员中有从体内着火者,他们最终烧成连骨头也没有留下的灰烬。
另外,桅杆突出部分遭破坏,那是由于受到高压电流击打的缘故,就像树遭雷劈那样。舱内的床铺等变得稀烂,是由于等离子体引起物体移动的结果。陷于精神错乱的士兵,他们感到的则犹如看不见的幽灵到处横冲直撞。最可悲的是等离子体引起的物体熔合效应将船员的身体与船体熔合在一起。
按照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时间、空间、物质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质量和能量通过质能公式联系起来一样。事实上,整个宇宙充斥着电磁能。而哈奇森实验出现的种种奇异现象,恰恰是变换设备频率与空间电磁频率相同的一种爆发形式而已。基于此,假如人体全部原子的频率与墙壁全部原子的频率相同,人就能随意穿墙而过;如果人体全部原子的频率做到整齐划一,人就会突然消失。
费城实验中的这艘驱逐舰,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消失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
费城实验的幕后
本刊2009年第11期发表了笔者的译文《迷雾茫茫的“费城实验”》,说的是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工厂进行的一次著名实验。埃德里奇号驱逐舰被青白色光雾包围着,又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身消失,几分钟后它却出现在直线距离达320千米的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接着本已消失的埃德里奇号再度在费城海军工厂现身。
这真是奇了怪了!正当人们为此惊奇不已的时候,灾难也随之而来。军方检查人员登上船只后被眼前一片狼藉而惨烈的景象惊呆:
一些船员(士兵)体内喷出灼热的火苗,人体跟着燃烧起来,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也有的船员仿佛进入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世界,全身僵硬;更为惨烈的是,在甲板或船舱墙上到处是探出的鲜活人体的上半身,脸上显露了惊恐的神色,而下半身则被掩埋,并与船板融为一体。即使侥幸活下来的士兵,精神也出现异常,他们不可能重返部队,结局是在宣誓严守秘密后退役。
惨剧发生后军方严密封锁了消息,并对媒体的报道加以否认。姑且不论埃德里奇号被远距离的说法的真假,起码费城实验并非空穴来风,它与二战期间困扰盟军的德国U型潜艇有关。当时U型潜艇出没在大西洋,专门发射磁性制导鱼雷,给盟军运输物资的船只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军方试图利用能量较大的高频装置对舰船进行消磁。
那时候,美国的高频权威是特斯拉教授(即高频装置——特斯拉线圈的创始人),军方早就注意到他了。因为高频电磁波对人体有损害,他们欲请特斯拉出山为军队设计一种依据高频电磁波原理的强杀伤力的武器。
很早以前,特斯拉曾受邀参加高频武器开发,并被任命为总指挥。当模型进入预备试验阶段时,他在控制特斯拉线圈上有过几次失败。所谓“特斯拉线圈”,专业上称“高压高频振动电流发生器”。试验时发现,如果只使用一台特斯拉线圈就会正常地运转,但是使用两台就会变得不稳定;假如三台同时启动,那么特斯拉线圈就会引起共振现象,进入向周围发散有害高频波的状态。
实验中眼见有很多人死伤,特斯拉良心上受到谴责,决意在不能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推迟试验,于是他越级向军方高层上诉。但是,考虑到这个实验确实能为研究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供帮助,军方要求特斯拉如期进行实验。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消极怠工,拖延舰艇实验时间。军方见此情况,便于1942年解除了他的职务。据说1943年1月7日特斯拉旅游时独自下榻纽约饭店,第二天早上却发现他离奇地死去了。
与此同时,军方任命天才数学家冯·诺依曼为总指挥,并定于1942年8月12日进行舰艇试验。冯·诺依曼上任后也未能解决三台特斯拉线圈同时运转所出现的失控状态和人员伤亡的问题。眼看最终试验日期已到,为了安全起见,他将三台特斯拉线圈改为两台,并亲临现场指挥,结果就酿成了这次惨剧……
人们不禁要问,造成上述惨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等离子体法力无边
现已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外,还有等离子态(体)、玻爱凝聚态和费米冷凝态共六种形态。在此,我们仅介绍与本文内容有关的等离子体。
按定义,在自然界中,当电流通过某些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时,流体的某些粒子便被“电离”(即电子离开原子核的意思),这样电离和未电离的各种微粒子混在一起,便形成等离子体。它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许多人对等离子体都觉得很陌生。
事实上,等离子体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天然的等离子体大多形成和存在于地球的高空和外太空中,如天空被雷电离的饱含水汽的空气云团、太阳和其他某些恒星的表面高温气层,都存在着大量的等离子体。而诸如等离子体显示器(用于电脑、电视等)、较高温度的火焰和电弧中的高温部分,则属于人造的等离子体。
