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眼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缺血性眼病(IOP)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后眼部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

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符合CAS治疗适应证的IOP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患者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率≥50%。患者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5只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7只眼、眼缺血综合征5只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CAS组及药物对照组,分别为32例32只眼、28例2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804 )、性别构成(χ2=1.9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6个月所有患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CDFI、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患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 ),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 )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变化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变。

结果

治疗前,CAS组、药物对照组患眼A-Rct (t=1.354)、BCVA (t=0.3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RA的PSV (t=−0.294、−2.446)、EDV (t=0.141、−0.305)、RI (t=−0.222、−0.69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AS组患眼A-Rct均低于药物对照组,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5,P<0.05),但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05 )。两组患眼BCVA均随治疗后时间延长而提高;不同时间点BCVA比较,CAS组均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00、1.527,P<0.05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AS组患眼OA、CRA的PSV、EDV均高于药物对照组,RI低于药物对照组,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A:F=3.936、3.513、3.450,CRA:F=1.791、2.877、−5.578;P<0.05),但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A:F=3.481、3.225、2.743,CRA:F=1.057、2.057、−1.819;P>0.05)。

结论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CAS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性IOP患者明显改善眼部血液供应,并对视功能恢复有帮助。

其他文献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一种基因型不同的特殊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眼发病、网状玻璃膜疣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与AMD比较,视力下降更快、复发率更高。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是其诊断金标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病理生理学研究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加深了对该病的理解;OCT完善了对该病的分期、诊断的认识水平。RAP治疗效果与分期密切相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成人Coats病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大量脂质渗出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青少年儿童Coats病有所不同,成人Coats病病变多局限于周边部视网膜、进展缓慢、视力预后较好。成人Coats病需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陈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特发性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型、陈旧性后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或急性视网膜坏死等Coats样病变相鉴别。由于Coats病的发病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常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消退黄斑水肿和改善视力,但其视力预后受多重因素影响。视网膜血流灌注,特别是黄斑区微循环情况与视力预后明显相关,缺血型尤其是黄斑区浅、深层毛细血管网破坏严重的患眼视力预后差。此外,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完整性与视力预后密切相关,中心凹下椭圆体带、外界膜完整的患眼视力预后好;基线视力好、治疗早期反应好
目的观察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VMI )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并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50~ 80岁,平均年龄(62.8±8.35)岁。取其1年随访期间最少抗VEGF药物治疗6次的眼为研究眼,未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对侧眼为对照眼。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检查确诊的单眼BRVO患者45例9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6.22±13.45)岁。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5名9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名,女性17名;平均年龄(48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物(DEX)治疗中国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为期6个月的随机、双盲、假注射对照、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此后接续为期2个月的开放标签的延展研究。视网膜分支(BRVO)或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眼于基线时接受DEX植入(n=129)或假注射(n=130)治疗;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中满足再治疗标准的全部患眼均再次接受DEX植入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导致老年人视力损伤的视网膜循环障碍性疾病。近二十年来,随着对RVO发病机制、自然病程、诊断方法、新的治疗手段等认知的日益深入,特别是在黄斑水肿的干预治疗中,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真实世界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对眼科医生RVO临床评估和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然而,作为一线临床诊疗医生,未能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病理,面对多种治疗手段不知
目的定位1个Usher综合征2型(USH2)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1个USH2家系3代7名成员纳入研究。其中,患者2例、健康成员5名。2例患者均为男性。所有受试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光相干断层扫描、视野检查。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基因组DNA。选择136个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致病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将提取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并与数据库对比,确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RNA-Seq分析结果。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为VEGF组、VEGF联合抗VEGF药物组。VEGF组细胞采用50 ng/ml VEGF持续作用72 h,以模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的高VEGF生存环境。VEGF联合抗VEGF药物组细胞采用50 ng/ml VEG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