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童话篇章,为了更好地完成童话教学,必须正视儿童的阅读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优化童话阅读教学。
一、儿童阅读心理
1.直观阅读心理
儿童有直观阅读的心理,这也是幼儿读物大多是图文相结合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心理的指引下,小学童话教学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儿童能够在直观阅读下开展学习,一方面能使他们更为轻松地从图文结合的阅读转变到全文字的阅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情节体验。
2.主观感受心理
童话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并能够让学生将这种主观感受表达出来。
3.自我表现心理
从6岁开始,儿童已经可以根据“观众”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自我描述。8岁的儿童在受到表扬之后,会做出自我提高的反应。小学生愿意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渴望他人了解自己。自我表露不仅能够发展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功能。
4.儿童创作心理
儿童有较强的自主创作能力,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全面的发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利用童话故事开展表演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二、儿童阅读心理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策
1.情境创设——符合儿童直观阅读心理
为了遵循儿童的直观阅读心理,教师要结合童话的内容适当地创设情境,以此来引发儿童更准确全面地理解童话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童话情境。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童话都有着多媒体动画的素材,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利用这些素材,让童话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的《乌鸦喝水》、部编版二年级上的《坐井观天》、部编版三年级下的《守株待兔》,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或有着寓言意义,或是成语故事的改编,在网络时代都有很多的动画素材。当然,教师要活用这些素材,因为很多内容与部编版课文的内容还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选择画面,然后自己朗读课文作为配音,这样学生就能更为真实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最为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引入动画是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为喜欢的学习形式,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好的调动。
其次,直观多媒体引入后,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问题情境才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去分析文本。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感受——全体同学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同学们会回答“很大”,也有的会用书中的词语回答说“无边无际”。接下来,教师请同学们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让他们说说此时看到的天有多大。同学们会回答“纸筒口那么大”。这样直观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童话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复述教学——符合儿童主观感受心理
为了让童话教学能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该多开展复述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将童话的内容准确地复述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具体执行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简练、完整地复述童话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还不够完整,不会详略得当地处理文本。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故事内容尽可能地简化,找出最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梳理。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的《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师指出了文章的关键就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他们一块儿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谁帮助谁干了什么?在这样的指导下,小学生就能够准确地复述出故事内容了。
其次,教师要多带领同学们做一些关于课文顺序的训练题。这样的习题会将课文顺序分解成关键的几句话,然后让小学生标出正确的顺序。习题训练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童话故事中的关键内容,这样就能抓住关键来进行复述了。另外,学生在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教育作用。童话故事都有教育意义,但是在课文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所受的教育表达出来,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教师要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给他们加大难度。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渲染情境,用语气、肢体语言等来表达童话的氛围。总之,在复述的过程中,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3.朗读教学——符合儿童自我表现心理
为了让童话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
首先,朗读童话必须要加入情感。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的《大象的耳朵》一课,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心理,所以教师要让同学们读出这种或奇怪、或讽刺、或不自信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就是把声音“化化妆”,以加强表现力。部编版二年级上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同学变换声音的高低,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另外,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提升朗读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去年的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幻想自己是这只小鸟,再幻想这棵可怜的大树是怎样被伤害的,这样朗读的效果会更为逼真感人。很多小学生在幻想之后,读着读着就落泪了,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总之,朗读活动不同于复述行为,很多小学生都能很快地独立完成,这符合儿童自我表现的心理,能够让儿童在童话阅读中找到自信,进而爱上语文学习。
4.表演教学——符合儿童创作心理
为了让童话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儿童的创作心理,教师要多组织表演教学活动。童话学习的内容都很适合进行表演,最为有效的就是表演课本剧。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的《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二年级下的《青蛙卖泥塘》《小毛虫》等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小学生表演。表演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正规的表演,一种是随意的表演。正规表演可以利用自习课和课后学习的时间,将老师编好的课本剧剧本发给学生,小组同学在组长或者家长的带领下,设计服装头饰,练习表演,一周后进行正规的表演。教师要做好录像,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创作。随意的表演则是在课堂上让几个小朋友到教室前随意表演,加上他们自己想象的对话和动作,教师可以进行提示和帮助,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为了遵循儿童的直观阅读心理,教师要结合童话内容适当地创设情境;为了让童话教学能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多开展复述教学活动;为了让童话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的指导;为了让童話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创作心理,教师要多组织表演教学活动,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
