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初中化学中学生成为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差异,并从中得出结论与建议,以充实后文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中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83-01
  1.引言: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教育所占重要性很大,面对诸多教育需求,初中化学的教学作用也急需被重视。初中化学课是启蒙课,因此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情感态度”的教学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化学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愛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2.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差异
  在资料研究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受同学交流的影响。通过同学的交流和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的资料研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笔者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一是时间方面,交流的不同往往对导致培养中学生的时间不同,比如优秀生,差生等拥有更多的教学时间,包括课堂上答疑与课后交流等。二是周围环境,同学学习的环境往往会影响同学对于中学生的教育观念。
  3.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在不同维度的比较
  3.1“交流与培养”维度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通过对于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个维度中同学做的普遍不够好,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与中学生的交流很少,对中学生的小事关心的不够。在培养中学生玩游戏、看电视等方面,虽然同学有培养,但培养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还有待改善。
  3.2“表扬和情感支持”维度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很明显同学在这个维度中的做的很好。这可以体现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同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初中生的情感的支持更加的重视,这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意义。
  3.3“鼓励初中生发展才能”维度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这个维度中同学的态度趋于中间,这个可能是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观念,和不同的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同学应该重视“鼓励初中生发展才能”这一维度。
  3.4“管教与培养责任感”维度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通过分析得出,同学在管教和培养责任感方面做的比较好,很注重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独立能力和承担错误的能力等必要素质。这是同学的男性角色本有的性格特征,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在这方面同学也比较重视。
  3.5“阅读与辅导家庭作业”维度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在该维度中同学的表现不够明显,对于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同学总体表现的不够好。这与同学的文化程度有关系,也可能和同学对于中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关。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成绩并不重要,对中学生的耐心也不够,所以在这一维度做的也不够。
  3.6“关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维度中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人都认为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对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母亲的责任,而同学对于这方面的关心就比较少。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来源于初中生的个个层面,包括“交流与培养”、“表扬和情感支持”、“鼓励初中生发展才能”、“管教与培养责任感”、“阅读与辅导家庭作业”及“关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等。面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基础,我们可通过多方面培养中学生在初中化学上的学习兴趣去激发他们在化学学习上的热情,进而帮助初中生们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化学学习能力。本文的研究总体而言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有正面的辅助作用,在实际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上,化学教师可通过本文提出的观点进行整合型教学。
  参考文献:
  [1]姜颂.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妙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9)
  [2]马登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
  [3]胡唤.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才智.2017(22)
  [4]余军华.浅谈微课在城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7(17)
其他文献
【摘要】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进行研究,对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数字化实验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 实验 中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推进
期刊
【摘要】复习不同于新课学习,它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巩固、拓展再升华,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复杂问题,同时复习又具有紧迫性,在短期内需要达到预期目标有不小难度。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传统题海战术模式已不适应当前高中复习教学需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不断探索、创新复习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复习质量及效率,优化复习情感体验,以此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复习教学 策略研究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才输送和专业培养,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现有的高职物理课程,虽然在整体上比较稳定,可是在很多方面都必须做出积极的革新,要坚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才能在教育的水平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文章针对高职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 物理课程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所以,在学习初中物理的时候教师不能仅重视教材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提升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75-01  支架
期刊
【摘要】物理教师必须重新构建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 兴趣 新教材 物理史 知识面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78-02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越来越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当今教育理念下面,成绩仅仅是成为判定学生阶段性好坏的一种因素,而身体素质却成为了学生在中专阶段学习的一个评估标准。不可否认,作为当今时代下的一名中专生,不仅需要成绩拔尖,更需要身体素质良好。著名的教育学家加涅曾经说过:“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关键词】中专体育 阳光理念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89-01  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民情,每种文化都有它潜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我園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特点的乡土课程,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捕捉乡土特色,充实教师文
期刊
【摘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
期刊
【摘要】当出现职业倦怠感时,体育教师要努力付出,赢回别人的认同;要学会不断学习和反思,树立自我认同感;需要在工作中、教研活动中找回自己的归属感,在荣誉中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消除职业倦怠感,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关键詞】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感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89-02  有研究表明,教龄在10年左右的教师是出现
期刊
【摘要】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新课改精神下教师对学生评价应该是充满着尊重和赏识的教育方式。从以学生为主体,人性化的角度时行对学生的评价,促使学生个性化教育得以发展,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走向终身发展。本文分别从师生关系,班级凝聚力,学生自制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运用尊重赏识对小学生个性化教育进行培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自身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