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近观现代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如美国、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等,这些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不重视发展教育的。建国以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的改革创新,意义最为深远的教育创新改革就是这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重“双基”到“三维”目标,体现了这次教育创新改革的新理念。本人就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创新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学;对策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
众所周知,旧的教学大纲主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即所谓的“双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与周围的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协作的现代国际人才。在体现学生的发展和课程教育功能上,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物理教学目标。这个物理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过去大纲的“双基”目标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以及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物理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目标之一绝不是对科学方法的观摩或模仿,而是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用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我们在科学探究“冰的溶点与水的沸点”的实验教学中,就会发现许多同学的猜想是:加热碎冰,温度计的示数会越来越高。有许多同学在实验后经过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后却发现碎冰在温度升到零度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升高,这就是“信息”,而且是最有用的“信息”,这个有用信息是学生产生问题的前题。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不变”“如果不是,要怎样的物体才具有这个特性呢?”从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合作讨论,从而得出“熔点”的概念。总而言之,物理教学的这个创新就是要把学生从“观察者”向“发现者”转变。我们这些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让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取得应有的地位,我们要使学生习惯于主动探究发现的学习,习惯于多方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合作、交流、讨论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发展学生多元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发展其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发展的。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
旧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只管教、只管灌,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因此,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最为基本的七个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这七个科学探究要素为物理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研究教学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师的教学过程并非每节课都一定要按七个探究要素,应该科学选择。这七个科学探究要素,窃以为其创新的本质是:
1.让学生多探究
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许多科学家经过艰辛的实验探究总结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发现知识的一种创新教学活动。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地工作。新的教科书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许多探究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进行科学加工,正所谓用好用活新教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不同的创造能力和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尽情地表现出来,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并向全体学生展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探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及树立科学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让学生多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亲自体验的活动是不容易遗忘的。物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用枯燥的说教方式,还是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体验方式,哪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是不言而喻的。体验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注意力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体验,促使学生的心理真正发生变化。成功的体验自然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失败的体验从表面来看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不然,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失败体验进行分析,并总结失败原因,教师更要注意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
3.让学生多交往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交往是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要有和谐的沟通渠道。在人与人的和谐交流中学会用集体的力量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学会了如何创造和谐,学会了情感交流,反过来也可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学好物理是极有益处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分组协作,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要注意强弱互补的原则,物理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机制,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会在合作中互动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目的就是要增加学生的信心,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让和协、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交往关系成为认知的催化剂。
4.让学生多活动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也符合青少年好动、好奇、好趣的心理特点,《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探索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到科学实践活动。”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以下的创新形式:A.可将主题形成和班级小组的专题形式组合起来,通过讲座、参观、访问、制作、演讲、比赛等形式和方法拓展知识又丰富生活阅历。B.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中心成立各種兴趣小组,如:电工小组、航模小组、教具制作小组、小论文组等,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爱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提高。C.学会自我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剖析,一切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尽量以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为前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讲出想法。开展不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各种活动,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一些“实验能手”“演讲能力”“提问题能手”等称号,让学生觉得只要努力,人人都有荣誉,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上是本人对物理创新教学的一点认识,只要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敢于大胆开拓、敢于大胆创新,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国品.刍议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J].成功,2017(8):00045-00045
[2]张向国.浅谈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27):170-171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学;对策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
众所周知,旧的教学大纲主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即所谓的“双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与周围的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协作的现代国际人才。在体现学生的发展和课程教育功能上,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物理教学目标。这个物理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过去大纲的“双基”目标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以及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物理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目标之一绝不是对科学方法的观摩或模仿,而是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用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我们在科学探究“冰的溶点与水的沸点”的实验教学中,就会发现许多同学的猜想是:加热碎冰,温度计的示数会越来越高。有许多同学在实验后经过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后却发现碎冰在温度升到零度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升高,这就是“信息”,而且是最有用的“信息”,这个有用信息是学生产生问题的前题。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不变”“如果不是,要怎样的物体才具有这个特性呢?”从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合作讨论,从而得出“熔点”的概念。总而言之,物理教学的这个创新就是要把学生从“观察者”向“发现者”转变。我们这些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让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取得应有的地位,我们要使学生习惯于主动探究发现的学习,习惯于多方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合作、交流、讨论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发展学生多元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发展其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发展的。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
旧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只管教、只管灌,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因此,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最为基本的七个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这七个科学探究要素为物理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研究教学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师的教学过程并非每节课都一定要按七个探究要素,应该科学选择。这七个科学探究要素,窃以为其创新的本质是:
1.让学生多探究
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许多科学家经过艰辛的实验探究总结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发现知识的一种创新教学活动。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地工作。新的教科书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许多探究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进行科学加工,正所谓用好用活新教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不同的创造能力和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尽情地表现出来,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并向全体学生展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探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及树立科学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让学生多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亲自体验的活动是不容易遗忘的。物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用枯燥的说教方式,还是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体验方式,哪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是不言而喻的。体验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注意力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体验,促使学生的心理真正发生变化。成功的体验自然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失败的体验从表面来看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不然,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失败体验进行分析,并总结失败原因,教师更要注意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
3.让学生多交往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交往是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要有和谐的沟通渠道。在人与人的和谐交流中学会用集体的力量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学会了如何创造和谐,学会了情感交流,反过来也可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学好物理是极有益处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分组协作,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要注意强弱互补的原则,物理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机制,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会在合作中互动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目的就是要增加学生的信心,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让和协、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交往关系成为认知的催化剂。
4.让学生多活动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也符合青少年好动、好奇、好趣的心理特点,《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探索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到科学实践活动。”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以下的创新形式:A.可将主题形成和班级小组的专题形式组合起来,通过讲座、参观、访问、制作、演讲、比赛等形式和方法拓展知识又丰富生活阅历。B.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中心成立各種兴趣小组,如:电工小组、航模小组、教具制作小组、小论文组等,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爱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提高。C.学会自我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剖析,一切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尽量以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为前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讲出想法。开展不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各种活动,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一些“实验能手”“演讲能力”“提问题能手”等称号,让学生觉得只要努力,人人都有荣誉,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上是本人对物理创新教学的一点认识,只要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敢于大胆开拓、敢于大胆创新,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国品.刍议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J].成功,2017(8):00045-00045
[2]张向国.浅谈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2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