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等山歌是民间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结晶的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天等山歌以音乐课程作为主阵地,以其他学科为辅助,以第二课堂为补充,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激发了学生民族逻辑思维,改善了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天等山歌;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天等山歌是天等县一大地方文化特色,将天等山歌融入到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文学艺术欣赏而言是一项重大举措,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本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而且能使本土的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天等山歌进课堂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現代化的娱乐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民间文化——山歌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社会的发展使得广西山歌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弘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是传统文化的损失。为了有效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天等山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活动。如此,便能使得山歌文化在年轻一辈中得以发展,在校园里吟诵传唱,当地传统艺术、文学、文化和习俗等也就能得到发展和弘扬。
  (二)天等山歌进课堂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通常而言,天等山歌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且生动地描绘了天等人民传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言语通俗易懂,各式的比喻和比兴生动又深刻,使人“过耳不忘”,并且音韵朗朗上口,易唱易记。对于小学生而言,天等山歌是最贴近实际生活的“教材”,能够轻易调动学生的兴致,轻而易举便活跃课堂氛围。另外,学生在吟唱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言语中描述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展开联想,在脑海中构成一幅幅画面。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自主的情况下无形发展了。
  (三)天等山歌进课堂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当前许多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只教授该科目的内容,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倘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天等山歌的相关元素,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山歌作为授课的“彩蛋”,设计一系列能够与该科目教学相辅相成的具有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步骤或组织以天等山歌为辅的教学活动,则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显著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氛围的活跃性的课堂优化效果。
  二、天等山歌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以音乐课程的方式进入
  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从教育意义而言,这是一个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优秀措施;从文化意义而言,这是一个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能够为我国声乐艺术培养更多优秀的传统继承人的卓越方针。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重视对民间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构思,将天等山歌融入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如在教学音乐时,让学生学唱《人人夸我好儿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再创造,再表演,让学生对山歌文化形成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加自主地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规划好音乐课时,让学生在学习歌唱以外还能接触到竹板、葫芦丝等具有民间特色的乐器,在激起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二)以多学科融入的方式进入
  语文是一门注重宣扬文化理念、文化历史、文化情感的重要学科,其在教材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不胜枚举。囊括了神话故事、文化历史、民族风俗、乡土风情等文化色彩的天等山歌无异于是语文课上优秀的文化教材,若能将天等山歌与语文课有效融合,对于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迈向而言将会是一股强而有力的推动力。比如梁老师教学生用天等山歌的调子来唱《文明礼仪歌》,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礼仪方面授课,待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后,再进行教唱《文明礼仪歌》。因此,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将符合教学目的、教学计划的天等山歌灵活替代传统的语文教材,以新颖科学的方式起到优化教学、宣传山歌文化的作用。
  (三)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入
  第二课堂对学生有着激发兴趣的重要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以多种主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民间传统文化兴趣的激发,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亲子主题: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收集(收集符合关键词的高等山歌曲目)、演绎(亲子对唱高等山歌曲目)的活动,以家庭启蒙的特性,让学生在因家长陪同而独有的亲切情境下,对了解民间传统文化敞开心扉,将被动化为主动。
  节日主题:组织学生参加或旁观天等山歌对唱的活动,近距离接触民间传统文化,在真实、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氛围中激起自主接触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第二课堂的主题活动过程,对学生进行民间传统文化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兴趣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实现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育价值。
  (四)以媒体传播方式进入
  天等山歌进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其德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保护和传承山歌文化的基础上,还应重视现代传播形式的创新,以更好地符合当今学生的求知需求。天等山歌以往是依靠口头相传和歌书相传,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快节奏生活时代产生了方便获取知识的需求。山歌也应依靠先进科技进行传播,例如QQ空间、微博、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来更好地传播山歌文化,让学生愿意听山歌唱山歌。同时,加强山歌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发挥移动媒体优势,进行视频对歌、语音对歌、手机上赶歌圩等等,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出新一批的山歌爱好者,使山歌文化跟随时代演变持续稳定发展。   三、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的反映效果良好
  通过学生的言语反馈信息以及学生自身对课堂授课的肢体神态反映,可以发现在教学初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易懂易唱的天等山歌,使得学生对天等山歌的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初步感兴趣,初步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认同感。在教学中期,通过引导学生重点感受天等山歌里的故事背景,学生已经逐步对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滋生了愿意亲近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在教学后期,通过第二课堂重点引导学生实地接触天等山歌对唱活动等,发现学生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并且产生了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情感。在整体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兴致高昂,在贴近生活的天等山歌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且主动更深一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