在等离子体中,构成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七零八落,气体自身会辐射出光或紫外线等电磁波。由于电磁力起主要作用,使得原本普通的物质内部出现新的运动形态,比如电子、离子的集体振荡,致使它发挥出常人想象不出的神奇威力。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投入使用的隐形飞机采用的等离子体材料后具有的屏蔽效应,使雷达无法探测到它的踪迹。再如飞机、导弹采用了等离子体技术后可以减少飞行阻力30%以上,大大提高了飞机、导弹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另据报道,俄罗斯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的等离子武器,它能通过大气层电离所产生的高温高能量,形成一个能量巨大的等离子态大气环境,并将在该环境空中飞行的飞机、导弹和航天器击毁。
除了在军事上应用外,等离子体在民用上也大有可为。例如在可控核聚变发电方面,在超高压和超强磁力的约束下,等离子体技术能够用氢的同位素氘对受控的热核聚变反应予以控制,进行原子能发电。现在日本的JT-60装置已通过给超导体线圈供电创造了人造等高离子体温度5.2亿K的最高记录,完全能满足实现热核聚变反应所必需的高温高压条件。今后的课题是提高高温等离子体的密度。
除上述高温等离子体外,还有低温等离子体,这通常是指温度在10万摄氏度以下的等离子体。拿身边的例子来说,荧光灯的光就是等离子体——进入灯管里面的氖等稀有气体,通过电气电离使之等离子体化。
自然界的雷鸣电闪或球状闪电、极光等,也都是大气中等离子体造成的,即通过等离子体发光。比方说“球状闪电”吧,日本早稻田大学一教授不仅从理论上证明,而且用微波的高频——人工产生球状闪电的实验进行过验证。他认为,如果让指向性高的电磁波交叉,则会在其交点能量集中之处产生等离子体;如果改变电磁波方向,同时还移动交点,那么发生的等离子体就会飞翔起来,并随着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空中自由飘飞,即使下雨、刮台风,它的行动也不会受影响,甚至逆风而行。
其飞行速度理论上是从零开始直至突破光速。
众所周知,生物或飞机绝对不可能有任意突然加速、紧急起飞、窄角转弯等飞行方式,而球状闪电则不然,连瞬间移动都能轻松完成。另外,它一个分裂成两个自不待言,还能够使多个合成一个,而且发生的场所不限于空气中、水中、地下或物质中,甚至在真空中也能发生。
再者,如同传说中穿墙而过的幽灵那样,等离子体也能自由穿越障碍物。1981年初的一天,前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客舱里,喜剧性地表演了一番后,它又悄然离开飞机。事后检查,机头和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但客舱内壁完好无损。
更值得指出的是,在焊接技术方面,过去即使用等离子体焊接也有困难,如同样是金属的钢铁与铝的焊接,金属与玻璃、纸、塑料等其他物质的焊接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焊接业界的共识。
但是,最近这个共识被打破了,东京大学开发了一项新的焊接技术,即在等离子体状态下,能将金刚钻与金属等完全不同的物质焊接起来。由此一来,作为装饰品,戒指与宝石不用粘接剂就牢牢地被焊接在一起了。不单是金属,即便是纸与玻璃杯,也能黏接在一起。此外,松下电器与熊本大学共同开发了一项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剥下镀层的技术,用该技术能出色地剥离金属与塑料。
为什么等离子体能够将金属与非金属,甚至纸和玻璃等焊接在一起呢?这是物质表面通过等离子体会变得凹凸不平、粗糙的缘故。简单地说,就是让物质的表面起毛,通过凹凸不平之间的咬合提高了紧密结合性。
哈奇森效应
费城实验室中那包围埃德里奇号驱逐舰的青白色光雾,被专家认定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那么,等离子体果真能使那种地狱般的惨剧发生吗?故事还得从哈奇森效应说起。
约翰·哈奇森是加拿大的一个业余物理爱好者,没受过大学教育却天生聪慧,能自制各种高频装置。实验室里有着大量的电子仪器,他日夜鼓捣着这些喜欢的装置。
1979年的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特斯拉纵波。由于实验场地有限,那些用来发射电磁场和波的装置,比如特斯拉线圈、首登·格拉夫静电高压发生装置等等,只能勉强塞入一个小屋子里。当哈奇森打开连接各种仪器的主开关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放在远处的金属棒自动地漂浮起来,并朝着自己袭来。禁不住怀疑自己眼睛的哈奇森顺手取过那个金属棒并放回原处,结果金属棒又自动地朝着他飞来。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令他惊骇的现象,比如物体持续漂浮起来,像木头、塑料、铜、锌会在空中盘旋,来回穿梭,形成漩涡并不断升起,甚至有些物体会以惊人的速度自动射出,撞击到人身上。
随着实验的深入,新奇现象接踵而来。由水泥和石头砌起来的屋子周围会突然起火;金属会卷曲、破裂,甚至碎成粉末;不同的金属可以在室温下熔合在一起,有的金属可以变成果冻或泥的状态。当切断开关、仪器所产生的场被停止后,它们会重新变硬……
198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新能源技术会议”的现场,哈奇森放映了这些录像。人们看到冰激凌宛如被看不见的什么东西拉起来似的,往上伸长,最后连容器一起往上升起来;还有放在杯中的水,一边溅起水花一边沸腾……对此,且不说普通观众啧啧称奇,就连出席会议的专家也都大惑不解,真是闻所未闻。
哈奇森还向人们展示了无数实验中留下的样品:那些被“劈”开的金属、被弯曲了的粗大钢条和从铝块中冒出来的硬币……
上述这些奇特现象就被称为“哈奇森效应”。那么,哈奇森效应是靠什么机理让金属熔合的呢?
