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中考考砸了,因为一分之差,差点上不了高中。但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我还是如期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一边是失败后的知耻而后勇,一边是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两种力量裹挟着我,激励着我去做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攻破弱势科目
高中第一次月考,我排名784名(全年级1200多人)。我清楚地记得那次考试,英语不及格,数学也不及格。
我去找老师帮忙分析试卷,知道了自己最大的缺点是粗心。于是我把数学试卷上那个猩红的“37分”剪下来,贴在我课桌的桌角。我告诉自己:首先要戒掉粗心,做好每一天的练习。我深切地明白,学习不仅是智商的较量,更是对个人品质的磨炼。所以我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尽量改掉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明显,第二次月考我便完成了从不及格到及格(90分)的逆袭。
到第二个学期,分科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集中精力攻破弱势学科。我全面分析了自己的成绩,文综、语文有绝对优势;英语、数学是弱势科目,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补足短板。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去记忆、练习。我将单词融入到课文中去记忆,在运用中强化记忆效果。在积累单词的基础上,我每天放学一边走一边听英语听力,记与听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给数学的提升留出空间。我几乎把所有的晚自习都用在了数学练习上,针对每一道题,总结题型,再跳出题去,猜测命题人的意图,归纳知识点。在第二学期末,我实现了数学从30分到130多分的飞跃。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数学竟然会成为我的优势科目。
从差点“落榜”到后进生,再到质的飞跃,我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全力以赴,终于实现了对弱势学科的突破。
撕掉“平行班”标签,重新定义自己
第二学期结束,我的成绩排名已经稳定在全班前三名,但我明白这并不是我最终的目标。我当时所处的班级是“平行班”,而我的对手是全年级,甚至是全省的考生。“登高极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我们的目标绝不能止步于眼前的成就,而应该着眼于更广阔的世界。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超过所谓的“重点班”,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身处泥泞,也不忘仰望星空。虽然在平行班,但我以重点班甚至高于重点班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发现重点班的同学会在周六晚上加练,于是我也买试卷进行额外的练习;我发现重点班的学生会做思维导图,于是我也坚持每一課做知识框架,把书从厚读薄;我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假装自己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通过模拟讲述知识点,跳出学生的思维,从更高的立意角度来分析知识点。
当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也会进行适当放松。无人的廊道上,我捧史细读,抑或枯坐漫想。我感谢自己身在“平行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让我可以跟随自己的脚步去调整,去学习,让我有一处角落去安放我的年少轻狂,让我恣意生长。
在这样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劳逸结合,很快我的成绩就冲进了年级前50名,前20名,甚至前5名。我渐渐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谓的“平行班”和“重点班”,都是学校、社会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别人给我们贴标签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被这种标签驯服,放弃了努力的可能,自此甘于平庸。任何人都不能定义我们,除了自己,只要敢想敢做,便有万丈光芒,只要勇于拼搏,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起落浮沉,用平静赴征途
步入高三后,整个班级似乎开始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凝神聚力,严阵以待。课间的教室似深海般安静。体育课减少,大课间减少,音乐课消失,不断减少的课余时间如逐渐激烈的鼓点,声声催人,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时期,班级、年级里涌现出非常多的黑马,不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开始榜上有名。有人起就有人落,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成绩和排名。这种焦躁的情绪影响了我,我开始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那只鼓被我放进了心里,鼓声起起落落。果然,我保持了一个多学期的第一名变成了第三名。第一名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知道成绩后,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奋情绪。我清楚她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但围绕在她身边的称赞声还是刺伤了我脆弱的自尊心。我明白我们一直都在暗暗较劲儿,她也承认曾经对我有过一丝嫉妒,嫉妒我看似毫不费劲但一直保持第一。可现在,她占据了上风。
没有享受过美好,便无从向往;没有灯火阑珊下的阴影,便无从比较。因为拥有过,便更害怕失去。这种恐慌而扭曲的情绪捕获了我,让我无法正确面对它。我的排名从第三名渐渐滑到了第5名,再到第9名。一边是大批的同学成绩越来越好,一边是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差。在这种对比下,周围同学的惋惜、父母的责备、老师的鼓励,对于我而言都是一把把尖刀,反复割刺着我的心,让我一度陷入了一种抑郁的情绪中。
为了走出这种情绪,我开始将关注点从周围转移到自己身上,从分数转移到一个个细碎的知识点上。我不去跟别人比较,不去看成绩排名,只关注自己每天是否有新收获。我每天给自己设置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完成了就在后面画一个笑脸,累积了一个星期的笑脸,便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这种获得感让我重拾自信,渐渐地,我从那种沮丧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了。而成绩的提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考的那一天,我像过去的无数个日子一样,平静地做好每一道题。因为我明白,这一场战争,是自己给青春的答卷,无关他人。当最后一个句号自笔尖落下,我清楚地知道,这段篇章也随之终止,不问归处,但求无悔。
