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我国教育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对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具备创新设计能力,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对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手段、教材等进行系统的改革。尤其对体现动手能力训练的实践课程,为更好地培养出21世纪现代型人才,为使学生尽可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扎实地掌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赋予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改革现存的实践教学环节已迫在眉睫,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源于传统的课程体系,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限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参加各种创新设计大赛等在学生规模和质量上也很有限,学校在经费支持和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上没有这方面的体现。使得学生在短短的四年不能接受到系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与培养,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看,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如:机械行业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已向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机工程、仿生技术等前沿学科方向拓展,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已不单纯是车、钳、铣、刨、磨,已向柔性制造系统、数控加工中心方向发展。国外发达国家无人化工厂、离现编程等已非常普遍,CAD/CAM、FMS已进入各个生产领域,新工艺、新技术迅猛发展。制造业已向全球化发展,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而不仅仅是制造大国,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此,有必要对现存的工科大学生实验教学环节及内容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适应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现代型专业技术人才。
1 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就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与措施上进行探索。并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具体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除对附着于理论教学的实验课程融入更多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外,在教学体系上尝试增设专门的创新设计实习,注入创新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学习及训练;增加具有创新实验的实验设备及仪器;具体在创新设计实习教学环节上。
(1)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国家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精神为依托,在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建设为大学生参加全国性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大赛的实验平台。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之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
(3)建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对接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建立创新设计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建立1~2个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设计项目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鼓励学生申报国家专利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2 实施办法探索
基于现已开展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系统地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并且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能够收获成果的:
(1)首先建立创新性实验项目类别,整合实验室资源,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资源,同时形成实施管理办法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2)基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竞赛、企业技改课题、学生自主设计课题方面的训练项目建立模块库并实时更新。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创新设计、验证、实验、应用平台。
(3)建立良好的传递式学习模式。通过定点培养优秀学生,由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老师组合指导。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实践项目,同时让这些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完成项目精神的传递,一届届提高学生素质。同学间的交流与协助,能有效地传递专业技术,拓展知识面。
(4)将创新实验项目推向学生,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培养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有目的的创新性实验。
(5)实现教师科研项目、企业技改课题与学生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创新活动贴近生产实践,既补充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又使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了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6)建立1~2个生产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项目课题。
(7)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专利申请,特别是实用新型专利,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的改革,能使更多的大学生得到系统的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工科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大赛、生产企业技改课题等不再仅限于部分学生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并且实验项目实行开放式,使学生不仅在教学环节中得到训练,而且引导更多的学生课外延续自己的项目,进一步完成课题,取得有效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宏,王春,朱春红.东西方大学考试方式的对比及对中国的借鉴[J].未来与发展,2007(3):59~62.
[2] 黄立新,张剑平.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育,2006(8):13~14.
[3] 李双寿,李生录,武静,等.工程训练课程模块化及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C].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08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7~310.
为此,有必要对现存的工科大学生实验教学环节及内容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适应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现代型专业技术人才。
1 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就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与措施上进行探索。并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具体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除对附着于理论教学的实验课程融入更多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外,在教学体系上尝试增设专门的创新设计实习,注入创新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学习及训练;增加具有创新实验的实验设备及仪器;具体在创新设计实习教学环节上。
(1)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国家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精神为依托,在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建设为大学生参加全国性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大赛的实验平台。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之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
(3)建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对接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建立创新设计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建立1~2个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设计项目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鼓励学生申报国家专利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2 实施办法探索
基于现已开展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系统地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并且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能够收获成果的:
(1)首先建立创新性实验项目类别,整合实验室资源,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资源,同时形成实施管理办法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2)基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竞赛、企业技改课题、学生自主设计课题方面的训练项目建立模块库并实时更新。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创新设计、验证、实验、应用平台。
(3)建立良好的传递式学习模式。通过定点培养优秀学生,由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老师组合指导。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实践项目,同时让这些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完成项目精神的传递,一届届提高学生素质。同学间的交流与协助,能有效地传递专业技术,拓展知识面。
(4)将创新实验项目推向学生,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培养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有目的的创新性实验。
(5)实现教师科研项目、企业技改课题与学生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创新活动贴近生产实践,既补充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又使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了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6)建立1~2个生产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项目课题。
(7)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专利申请,特别是实用新型专利,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的改革,能使更多的大学生得到系统的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工科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大赛、生产企业技改课题等不再仅限于部分学生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并且实验项目实行开放式,使学生不仅在教学环节中得到训练,而且引导更多的学生课外延续自己的项目,进一步完成课题,取得有效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宏,王春,朱春红.东西方大学考试方式的对比及对中国的借鉴[J].未来与发展,2007(3):59~62.
[2] 黄立新,张剑平.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育,2006(8):13~14.
[3] 李双寿,李生录,武静,等.工程训练课程模块化及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C].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08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