哈奇森效应与等离子体的奇点
哈奇森猜测,这种效应就是那些实验仪器古怪组合而造成的。尽管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其原因显然是发生了等离子体,上述杯中的水边溅水花边沸腾就是最好的证据。按专家的说法,等离子体通过电磁力能够移动物体。或许以金属棒为主的漂浮物体,原因也在于等离子体。金属弯曲或切断,以及不同金属之间的熔合现象,也只能用等离子体来解释才最有说服力。
但说不通的是温度。普通等离子体是高温,光是要引起那样的现象,就必须具有相当能量的等离子体。的确,如果高温等离子体的密度小,温度就不会高,也就不足以举起重物或产生足够焊接的功率。另一方面,从费城实验来看,哈奇森实验中的特斯拉线圈等装置理应在灼热的地狱里被烧光才是正常的,但是在那里一切装置却都正常。看来引起哈奇森效应的现象单从宏观世界来看是不可理解的,或许是一种未知的量子效应吧,总之它肯定存在由此带来灼热地狱的等离子体的奇点。
深受费城实验之害的美国军方意识到了这点。1990年就在哈奇森公司成立的第二年,美军将科学家、工程师,甚至代理人送到哈奇森公司佯装共同进行开发技术合作,并借签订高额的合同诱他就范。之后他们收集了很多资料,在确认哈奇森效应是真的后,与加拿大政府合谋趁哈奇森外出时破坏了所有装置。
原来仅靠灵感设计的装置,一度被破坏后便无法重新复原,因而也就无法再现哈奇森效应。愤怒的哈奇森上诉加拿大政府,但当局否认参与了此事。接着他又求美军返还他提供的实验数据与报告,但当时这些资料被美军指定为绝密文件,不予返还。最终,哈奇森只能忍气吞声。
另一方面,已把一切数据搞到手的美军,就对此进行彻底分析,最终成功地再现哈奇森效应,并将等离子体不可思议的奇点称之“黄金比例”。实际上,对秘密研究等离子体的美军而言,构成哈奇森效应的“黄金比例”是其非常渴望得到的技术。由此,美军的等离子体技术得以飞跃式提高。
费城实验的真相
美军知道了等离子体的奇点“黄金比例”,终于完全明白那倒霉的“费城实验”是怎样引起的。如前所述,费城实验原来只不过是消磁实验,如果消磁效率高的话,则需要使用多个特斯拉线圈。已知特斯拉线圈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至于引起其他什么反应则无法预料。因为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冯·诺依曼,以及达文森·伯劳恩都不能理解是如何发生等离子体的。
特斯拉线圈失控时,埃德里奇驱逐舰被青白色光雾包围着,这青白色光雾正是等离子体,即通过特斯拉线圈发生的能量等离子体。但是由于埃德里奇号船体庞大,发生的等离子体密度没那么高,或许偶然接近“黄金比例”中奇点的状态,总之通过发生的等离子体,光是将船内变成灼热地狱而未殃及这片区域,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但是,等离子体一般辐射紫外线或X射线,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高频的电磁波对人的自律神经有影响,易造成人体痉挛、呕吐或精神障碍。搭乘埃德里奇号的船员身体引起异常是不能避免的,也许招致幻听或幻觉的人更多。
等离子体对有金属或水分的地方影响更大。构成人体的铂是金属,占体重70%的是水分,如果通过的电磁波很集中,局部地方肯定变高温。由此造成船员中有从体内着火者,他们最终烧成连骨头也没有留下的灰烬。
另外,桅杆突出部分遭破坏,那是由于受到高压电流击打的缘故,就像树遭雷劈那样。舱内的床铺等变得稀烂,是由于等离子体引起物体移动的结果。陷于精神错乱的士兵,他们感到的则犹如看不见的幽灵到处横冲直撞。最可悲的是等离子体引起的物体熔合效应将船员的身体与船体熔合在一起。
按照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时间、空间、物质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质量和能量通过质能公式联系起来一样。事实上,整个宇宙充斥着电磁能。而哈奇森实验出现的种种奇异现象,恰恰是变换设备频率与空间电磁频率相同的一种爆发形式而已。基于此,假如人体全部原子的频率与墙壁全部原子的频率相同,人就能随意穿墙而过;如果人体全部原子的频率做到整齐划一,人就会突然消失。
费城实验中的这艘驱逐舰,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消失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