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教育新生态的几个关键问题2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育的许多问题更加凸显,人们期待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育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新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教育。
  朱永新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民族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适应教育新环境
  何为教育新生态?生态一般解释为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教育新生态就是教育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因此,营造教育新生态就是如何让教育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新的环境,如何创造更好的教育。
  那么,当前我们处于怎样的新环境中呢?我认为可以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硬环境
  从硬环境来看,主要有三大特点: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化)、市场化(资本化)。
  全球化 当下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关起门来办教育已经成为过去式,教育资源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中国的学生可以方便地学习哈佛、耶鲁等名校的网络课程。然而,中国的学校如何从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中提取精华,为我所用,是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已经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深度变革,这种变革是我们过去难以想象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相信,在虚拟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也可以顺利完成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储量飞速增加。19世纪人类的知识储量50年翻一倍,20世纪初是30年翻一倍,到了90年代几乎是每年翻一倍。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面对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泛在化为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如何从如此海量的信息中選择适合的内容,也给教育提出了挑战。
  市场化 当前教育受资本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虽然是一份讲述生产要素配置如何从低质低效走向高质高效的文件,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也涉及教育要素配置的问题。未来,市场资本对教育本身提出的挑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软环境
  人本化 “以人为本”虽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应该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教育应该从过去以知识为本、应试为本走向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民主化 民主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均衡的问题,即民主化问题。如何通过更好的教育资源配置来实现教育公平,依然是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
  个性化 教育中“以人为本”概念中的“人”关注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过去大工业时代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整体的人,不是把学生当作个体,而是当作机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来看待,所以这样的教育强调的是整齐化与标准化,现在的教育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当然,硬环境的发展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
  探索教育新结构
  面对新时代下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变化,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呢?我所著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两本书中也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核心观点是:传统教育的房子已经放不下现代教育,我们要构造一个新房子,打破传统学校的构造,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结构变化。
  然而,我们在教育信息技术上投入了那么多,为什么教育还是没有我们所期待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新的信息技术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重新思考教育。
  一、构建学校新形态
  构建学校新形态,也就是解决在哪学的问题。过去只要想到学习就是在学校,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有学问的人会选择在学校当老师,反映人类智慧和思想财富的图书也集中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而现在,教育资源泛在化,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学校,移动终端可以学习,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也可以学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未来,学习的场景会更加丰富,会出现更多的学习中心,在哪学、什么时候学,都将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未来教育是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论是全球范围的居家在线学习,还是已经初见端倪的网络学校,都已经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非要在学校完成。这对传统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未来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我设想,未来在教育机构学习和传统学校学习可能具有同等效力,这也倒逼传统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师资力量。
  二、制定课程新标准
  制定课程新标准,也就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现在学校的教学内容与1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时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没有变化。100多年来,人类知识储量的发展如此迅速,所以教学内容不得不不断地做加法,虽然学科没有改变,但每门学科的深度、广度远远增加了,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据统计,中国孩子的学习时间差不多是国外发达国家孩子的1倍左右,虽然中国孩子的成绩更好,但所花的时间和成本要比其他国家孩子高得多,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如果我们的学习更简单一些、更容易一些,和生命、生活结合更紧密一些,学得更有效率一些,跟每个人的发展、成长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我们的教育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国家迫切需要进行一次新课程改革,尽管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但这次的新课程改革必须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甚至应该是引领世界课程变革的一次探索。对此,我认为,整合学科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生应该学什么”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的团队所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教育改革行动从五年前开始研究未来课程,其中一门课程为生命教育课程。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新教育实验认为有三个层次:珍惜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别人的生命,不仅珍惜人的生命,还要珍惜动植物的生命;热爱生活——生命是在生活中展开,教育应该让孩子们能够多才多艺,让孩子们能够陶冶情操,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成就人生,也就是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最高端的自我实现。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我看来,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需要的是基本的整体知识,即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而不是很具体的某一学科的知识,某一学科的知识应该是个人的选修课。未来,学校应该有50%的时间留给孩子学习自己想学的课程,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要学的方向。
  三、探索学习新方式
