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像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时宾州府南街口有一家喻户晓的名店,名曰“季氏雕坊”。
  “季氏雕坊”老板浙江东阳人氏,姓季名文博。
  季文博祖上几代专营木雕艺品,先祖是木雕界有名的祖师爷,曾与当时的“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榜眼”楼水明齐名。
  季文博从小志向高远,好学上进,八岁学徒,秉承祖业。二十岁时,季文博便以一组人物木雕“醉八仙”而名冠东阳。
  人怕出名猪怕壮。此话倒也不假。出名后的季文博遭到族人的嫉妒、排挤,一赌气带着妻儿老小、细软家私离开东阳,投奔宾州府“周记木器行”的周老板。
  此前,季文博与周老板也仅有一面之交。当时,周老板去东阳采购木料,因黄杨木紧俏,周老板在东阳城跑了月余也求购不到。怎么办?家里已经签下一单生意,就等着这木料了。
  周老板在客栈愁眉不展时,有当地朋友来告诉周老板,东阳木雕名家季文博备有上等的黄杨木,只是不知道人家肯不肯卖。
  周老板听后,右手指轻弹一下袖口,又轻叹一声:“事已至此,行不行也得一试。”
  朋友引荐,周老板见了季文博,把自己的难处和盘托出,并愿意出高价匀兑一些黄杨木。
  岂料,季文博一口应诺愿意帮忙,而且是以进价转卖,难事迎刃而解。
  周老板感激不已,非要多加些银两。季文博说:“生意人讲究的是取财有道,我绝对不做乘人之危之事!”
  这样,周老板就顺利购入这批木料,完成了家里的那单生意。
  季文博远离故土,投奔周老板来此安置家业,自是让周老板喜出望外,他还正愁季文博上次雪中送炭之恩无以回报呢!
  周老板把季文博一家安置在府上住下,便陪同季文博在城内选地购宅,最后在挨着南街口的临街买了三间门面房。门面房的后院两边是筒房,季文博的十余米长的木雕工案就摆放在这里。案子上放置着大小手锤、刻刀百把,地面上还堆放着磨石数块和蜡粉、染料百余袋。
  “季氏雕坊”开业那天,周老板请来了宾州府的商贾豪绅与各界名流前来捧场。
  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周老板与季文博就带着这些头面人物去了城内的“仙鹤酒肆”吃酒饮茶至夜半。
  “季氏雕坊”开业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季文博是木雕高手;二是周老板的鼎力相助;三是县城的有钱人家很讲究住所及祠堂的雕刻装饰。
  季文博除了接一些屋檐门窗的雕刻活计之外,还木雕一些反映民间生活的耕种、收获、桑蚕、织线、织布、放牧、狩猎、裁缝、商贾及花鸟鱼虾、蔬菜瓜果之类的壁挂、条屏置于店面出售。
  谷雨时节,县城的“裕生堂”老板林道明筹办六十大寿。此人算得上是賓州府的商贾人物,又是周老板相交多年的至交。因此,周老板上街沽了两壶老酒,来到“季氏雕坊”,与季文博对饮进餐,商量送林老板什么寿礼方为妥当。
  商量结果:季文博雕刻一个林道明本人的木像。
  周老板说:“以木像为礼不俗,最主要是木像出自木刻高手,算是艺术珍品!”
  因了周老板的这层关系,季文博与林道明也吃过几次酒,来来往往,说来也算是脸熟的朋友了。
  季文博专选了材质坚实、木纹细密的木雕良材龙眼树,为林道明雕刻木像。
  季文博连熬数夜,精雕细琢,终于在一天的拂晓把木像雕刻完毕。然后将其染为棕褐色,经磨光打蜡,一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林道明木像,在窗外晨光的映照下显得光亮异常。
  翌日,季文博把木像拿给熟人和周老板看,看过的人都说太像了,简直是如同从林道明的脸上扒下来一般。
  周老板赞不绝口:“高手!高手!”
  为了给林道明的大寿增添意外惊喜,事前周老板并未把季文博雕刻木像的事情告诉林道明。
  在林道明寿辰之日,周老板与季文博一同前往祝寿。
  进了林府,周老板和季文博一同向林道明道喜,然后周老板打开精致的礼盒,拿出木像,送给林道明。
  周老板说:“林兄,您看这木像是谁?”
  林道明手擎木像,左看右瞧半天,说:“是谁呢?看着这么眼熟啊!”
  季文博在一旁说:“林兄,您再仔细看看,这是何人?”
  于是,林道明手托木像,复又细瞧,仍然瞧不出是谁。
  周老板急了,刚要告诉林道明这木像正是他本人时,季文博阻拦说:“罢了,罢了。”然后转身离去。
  回到家的季文博,立于筒房的工案前凝思默想:别人都认得出木像是林道明,为何林道明本人竟认不出来是自己呢?