一、儿童阅读心理
1.直观阅读心理
儿童有直观阅读的心理,这也是幼儿读物大多是图文相结合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心理的指引下,小学童话教学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儿童能够在直观阅读下开展学习,一方面能使他们更为轻松地从图文结合的阅读转变到全文字的阅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情节体验。
2.主观感受心理
童话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并能够让学生将这种主观感受表达出来。
3.自我表现心理
从6岁开始,儿童已经可以根据“观众”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自我描述。8岁的儿童在受到表扬之后,会做出自我提高的反应。小学生愿意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渴望他人了解自己。自我表露不仅能够发展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功能。
4.儿童创作心理
儿童有较强的自主创作能力,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全面的发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利用童话故事开展表演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二、儿童阅读心理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策
1.情境创设——符合儿童直观阅读心理
为了遵循儿童的直观阅读心理,教师要结合童话的内容适当地创设情境,以此来引发儿童更准确全面地理解童话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童话情境。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童话都有着多媒体动画的素材,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利用这些素材,让童话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的《乌鸦喝水》、部编版二年级上的《坐井观天》、部编版三年级下的《守株待兔》,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或有着寓言意义,或是成语故事的改编,在网络时代都有很多的动画素材。当然,教师要活用这些素材,因为很多内容与部编版课文的内容还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选择画面,然后自己朗读课文作为配音,这样学生就能更为真实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最为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引入动画是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为喜欢的学习形式,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好的调动。
其次,直观多媒体引入后,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问题情境才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去分析文本。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感受——全体同学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同学们会回答“很大”,也有的会用书中的词语回答说“无边无际”。接下来,教师请同学们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让他们说说此时看到的天有多大。同学们会回答“纸筒口那么大”。这样直观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童话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复述教学——符合儿童主观感受心理
为了让童话教学能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该多开展复述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将童话的内容准确地复述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具体执行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简练、完整地复述童话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还不够完整,不会详略得当地处理文本。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故事内容尽可能地简化,找出最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梳理。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的《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师指出了文章的关键就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他们一块儿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谁帮助谁干了什么?在这样的指导下,小学生就能够准确地复述出故事内容了。
其次,教师要多带领同学们做一些关于课文顺序的训练题。这样的习题会将课文顺序分解成关键的几句话,然后让小学生标出正确的顺序。习题训练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童话故事中的关键内容,这样就能抓住关键来进行复述了。另外,学生在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教育作用。童话故事都有教育意义,但是在课文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所受的教育表达出来,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教师要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给他们加大难度。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渲染情境,用语气、肢体语言等来表达童话的氛围。总之,在复述的过程中,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3.朗读教学——符合儿童自我表现心理
为了让童话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
首先,朗读童话必须要加入情感。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的《大象的耳朵》一课,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心理,所以教师要让同学们读出这种或奇怪、或讽刺、或不自信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就是把声音“化化妆”,以加强表现力。部编版二年级上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同学变换声音的高低,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另外,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提升朗读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去年的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幻想自己是这只小鸟,再幻想这棵可怜的大树是怎样被伤害的,这样朗读的效果会更为逼真感人。很多小学生在幻想之后,读着读着就落泪了,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总之,朗读活动不同于复述行为,很多小学生都能很快地独立完成,这符合儿童自我表现的心理,能够让儿童在童话阅读中找到自信,进而爱上语文学习。
4.表演教学——符合儿童创作心理
为了让童话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儿童的创作心理,教师要多组织表演教学活动。童话学习的内容都很适合进行表演,最为有效的就是表演课本剧。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的《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二年级下的《青蛙卖泥塘》《小毛虫》等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小学生表演。表演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正规的表演,一种是随意的表演。正规表演可以利用自习课和课后学习的时间,将老师编好的课本剧剧本发给学生,小组同学在组长或者家长的带领下,设计服装头饰,练习表演,一周后进行正规的表演。教师要做好录像,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创作。随意的表演则是在课堂上让几个小朋友到教室前随意表演,加上他们自己想象的对话和动作,教师可以进行提示和帮助,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为了遵循儿童的直观阅读心理,教师要结合童话内容适当地创设情境;为了让童话教学能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多开展复述教学活动;为了让童话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的指导;为了让童話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创作心理,教师要多组织表演教学活动,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