我最终考进了西南大学,在这里度过青春的另一个四年。当我跟同学聊起我曾经是个差点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时,她们都很讶异。这不是一个奇迹,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因为我们都不想要充满遗憾的人生,不问来路,但求无悔。
全力以赴,攻破弱势科目
高中第一次月考,我排名784名(全年级1200多人)。我清楚地记得那次考试,英语不及格,数学也不及格。
我去找老师帮忙分析试卷,知道了自己最大的缺点是粗心。于是我把数学试卷上那个猩红的“37分”剪下来,贴在我课桌的桌角。我告诉自己:首先要戒掉粗心,做好每一天的练习。我深切地明白,学习不仅是智商的较量,更是对个人品质的磨炼。所以我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尽量改掉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明显,第二次月考我便完成了从不及格到及格(90分)的逆袭。
到第二个学期,分科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集中精力攻破弱势学科。我全面分析了自己的成绩,文综、语文有绝对优势;英语、数学是弱势科目,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补足短板。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去记忆、练习。我将单词融入到课文中去记忆,在运用中强化记忆效果。在积累单词的基础上,我每天放学一边走一边听英语听力,记与听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给数学的提升留出空间。我几乎把所有的晚自习都用在了数学练习上,针对每一道题,总结题型,再跳出题去,猜测命题人的意图,归纳知识点。在第二学期末,我实现了数学从30分到130多分的飞跃。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数学竟然会成为我的优势科目。
从差点“落榜”到后进生,再到质的飞跃,我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全力以赴,终于实现了对弱势学科的突破。
撕掉“平行班”标签,重新定义自己
第二学期结束,我的成绩排名已经稳定在全班前三名,但我明白这并不是我最终的目标。我当时所处的班级是“平行班”,而我的对手是全年级,甚至是全省的考生。“登高极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我们的目标绝不能止步于眼前的成就,而应该着眼于更广阔的世界。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超过所谓的“重点班”,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身处泥泞,也不忘仰望星空。虽然在平行班,但我以重点班甚至高于重点班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发现重点班的同学会在周六晚上加练,于是我也买试卷进行额外的练习;我发现重点班的学生会做思维导图,于是我也坚持每一課做知识框架,把书从厚读薄;我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假装自己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通过模拟讲述知识点,跳出学生的思维,从更高的立意角度来分析知识点。
当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也会进行适当放松。无人的廊道上,我捧史细读,抑或枯坐漫想。我感谢自己身在“平行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让我可以跟随自己的脚步去调整,去学习,让我有一处角落去安放我的年少轻狂,让我恣意生长。
在这样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劳逸结合,很快我的成绩就冲进了年级前50名,前20名,甚至前5名。我渐渐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谓的“平行班”和“重点班”,都是学校、社会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别人给我们贴标签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被这种标签驯服,放弃了努力的可能,自此甘于平庸。任何人都不能定义我们,除了自己,只要敢想敢做,便有万丈光芒,只要勇于拼搏,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起落浮沉,用平静赴征途
步入高三后,整个班级似乎开始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凝神聚力,严阵以待。课间的教室似深海般安静。体育课减少,大课间减少,音乐课消失,不断减少的课余时间如逐渐激烈的鼓点,声声催人,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时期,班级、年级里涌现出非常多的黑马,不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开始榜上有名。有人起就有人落,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成绩和排名。这种焦躁的情绪影响了我,我开始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那只鼓被我放进了心里,鼓声起起落落。果然,我保持了一个多学期的第一名变成了第三名。第一名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知道成绩后,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奋情绪。我清楚她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但围绕在她身边的称赞声还是刺伤了我脆弱的自尊心。我明白我们一直都在暗暗较劲儿,她也承认曾经对我有过一丝嫉妒,嫉妒我看似毫不费劲但一直保持第一。可现在,她占据了上风。
没有享受过美好,便无从向往;没有灯火阑珊下的阴影,便无从比较。因为拥有过,便更害怕失去。这种恐慌而扭曲的情绪捕获了我,让我无法正确面对它。我的排名从第三名渐渐滑到了第5名,再到第9名。一边是大批的同学成绩越来越好,一边是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差。在这种对比下,周围同学的惋惜、父母的责备、老师的鼓励,对于我而言都是一把把尖刀,反复割刺着我的心,让我一度陷入了一种抑郁的情绪中。
为了走出这种情绪,我开始将关注点从周围转移到自己身上,从分数转移到一个个细碎的知识点上。我不去跟别人比较,不去看成绩排名,只关注自己每天是否有新收获。我每天给自己设置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完成了就在后面画一个笑脸,累积了一个星期的笑脸,便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这种获得感让我重拾自信,渐渐地,我从那种沮丧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了。而成绩的提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考的那一天,我像过去的无数个日子一样,平静地做好每一道题。因为我明白,这一场战争,是自己给青春的答卷,无关他人。当最后一个句号自笔尖落下,我清楚地知道,这段篇章也随之终止,不问归处,但求无悔。
我最终考进了西南大学,在这里度过青春的另一个四年。当我跟同学聊起我曾经是个差点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时,她们都很讶异。这不是一个奇迹,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因为我们都不想要充满遗憾的人生,不问来路,但求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