  季文博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是自己雕刻的木像出现了败笔。
  是夜,季文博躲开家人,悬梁自尽。
  选自《百花园》
其他文献
两个小偷半夜爬进一所居民宅,主人刚好不在,小偷翻箱倒柜,发现一个外形美观的保险箱,凭多年做小偷的直觉,知道里面装的一定是贵重物品,小偷高兴地扛着沉甸甸的保险箱走了。  小偷坐上了车,心里那份高兴呀,真无法形容。小个子说:“你猜里面是什么?”  大个子说:“看屋里的陈设,一定是有钱人家,箱子这么沉,我看一定是金银珠宝和现金。”  小個子说:“我们偷了无数人家,看来这次是最幸运的,这么顺利就搞到这箱宝
期刊
雨季刚过,蝎子山的灵通寺便来了一位高僧,据说他修炼到家,法术通灵,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只要经他指教点化,都能逢凶化吉,有求必应。因而慕名前来寺里找他求卜问卦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一天,寺里来了一位红衣少女,请高僧点化,希望给她赐个白马王子。  “施主,你说你相亲相了好多、好多次了,结果都谈不成,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士呢?”高僧微闭着双眼问。  “这个呀!嗯……”红衣少女略想了一下说,“师父,
期刊
一  安徽桐城是文坛桐城派的发祥地,是才子云集的地方,大街小巷都能听闻读书之声和路人谈诗论画之声,也随处可见以卖字画为生的文人。  曹天就是以给人画像为生的一名文人,他可谓是个画像奇人,人送外号“神笔”大师。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为人画像时只需要看上一两眼,提笔唰唰几下,人像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然后再勾勒几笔,人像就惟妙惟肖。此等功夫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因此,找他画像的人颇多。 
期刊
有一个懒汉叫时不济,和知名画家刘君俅住一个楼层。刘君俅这人性情幽默风趣,画风独步画坛,尤其是画蟹,更是妙趣横生。  时不济是光棍一个,本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就因为他懒,平时还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他见刘君俅一幅画上几只黑墨墨的蟹,就能卖几千元,有时画上才一只蟹,剩下的不是水中的石头,就是几根水草,再多也就是一两串气泡泡,竟也卖到一千多,便打起了他的主意。  这天,他嬉皮笑脸地来到刘君俅的“静墨斋”,
期刊
她和哥哥回家之后,哥哥在院子里踢球,她则回了房间。  她本想打个盹,却在自己床上发现了一叠照片。她很好奇,便翻看起来。  最上面的这张照片是全黑的,但照片中间有一个白色的小斑点。  她看了看第二张,发现那个白色的小斑点变大了。她再仔细一看,发现那似乎并不是什么小斑点,而是一个白色的人影。她接着翻了下去,那个人影在照片上越来越清晰。  当看到第十一张照片的时候,她已经能看清照片上那个人的面孔了。一个
期刊
呼兰特山奇水秀,动植物奇特,一直是探险家的乐园,可近年来呼兰特接连出事,政府不时发出旅游警报。赫马森很早便向往这片神奇的土地,现在正好休假,便花重金找了位熟悉呼兰特的当地向导约克翰,带路前往此地。  赫马森邀来4位驴友,约克翰早等在山下,他跟众人交代了一番进山的注意事项后,一行人便开始徒步上山。  他们进入了一条悠长的峡谷,这里空气潮湿,阴气沉沉。约克翰在前面开路,突然,后面有个驴友大叫一声。众人
期刊
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一个上午,北京紫禁城正门的午门跟前,十五岁的小太监李三顺,手提食盒要出午门。  在午门站岗的当值护军是玉林和祥福。  祥福拦住小太监李三顺,跟他要关防。  小太监李三顺说没有,表示自己是奉太后懿旨出去办事的。  祥福说他口说无凭,不放他过去。  小太监李三顺仗着是给太后办事,就要硬闯,护军上前阻拦,连拉带拽,把个小太监一个屁蹲儿摔在了地上,食盒打翻了,酒瓶子打碎了,
期刊
云龙山气象万千,云蒸霞蔚。在半山腰上,有一座出岫山庄。山庄的主人便是柳养云。柳养云仙风道骨,绝对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山林隐士。  柳养云这天正睡午觉呢,忽然被门外的一阵锣鼓声吵醒。他披衣下地,等他一开门,不由得愣住了。就见木门上,贴了一封挑战书。  贴挑战书的人竟是云龙山朝天观的新任观主黄真。黄真领着观中的二十多个弟子,一路敲锣打鼓,最后把挑战书贴到了柳养云家的大门上。  云龙山下就是宋朝的门户游狐关
期刊
泰山封禅的日子临近了。  这些天里,宋真宗赵恒总觉得某个环节上出了点儿小小的问题,可又想不起来问题出在哪里?  这天,他坐在御书房,正欣赏韩幹的《圉人呈马图》,忽然拍了一下前额,说:“怎么把这个人给忘在了脑后?”  赵恒说的这个人,名叫马知节。在赵恒眼中,马知节是个只会说真话不会说假话的人。而封禅这样的祭祀大典,这样的角色不好找,尤其是也缺不了。  细细地说起来,马知节和老赵家有着扯不清的渊源。“
期刊
1944年10月29日,桂林保卫战开始了。日军首先攻击外围阵地,兵力是守卫桂林的桂军的5倍。  桂调元在46军炮兵营当连长。炮兵营驻扎在外围的炮兵阵地上,桂军的炮是德国炮,最远可以打到3000米,日本的小钢炮射程不行。但小钢炮也有优点,灵活,可以抬起来走或扛起来走;德国炮就不行,需要汽车牵引,每尊炮都有一两吨重。桂军炮兵和日本兵不见面,需要步兵指引方位,炮兵将炮口调节好,炮弹就会在敌群中开花,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