  (二)学校的整体风貌积极向上
  通过调查发现,在施行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针前,校园中学生之间的兴趣内容多以手机游戏、电脑游戏、动画动漫、电视电影、明星偶像为主,而同学之间的交流基本取决于兴趣内容中产生的“梗”,民间传统文化几乎成了学生们的知识盲点,学习的整体风貌呈现出一幅民族文化缺失的景象。而在施行民間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针之后,学生们逐渐在课堂中积累相对丰富的天等山歌等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生动、有趣的民间传统文化在喜欢或宏伟、或怪诞、或强大、或稀奇的奇闻趣事的小学生群体中开始成为交流的话资,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完美满足了学生们好奇、喜新的天性,校园的道路上开始载上了学生们纷纷欢唱的天等山歌,校园的板报中开始讲述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校园里宣扬民间传统文化的氛围变得浓郁。学生们在氛围中切实地享受到了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有效地汲取了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精神,使校园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三)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表现佳
  以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例,在融入民间传统文化前,语文课堂的授课模式以解读课本教材为主,教学氛围相对枯燥无味,缺乏新鲜感和生动感的教学模式轻易便会引起学生厌学的消极学习心态,教学进度举步维艰。其他学科也是大同小异,其相同的窘境均为被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所束缚。而在融入民间传统文化后,富含情感特点、文化特点、新奇特点的民间传统文化为各个学科带来了丰富新颖的课堂教材,在教学中灵活穿插天等山歌等民间传统文化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卓越的成效,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授课过程中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切入天等山歌,适时地渗透天等民间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越发热爱家乡,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思远,王秀艳.传统民间美术融入乡镇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电烙画葫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0):68-69.
  [2]吕娟.探讨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途径——以广西陆川民间文化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82.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是开展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科目,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需要利用好多种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其中可以结合现代教学的需求,深入挖掘一些重要的错误资源,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關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利用  总体来说,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比较严格
【摘要】论文对学生进行师徒定位与配对,制定相关师徒制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价值,通过“好带差”的二人组合,提出了“一师一徒”教学形式,并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实践证明,该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一师一徒”教学形式;师徒分类;制度制定;教学安排  通过对小组合作制的不足的思考以及对学徒制的具体应用研究,笔者提出“一师一徒”教学形式,并将该种教学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阶段的教育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是小学阶段三大主科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其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运用并不是很理想。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希望可
【摘要】作为一门生成性课程,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发挥教师能动性,激发幼儿兴趣;尊重幼儿主体性,拟定生成课题;调动家长参与性,合作建构主题;注重思维逻辑性,拟定课程框架;关注课程科学性,寻求理论支撑;尊重课程完整性,制订评价标准,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建构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作为一
【摘要】直观想象能力是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总结数学结论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重要核心素养。本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分析和反思“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探究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可视化教学的发展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视化教学受教学设备、课件、课时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摘要】音乐是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是对生活、自然、心灵的完美诠释。小学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德意识及健康的人格。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音乐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和韵味。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如何将音乐和iPad进行有机结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iPad设备;融合方法;教学研究  传统教学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局限性较强,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图、文、声、像、光、色并茂的特点把小学识字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可以突破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三多三难”教学难关,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三多三难”;有效应用  【关键词】本文属于2018年防城港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C类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分数”“重成绩”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即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德
【摘要】处于城乡接合部学校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学习障碍,极大地压制了继续学习的动力,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文章对处于城乡接合部在校高中生学习障碍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村高中生学习障碍的应对策略,希望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障碍;应对策略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FJJKXB1
【摘要】中学基础体育的目标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对体育的某种期望,也反映了中学师生和体育工作者们对体育的某种共同追求,预示了我们体育行为的一定方向和结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学基础体育的目标,对于端正中学体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中学体育的工作方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基础体育  一、前言  中学体育目标,广而言之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和人的发展对中学基础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