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照应的语篇照应手段对比与翻译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照应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机制之一。本文探讨了中英照应的功能及形式特征,以及英汉两种语言在照应手段方面的一些共性和差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照应手段的应用。最后提出一种翻译方法供翻译者参考。
  关键词:语篇照应;英汉照应;翻译
  作者简介:陈红平(1967-),女,天津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新霞(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河北 保定 071003)
  
  语篇衔接,是指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即“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前者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后者则包括词汇重述、同义、下义和搭配等。[1]本文通过对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的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一、照应的衔接功能
  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的语义关系,是语篇中某一种语言成分和另一种语言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相互解释的关系。照应可以使发话者运用间断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下文中已经或即将提到的内容,使语篇在修辞上有言简意赅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语篇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使之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看,英语照应可以分为外指照应和内指照应。外指照应的语言参照点是语境,受话人要通过当时的情景语境才能识别和理解;而内指照应的语言参照点是语篇的上下文中。Halliday和Hasan,无论是外照应还是内照应,其所指对象必须是可识别的。[1]为了能够进一步明确照应的概念,这里给出以下例句:
  例1:Perter had a wife but couldn’t keep her.
  句中的人称代词指代前面出现过的wife。Her的参照点wife存在于语篇中,这就是所说的内指照应。
  例2:Can you see that man?
  句中的that man指的是存在于语境中的一个区别于讲话者和受话者的第三方。讲话者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用某种手势或其他的身势语来明确表示“那一个”是谁。That man的参照点不存在于语篇内部,就是所说的外指照应。
  掌握英汉不同照应的方式,在翻译时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一个成分与另外相应成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对文中照应衔接手段做相应的处理,决定适当的译文形式。
  二、英汉照应手段的对比
  本文的照应对比指的是内指照应性对比,并且主要对比研究英汉两者在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这三个方面的异同。英语和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统,二者虽不能一一对等,但在功能上却无太大差异。主要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称照应
  英汉人称代词在表达和形态上不同。英语大部分人称代词的“性” “数”“格”都是用形态变化表达的。汉语的第三人称有性的差别如:他、她、它;在表示复数的意义时,汉语要在单数形式后面加上“们”字或数量词。而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格的形式变化,主格和宾格在形式上都是一致的,所有格是通过在人称代词后面加上“的”字来实现。如:主格和宾格都是“他”,所有格为“他的”;反身代词是英语的独特词类,英汉在反身代词形式上也有一些差异。英语中的反身代词有himself,herself,yourselves等。英语的反身代词用于人称照应时,一般要与相应的人称代词连用才具有相应的照应作用。与之不同的是,汉语表达反身代词比较简单,只需要在人称后面加上“自己”即可,甚至“自己”本身也可以表示反身意义,具有回指功能。
  例3:The man had a daughter who was rich. She (阴性,主格)was ashamed of her (阴性,宾格)father,and never came to see him.(阳性,宾格)。
  例4:据估计,世界上有几百万棵树是松鼠无意中种下的。它们(中性、复数、主格)到处埋藏坚果,有的被遗忘就长成了树。
  例5:He himself said so.
  例6:他自己的事都干不完,你还能指望上他帮忙呀。
  2.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指的是用指示代词或相应的限定词以及冠词所表示的照应关系。在指示照应中,说话者是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的,即发话者所在的时间和位置成为指示照应中时间和空间上远近的参照点。Halliday和Hasan总结了英语中指示照应的词有this,these,that,those,here,now,then,there和the.从词类的语法功能来看,this,these,that,those和the是限定词起修饰语的作用,here,there,now,then是副词,有附加语的功能。即指示与所指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来说,this,these,here和now指近;that,those,there和then指远,而the是中性的。[1]与英语相比,汉语语篇中有较复杂的照应系统。对汉语的代词划分较早的有王力与Halliday和Hasan的划分相近的是,王力将汉语的指示代词按空间上的远近划分为近指和远指。[2]如:近指表单数的有“这”“这个”,表复数的有“这些”;远指表单数的有“那”“那个”,表复数的“那些”。之后陈安定较详细地总结了汉语语篇中具有指示照应功能的代词:“这、那、这些、那些、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么、那么”。这些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处所、时间、性质、状态和程度等。[3]下面将主要讨论英语中的this/that与汉语中的“这/那”在照应功能方面的区别以及英语的“the”与汉语的零回指。
  作为指示代词“this/that”,“这/那”在使用频率上有很大不同。据朱永生,用做指示代词时,英语中“that”的使用频率比“this”高,而汉语中“这”的使用频率则高于“那”。英语中的“that”和复数“those”通常用于回指照应,而“this”和复数“these”既有回指的功能,也具有下指的功能;而汉语语篇的“这/那”一般只具有回指的功能。[4]
  例7: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已有一种气绝壮绝的境致,是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例8;The name of this person is a household word all over the country. 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ame,Buduo,Which altogether mean “About the same”.
