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语文味”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古诗词教学面临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的困境,古诗词教学效果远不如人意,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磨灭,难以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被批评过于关注古诗词的“工具性”,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破解这一困境,程少堂老师在2001年正式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语文味”概念已经逐渐发展为新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借助具体课例,通过“激发情感—玩味语言—阐发意理”将“语文味”具体化,为古诗词教学中的“语文味”做好实践注脚。
  一、激发情感
  1.从文化出发,导引诗词艺术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艺术结晶,诗词语句中隐现诗人的情感,还有中华民族的精神,将文化作为古诗词导引的切入点,贯穿教学活动,利用文化要素,引出问题,导入文本,可以为学生呈现别有韵味的诗词文化世界。《无题》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古典诗词,但是和今天直白、重复表达爱情不同的是,古人在诗词中几乎不会用“爱”这个字来抒发爱恋。正如“隔座送钩春酒暖”一句,其中的“暖”一字巧用酒暖、心暖双关,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所蕴含的甜蜜毫不逊色于今人。从古今文化的对比,引出古代文化善用烘托渲染、抒情含蓄的特征,表达出古人内心意蕴丰富、含蓄婉转的追求。
  2.融生命体验,探寻诗词共鸣
  古诗词“语文味”强调真实的生命体验,认为有体验才有生命,才有温度。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生命体验,才能实现诗词、教师、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心灵震动,深入理解诗词,充分展现诗词内涵,精神才能获得洗礼、启迪。如在《月夜》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在外求学而别家思亲、送别故交的真实经历,调动学生的深切感悟,引导学生和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理解诗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抓住诗的词抒情价值,让教学活动富有人情味。
  二、玩味语言
  1.比较题材意象,深入理解风格
  古诗词比较阅读能发现诗词间异同,清晰感受风格特征,熟练掌握思维方法。比较诗人的人生经历、心理状态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抓住诗词创作风格个性,发现诗词中的万千气象。以“流水”为意象的古诗词为例,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借用黄河水的奔涌不息、到海不回,抒发自己青丝成雪的悲切,是青春、时间的流逝;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阐明了英雄已逝的题旨,表示历史潮流似大浪淘尽滚滚向前,能够给读者以心灵的洗礼。
  2.变化词语句式,寻得心境钥匙
  古诗词的“语文味”潜藏于词语、句子中,诗人用精心锤炼的语句暗藏情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词句背后的深意,在变中得可心一字,通过“诗眼”将一腔诗情自在奔涌,犹如春江入海。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采用列锦表现手法呈现出六种意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修饰之处,但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却是无可替代的。古人经常以文画草,“细草”二字何其多,取其态有“软草”“芊草”“亂草”,取其色有“黄草”“青草”“碧草”,取其时有“春草”“秋草”等。但结合语境看,“细草”和“微风”相衬,在句内相呼应,微风中细草摇摆,犹如命运波澜中诗人孤弱无依,烘托出诗人落寞、孤独、无奈的情感。
  三、阐发意理
  1.结合民族传统,理解情感内涵
  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即“意趣”,是诗人作者独特情感内涵和人生体验的凝聚。“意趣”就是阅读古诗词所感受的审美趣味,通过鉴赏古诗词,反映诗人个性特点,蕴含民族传统,理解情感内涵。如在《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阅读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有多变的天气,更有苏东坡人生经历的跌宕,在感悟表情达意中结合民族传统解读,方能理解情感内涵。
  2.联系个人体验,感知人生境界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反映了诗人崇高的人生境界,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育人要求,成就了古诗词的“人学”,重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人生境界,提高学生自我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如杜甫由于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有着深邃的目光和深广的胸怀,总是将民族、国家的命运置于自己心上。《天末怀李白》中“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唱出了为李白遭受小人排挤而鸣不平的哲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境中,能为“天下寒士”发出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教师提出问题:“你有没有非常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你的朋友也非常想要这个东西,但也无法得到?你有什么感觉?”只有引导学生联想个人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精神,以真实案例触动学生心灵,继而感知人生境界。
  “语文味”源于实践,也归于实践。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激发情感—玩味语言—阐发意理”管窥“语文味”,能引发学生思考,一改古诗词的冷硬味道,让古诗词更细腻,联结为一条文化脉络,串连着情感、语言、意理,使得古诗词课堂氤氲浓郁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宗教题材一直是绘画的主要内容之一,东西方皆如是。究其原因.宗教题材绘画不仅是统治阶层的政治需要.也是普通大众的精神审美需要.同时.绘画的直观性也能更好地诠释晦涩奥秘的宗教
利用国界积分方程数值模拟法对地下三维地质体的地表视电阻率响应进行研究,讨论了现实情况中的地形起伏及局部电性不均匀的影响及“奇异值分解”滤波法的效果,分析对比温纳、纵
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山居秋暝》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最能体现他山水诗画面美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空灵美、纯净美、立体美、高洁美”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  一、美在空灵  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立意高深玄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照应诗题,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写足诗题,描画背景。一个“空”字,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声乐并进行学习.想通过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使自我身心得到愉悦。在学习中,有儿童、少年、
李贺的诗以“秾丽”的风格著称,这要得益于他对色彩的描绘,他也被公认为中国诗歌史上颜色运用的高手。李贺注重并善于运用颜色描写,给读者强烈的视觉感受,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将人们带进诗的意境之中。  一、李贺诗歌中颜色词的分类  1.专门表示颜色的词语  专门表示颜色,指词的最主要的意义或者绝大多数时候表示的意义是颜色,当人们看到这些词时,最先想到的也是颜色。这是李贺诗歌中所占数量最多的一类颜色词。常
期刊
论述瑞雷波法勘察时,道一致性时差不为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还分析了瑞雷波法实用中,地基承载力(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往往难以确定的问题,并检出其研究方法。笔者以稳态瑞雷波法的试
音乐创作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开端和基础,音乐创作的质量是人们进一步实施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的前提条件,音乐艺术的风格标志主要体现在音乐创作思维特征上。迄今,作曲中的
中职语文教学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社会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然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创新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式,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  众所周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善于思考并且勇于思考的学生,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眼界的方式就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离心式压缩机是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广泛使用的核心设备,但离心式压缩机在某些特定工况下会发生喘振现象,使压缩机不能正常稳定工作,如处理不及时或操作不当会影响
唐君毅,四川宜宾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1932年于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后期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