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三个因素,即“硬件场地设施、软件科学管理、活件人的积极性”展开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地方政府制定农村体育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制约因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2010年全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总人口的50.32%。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农村体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关系,繁荣农村的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服务。近年来,河北省按照“小型、多样、实用”的原则,立足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个眭化健身需求,大力推进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百县千乡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但还存在着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等现象,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曾经指出,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一是硬件,指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管理;三是活件,指人的积极性。本文从这三件东西展开研究,分析我省农村大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河北省地方政府制定广大农村的相关体育政策、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建议。
一、场地设施因素
场地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因素和必備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不可替代作用,加大了投入力度,可真正的农村体育设施基本还是空白。截至到2010年9月底,河北省仅有186个乡镇建有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健身路径,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村庄还没有体育基础设施,农村体育场地、器材极其匮乏,绝大部分是依托学校,有的在乡政府、村委会大院和乡直部门的单位里,也仅仅限于田径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等,只有极少的乡镇建有体育文化广场或体育文化馆,且一半以上的体育设施存在着无人管理、无人维修、无人保养等现象,影响了体育设施的完好和安全使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健身需要,很多农民在田间地头、自己庭院、草地树林间等场所从事身体活动,健身的可持续性无法保障。
二、科学管理因素
科学管理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加强体育管理,制定发展计划,优化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河北省农村体育组织一直比较健全,共创建了40个体育先进县,但是1998年机构改革以后,随着领导人员的变化,机构的变更,保留下来的只有20几个,农村基层体育逐渐萎缩。许多农村体育协会组织没有及时调整,滞后于改革和形势的发展,协会组织处于有名无实或名实皆无的状态。对于基层乡镇而言,全省有80%的乡镇仅设有文化站,其余叫文体站,有的甚至没有。文化站负责对居委会、村委会、乡镇所属单位和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站点实施监督管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文体站或文化站的站长几乎全部是兼职人员,工作重点仅以乡镇的中心工作为主,只是在市、县统一组织体育比赛活动时才做一些组织工作。村委会中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村民体育工作,只有少数村委会有兼职人员负责村民教育与文体活动,绝大部分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中没有体育活动,也很少组织村民参与各级体育竞赛,村民的体育活动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现状。
三、人的积极性因素
人的积极性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决定因素。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不断加强,但由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健全、村民文化素质较差等因素,在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错误地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治疗身体疾病,田间劳动可以代替体育,仍然存在着对体育认识不充分、体育参与意识差、参与比例小、健身方法手段单一等现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匮乏是影响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次,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青壮年农民要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在繁重农活的压力下,大部分老人和妇女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四、对策
1.改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政府部门的硬件投资是改善农村体育的基础,县级财政应适当增加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乡、镇政府要将每年的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呼吁各乡镇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帮助农村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同时,广大农民也要开阔思路,利用当地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充分挖掘自然条件,开拓体育场地和设施。
2.加强农村体育管理
农村体育的管理应做到统筹兼顾、责任明确、分级管理。县级政府要依法治体、统筹安排,把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业绩之一;乡镇要建立健全文化体育站,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体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安排;村要建设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室,组织、带动村民开展各式体育活动;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抓好体育协会,培养体育骨干来宣传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村民进行科学锻炼,这样就形成了以县为龙头,乡镇为支点,村委会为基础,协会为纽带的全方位的农村体育健身网络。
3.提高村民体育锻炼积极性
思想建设和科学引导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利用广播、报纸、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和体育知识,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体育不仅有强身健体功能,而且还具有政治、教育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从而转变村民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观念和“劳动代替体育”的错误观念,增强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3):5-9
[2]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3]管晓淮,新农村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95-396
[4]骆炳全,徐巍,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体育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292-294
[5]赵小林,张振华,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1(2):4-5
[关键词]农村体育;制约因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2010年全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总人口的50.32%。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农村体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关系,繁荣农村的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服务。近年来,河北省按照“小型、多样、实用”的原则,立足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个眭化健身需求,大力推进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百县千乡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但还存在着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等现象,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曾经指出,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一是硬件,指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管理;三是活件,指人的积极性。本文从这三件东西展开研究,分析我省农村大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河北省地方政府制定广大农村的相关体育政策、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建议。
一、场地设施因素
场地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因素和必備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不可替代作用,加大了投入力度,可真正的农村体育设施基本还是空白。截至到2010年9月底,河北省仅有186个乡镇建有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健身路径,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村庄还没有体育基础设施,农村体育场地、器材极其匮乏,绝大部分是依托学校,有的在乡政府、村委会大院和乡直部门的单位里,也仅仅限于田径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等,只有极少的乡镇建有体育文化广场或体育文化馆,且一半以上的体育设施存在着无人管理、无人维修、无人保养等现象,影响了体育设施的完好和安全使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健身需要,很多农民在田间地头、自己庭院、草地树林间等场所从事身体活动,健身的可持续性无法保障。
二、科学管理因素
科学管理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加强体育管理,制定发展计划,优化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河北省农村体育组织一直比较健全,共创建了40个体育先进县,但是1998年机构改革以后,随着领导人员的变化,机构的变更,保留下来的只有20几个,农村基层体育逐渐萎缩。许多农村体育协会组织没有及时调整,滞后于改革和形势的发展,协会组织处于有名无实或名实皆无的状态。对于基层乡镇而言,全省有80%的乡镇仅设有文化站,其余叫文体站,有的甚至没有。文化站负责对居委会、村委会、乡镇所属单位和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站点实施监督管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文体站或文化站的站长几乎全部是兼职人员,工作重点仅以乡镇的中心工作为主,只是在市、县统一组织体育比赛活动时才做一些组织工作。村委会中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村民体育工作,只有少数村委会有兼职人员负责村民教育与文体活动,绝大部分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中没有体育活动,也很少组织村民参与各级体育竞赛,村民的体育活动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现状。
三、人的积极性因素
人的积极性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决定因素。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不断加强,但由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健全、村民文化素质较差等因素,在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错误地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治疗身体疾病,田间劳动可以代替体育,仍然存在着对体育认识不充分、体育参与意识差、参与比例小、健身方法手段单一等现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匮乏是影响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次,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青壮年农民要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在繁重农活的压力下,大部分老人和妇女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四、对策
1.改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政府部门的硬件投资是改善农村体育的基础,县级财政应适当增加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乡、镇政府要将每年的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呼吁各乡镇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帮助农村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同时,广大农民也要开阔思路,利用当地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充分挖掘自然条件,开拓体育场地和设施。
2.加强农村体育管理
农村体育的管理应做到统筹兼顾、责任明确、分级管理。县级政府要依法治体、统筹安排,把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业绩之一;乡镇要建立健全文化体育站,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体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安排;村要建设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室,组织、带动村民开展各式体育活动;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抓好体育协会,培养体育骨干来宣传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村民进行科学锻炼,这样就形成了以县为龙头,乡镇为支点,村委会为基础,协会为纽带的全方位的农村体育健身网络。
3.提高村民体育锻炼积极性
思想建设和科学引导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利用广播、报纸、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和体育知识,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体育不仅有强身健体功能,而且还具有政治、教育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从而转变村民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观念和“劳动代替体育”的错误观念,增强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3):5-9
[2]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3]管晓淮,新农村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95-396
[4]骆炳全,徐巍,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体育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292-294
[5]赵小林,张振华,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