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长方体的铁丝框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物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铺垫孕伏
  1.1 由平面图形引入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
  教师: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引导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
  教师: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屏幕展示:平面图形)
  1.2 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形。
  (课件演示:在商店中摆放的物体,墨水瓶盒、牙膏盒、肥皂盒、奶粉筒、魔方玩具等)
  教师:这些图形和前面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立体的。)
  教师: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个立体图形——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1.3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
  [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为将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用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揭示出课题,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建立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感知。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新知探究
  2.1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面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由面围成的)教师板书:面
  (演示:将长方体实物模型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并用手摸长方体的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面,请你们拿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光滑的或平平的)
  ②棱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感觉?(割手的感觉)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认识: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在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以让学生摸、看、量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长方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2)深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面的特征。
  教师谈话: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它的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研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6个)(板书:6个)
  教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各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对面是正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呢?
  请看屏幕:(课件演示长方体面的特征:上下、左右、前后面重叠的动画)
  教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发现发什么?(相对的面相等)并板书。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演示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研究。
  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数出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
  教师: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教师:研究顶点,要从个数进行研究。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观察: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板书:8个)
  ④简要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以及观看课件视频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2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的铁丝框架:
  教师:谁能在这个长方体中指出长度相等的三组棱?(学生指长度相等的棱)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不相等)它们和这三组棱有什么关系?(它们各代表这三组棱中的其中一条棱)
  请你们的自己的长方体上找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学生找出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观看视频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生互指长、宽、高。
  教师说明: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也要发生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课堂小结(课件演示小结内容)
  2.4 导入生活,活学活用。
  举出生活中长方体实例,并指出相应长、宽、高及面、棱、点,以深化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如:、教室、玻璃、讲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数学带到生活中和学生有数学的意识。]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目:教材23页练习五的第2、3题。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学设想: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从而主动、自主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分层教学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和大纲要求实际,将教学设计成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分层递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在分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对分层教学的意义、原则及其基本途径进行了一些基本探讨,并以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授课,分类指导  1
期刊
【摘要】体育兴趣主要是指学生们关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对体育“心向往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1]它不是一时一地对某个活动的“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稳定的具有强烈指向性和动力性的心理特征。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就会经常地身不由己地关注与体育有关的新闻、人物、事件和各种赛事,会产生一种乐在其中的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欣赏的欲望,使对体育的认识和体验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完善和终身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物理探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功效。所以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实验在物理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实验,作用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探究。有效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参与,否定教师包办代替,否定“菜单式”教
期刊
【摘要】古诗是培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我们教师要根据弱智学生的特点,巧设意境,灵活授课,在诗歌教学中突出“趣”“美”“情”“悟”,让培智诗歌教学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诗歌教学,思考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语文教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培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
期刊
【摘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对青山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通过对青山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得出,青山区中学体育教师能够加入到校本课程开发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数学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实物教具,可以使学生对直观的东西产生兴趣。设疑是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烹调“好吃”的数学,让数学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良好感受的数学。总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理性乏味的科目,很多学生因此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从情景教学与提出问题两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策略  新课改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规律性较强的学科,它是教材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又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探索规律的必经过程,还是构建学生丰富知识,为学习方法,学习情境提供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是呈现和努力体现数学的思维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而巧妙地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贴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改变统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高学生,数学,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
期刊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上感到快乐呢?  1.教材的选用与搭配要实用、新颖、故事化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极易产生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乐趣会慢慢的消失。如果把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再创造,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征,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游戏化、故事化,引入童话世界,让儿童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沉浸在角色的欢乐之中,这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