  例7中的“这”回指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例8中this person下指后一句的“about the same。
  定冠词“the”和汉语的零回指。胡壮麟认为,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定冠词“the”。在英语指示照应系统中,the作为定冠词在发挥语篇衔接功能时常常用于内指照应。而在汉语指示照应系统中,没有与英语“the”对应的定冠词,如果指称对象在语篇上下文中已经很明显,那么汉语往往可以采用零回指,即不用特定的限定词修饰。[5]例如以下的英汉例子,有零回指的地方用0表示。
  例9:The next moment when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gain,he was already on the way back,holding bright red tangerines in both hands. In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he first put the tangerines on the ground,climbed down slowly and then picked them again.
  例10:她大抵先上楼上去,0同宋姨太太搭讪一回,0随后走下楼来,站在我同仆人阮升公用的一张板桌旁边,0抱着名叫“三花”的一只大猫,0看我映写陆润庠的木刻的字帖。
  例9中,第一次出现tangerines表泛指,第二次出现时要用the加名词表示前面出现过的名词。
  3.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是指通过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以及其他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语所表示的照应关系。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照应系统并没有太大差异。英汉所涉及的照应基本概念是一样的,都是主要通过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比较意义。英语和汉语在比较照应上的最大差距在于:英语有两条途径,一是运用词汇和句法手段,而是通过改变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比较意义;而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则没有形态变化,而只有通过词汇和句法手段来表达比较的意义。[4]
  根据Halliday和Hasan,英语中常用表总体比较形容词有:same,identical,equal等;副词有:identically,similarly,likewise,so,as,such;常用的表具体比较的词有:better,more等比较形容词、量词和so,more,less,equally等副词。[1]与英语相比,朱永生等归纳了汉语中常用表比较的词。常用的形容词有:同样的、类似的、其他等;表达总体比较时常用的副词有:同样、同等、不同、不然、等等;表总体比较的一些比较结构;如……一样、和……差不多、像……之类的等。表具体比较的词汇有:更、再、比较、那么等;常用的语法结构有“比……+形容词或副词”,以及表否定意义的具体比较结构:“没有/不如……+形容词或副词”等等。[4]
  例11:I thought you were a good man,or at least no worse than other men. I seemed that we both wrong.
  例12: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天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在以上两例中,前者比较照应是通过词形变化手段实现的,worse是bad的比较级,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达到了比较的效果。而后者则是通过词汇实现的。
  三、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英语中的照应手段和汉语中的照应手段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应的,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接翻译为目标语。Newmar指出,翻译的基本过程是比较有相同意思的元语言和目标语,但绝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而是首先找出两者间的相同之处,然后指出其中的不同。[6]在前面已经对英汉语中的照应手段进行了对比,下面笔者将来讨论照应手段的翻译技巧。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英语中代词出现的频率比汉语高,汉语中经常使用零回指和重复来表达照应。所以在英译汉时不是所有的代词都需要翻译,有些时候需要将代词删掉或改变其形式。
  1.省略人称代词
  英译汉时,如果一个成分作为主语出现,在不影响表意的情况下,将省略主语。
  例13:Although the relative respect accorded him in recent years had increased Ah Q’s pride,he was still rather timid when confronted by those loafer accustomed to fighting. But today he was feeling exceptionally pugnacious. How dare a hairy-cheeked creature like this insult him?