  教学形态和内容的改变,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难45分钟全程关注课堂内容,教师也很难在45分钟将教学内容全盘托出,因此,课堂时间弹性化可以给教育带来很大的变化,也将使教学方式有更大的变革空间,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式探究将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向,混龄学习、能者为师将成为教育新格局。
  例如,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取消了上下课铃声,没有统一的上下课放学时间,孩子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自由地去喝水、上洗手间,学校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中理解学习与生活的直接关系和价值回应。学校也没有统一的大课间操,每个班有各种自编操,因为这样的机制,大家实现了跨学科、跨年级。学校还邀请家长全天候驻校观察,给他们办公室,让他们沉浸到每一个环节中。学校管理者认为,教育是两个世界的相遇,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径,并接受这样的目标和路径,为此付出积极努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所有的目标、方法和结果,与每一位孩子高度相关,让他们能够利用知识、技能、态度与情感价值观,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国家与世界发展中发展主体性,具备中国责任、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
  四、形成合力新格局
  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0~3岁,这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并未进入学校,因此高素质、高水平的父母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大规模的居家在线学习也暴露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原本父母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却使得亲子关系更加紧张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对孩子的理解、和孩子的感情有很大关系,也是未来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去提升父母的素养,提升全社会的素养。
  同时,在未来这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将会被打破,教师素养也亟待提高。然而,当前的师范教育存在很多疑问:设置的课程能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需要经过怎样的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我认为,要使社会的教育水平达到高水准,必须是社会最精英的人才从事教育。因此,我希望家庭、社会、学校、政府能够携手合力,共同推动教育发展,形成更好的教育生态。
其他文献
常德石门县开展  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  本报讯 日前,常德市石门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在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本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主要包括线上培训、专家讲座、机房实操练习和考核等内容,石门县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共141人参加培训。   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宋光辉对此次培训的具体安排和学习纪律,以及培训期间的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勉励全体学员遵守培训纪
期刊
项目背景  高海拔驻边哨所的物资供给一直是个大难题,地区气候多变,直升机运送物资面临很大困难。而且哨所处在边境,可能会误投给敌人。基于此,我们拓展了巧练空投项目。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各项目小组已为TT无人机加装了抛投装置,并进行了空投测试。本项目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AI视觉传感器,基于人脸识别进行定向空投。参与本项目的学生,事先接触过二哈识图(HuskyLens)AI视觉传感器,对传感器的人脸识别
期刊
关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现状的思考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朱星苗  疫情期间,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它们不会随着疫情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会成为和课堂教学互利共存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笔者通过观察各类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状态和效果,结合自身学习与教学的实践经验,浅谈关于在线教学现状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在线教学的展现形式  在线教学的启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
期刊
“护蛋”行动 □ 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饮泉小学 葛思睿  前天放学前,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护蛋”行動,要求每个人第二天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并保护好鸡蛋。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回到家,我就拿出一个鸡蛋,给它穿上了两件“防弹衣”:第一件是“千层”纸巾,第二件是网状泡沫纸。嗯,再给它准备一间屋子吧!说做就做,我找来一个铁盒子,在里面垫上厚厚的几层布,OK啦!  第二天
期刊
随着开展21年的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升级为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省各地、各校乃至家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科技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实践”“智能技术教学变革”等成了关键词。  活力赛场  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碰撞  2021年“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现场赛共有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3个项目,参赛对象为全省小学、初中和高中(含中职)学生,经过层层
期刊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落下帷幕。展览会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承办召开了“智慧教育与教育服务标准化”论坛。  本次论坛云集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海南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产学研嘉宾,集中探讨了智慧教育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教育的融合点。通过主题演讲和学术对话,论坛形成了“标准
期刊
本报讯 日前,第十三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第三届湖南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竞赛,在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举行。本次竞赛由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湘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419支参赛队伍共747名参赛选手参加比赛。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吴桂贤指出,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展10余年来,在开拓青
期刊
我的奇思妙想  □ 南通市海门区三星小学四(9)班 沈怡如  这几天,我突发奇想,特别想发明一面别出心裁的镜子。我相信,这个多功能镜子你们一定也很想要。  这面神奇的镜子是心形的,颜色粉嫩嫩的,一看就惹人喜爱。它还可以任意折叠,随意缩小和放大。在这个爱心后面还有几个隐藏的抽屉。  说是镜子,但它的功能可非同一般。  早晨起来,我坐在镜子前对它说:“今天我要参加一个生日派对,你快给我好好打扮一下吧!
期刊
“同学们,和我一起读‘猴子’——‘monkey’。”英语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  我悄悄地写了张纸条递给同桌崔剑,上面写着:“想不想知道‘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纸条一会儿被传了过来。  “笑话!‘琴棋书画’,你以为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连这个词都不知道?”  “哈哈,中计了。不是這个‘琴棋书画’。”  “那是哪个?快告诉我。”  “暂时保密,下课知分晓。”  漫长的英语课终于结束了,英语老师后脚
期刊
周日,外婆来教我煎荷包蛋,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来到厨房,外婆简要地讲了下煎荷包蛋的步骤,便开始示范。看外婆做得那么简单,我觉得煎荷包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拿起一个鸡蛋就往桌子上一敲,可谁知用力過猛,蛋黄和蛋清都流出来洒在了桌上。这时,外婆对我说:“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不能毛手毛脚。”  听了外婆的话,我静下心来,回想刚才外婆煎荷包蛋的步骤,开始照着外婆的样子,仔细、认真地做。我先往锅里倒少许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