  阿Q进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了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0还胆怯,0独有这回却非常永无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译文中省略了“he”“him”等代词,在英语中需要用这些代词来衔接,而在汉语中这类的代词经常省略。
  2.将the翻译为“这”“那”或零回指
  例14:Do you see the woman in the house? She is my mother.
  你看见那边的那个女的了吗?她是我妈妈。
  在英语中用the来表示特指,而在汉语中“那个”来表示和the相同的意思。在英译汉时,可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远近或作者的心里距离可以将“the”翻译成“this”或者“that”。
  例15: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0世界不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
  译文中用了零回指,译文中不用将the译出,读者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所指。
  3.将that翻译为“这”
  由于汉语中没有定冠词the,汉语中经常使用that或this。而在英语中“that”的使用频率比“this”高。而在汉语中经常将that翻译为“这”。
  例16: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国内战争,以考验这个国家,过着说考验任何孕育于自由并信奉上述原则的国家能否长久生存。
  英语中用that表示上文已经出现过的事物,在译成汉语时应该译为“这”。
  4.英语中的比较照应译为汉语中的比较结构
  在上文中提到,比较照应分为两种,一是运用词汇和句法手段,二是通过改变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比较意义,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没有形态变化,因而只有通过词汇和句法手段来表达比较意义。
  例17:You brother is more right than you seem to realize.
  你弟弟要比你似乎所认为的更正确。
  在英语中可以用比较级的形式来表示对比,而翻译成汉语时要用表示比较的词汇来表达才显得地道。
  四、结论
  照应反映了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每种语言都有几种不同的衔接手段,但每种语言对于衔接手段都有侧重,英语和汉语中照应是一种常用的衔接手段,根据英汉之间衔接手段的异同,本文总结了四种翻译方法,当然还有很多翻译方法有待开发。究竟选择何种翻译手段,关键在于译者对中英两种语法特点的了解程度,因此,译者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译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Halliday and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6.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
  [3]陈安定,隐含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1.
  [4]朱永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Newmark,P.The Use of Systemic Linguistics in Translation Analysis and Criticism in R.Steel and T.Threadgold (eds)[A].Language Topics:Essays in Honour of Michael Halliday.Amersterdam and 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1987.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摘要: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使学习者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本文在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中引入PBL教学法,分析基于“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上具体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的PBL教学设计,开展具体课程的应用实践,为学校开发网络课程提供借鉴,并为在此基础上实施网络辅助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PBL;网络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为例,针对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教材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质量监控等专业特色的创建思路,为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侯蓉(1979-),女,湖北潜江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果的促进作用。结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实际情况,有效实施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电子设计竞赛成果和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能力;电子设计竞赛  作者简介:徐伟(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产品维修、通信网络;张晓峰(1964-)
期刊
摘要:对中国地质大学以及北京市教委举办的物理实验竞赛的方式、内容、评委组成、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郑志远(1975-),男,山东潍坊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强激光与物质作用;樊振军(1975-),女,山东聊城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讲师,理学
期刊
摘要:通过区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这两个概念,进而利用中介语及其语用石化理论对中式英语从认知语境差异、中西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差异、元语用意识影响三个方面对中式英语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介语;语用石化;认知语境;元语用意识  作者简介:邱银香(1976-),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方伟 (1970
期刊
摘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跨文化教学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文化情境和大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并能够真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在分析其优势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跨文化教学的三大主要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王丽群(197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部,
期刊
摘要:TRIZ理论是一种创新设计的理论,一种系统的方法学。在大学机械类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TRIZ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创新理念。通过对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的改革,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设计能力。以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的成果为例说明TRIZ理念在创新概念教学中的效果。  关键词:TRIZ;创新教育;机电一体化;理想化法则  作者简介:肖楠
期刊
摘要: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与治疗形式,它具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治疗功能。本文项目组针对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测出的符合《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规定的一类标准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团体辅导训练,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对高校如何利用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李献斌(1965-),男,
期刊
摘要:网络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未能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学校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了。结合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对如何建设网络教育校园文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军儒(1976-),男,甘肃靖远人,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实践与理论;赵文
期刊
摘要:破解大学生创业瓶颈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列举大学生创业瓶颈的主要表现及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高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瓶颈;创业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文萍(1976-),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马宏贤(1974-),男,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