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合法性重构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比英美发达国家的“自发性”现代化更为复杂,许多“历时态”问题需要“共时态”解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取得现代化的成功,更要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合法性。因此,在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前提下,通过盘活传统型权威的“存量”,来谋得现代型权威的“增量”,为优化政治合法性结构赢取更大的空间,这是一种理智和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合法性;权威;民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8 — 0022 — 0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自从开启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化”就成为整个转型时代的主题。当前中国仍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以获得现代性为目标,“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①。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要比英美发达国家的“自发性”现代化更复杂、更艰难,因为当下的现代化进程中“历时态”的问题需要“共时态”的解决。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维持和巩固它的“合法性”是目前中国政治一项极其重要的议题,而处理这个议题,不可能離开对“合法性”、“权威”、“民主”等的讨论。
  二、以“合法性”的概念界定为中介来理解“权威”与“民主”
  我们尝试以“合法性”的概念界定为中介来理解“权威”与“民主”,以更好地来思考如何处理处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权威与民主的关系,为重构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提供可行的思路。
  “合法性”亦称“正当性”,在政治学辞典中,合法性是指“被治者认为是正当的或自愿承认的特性,它将政治权力的行使变成了‘合法’的权威”,“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一致,这种一致赋予领导者和国家以权威”②。可见,合法性取决于被治者的主观认同,而这种认同的来源是多元性的,可能是个别领导者也可能是机构亦或是规范。而我认为合法性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复合型概念,其自身的建构路径多元(比如政治体系的核心价值、政治规范、政治授权或民主、政治绩效乃至政治机构、政治人物),同时以“个人认同”的主观形式表现出来而具有客观现实性。对权威的认识,我们从其与权力的关系来看,权威是“一种权力形式,一种影响力的形式,来自于人们的自发授权、自愿服从”,其日常用法是“得到同意、尊重和承认的合法性权力”,与合法性联系在一起。因此,政体的巩固依靠其“合法性”的支持,合法性危机就是权威危机③。可见,权威是政治体系的成员认同的具有某种实体形式的权力,也与合法性紧密相关。我们认为权威是一个与合法性具有直接相关性的复合型概念,但对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权威而言,其建构成分并不单一,往往是以一两种类型的权威为主导,兼具其它类型的权威。 关于民主的看法,我们仅在合法性的意义上来讨论民主。从政治过程的角度看,民主在政治授权上拥有无可比拟的合法性,而不论其可能产生的政治效能。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认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民主的尺度”④。因此,我们同意这么一种意见——“民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政治合法性的最重要标准”⑤。
  到此,我们至少应该达成这么一种共识:合法性的建构路径呈现多元化;类型呈现多元化;同时,民主作为现代政治体系取得合法性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威权主义来说是一种稳定性更强的权威。
  三、处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权威”与“民主”
  从传统型权威向现代型权威的转变,是任何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重构现代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必经之路。但问题在于,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目标,而各个子系统的现代化速度并不是一致的,这在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所以,如何在经济现代化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来促进政治权威的转型,以期重构政治合法性,是中国目前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化与政治稳定
  塞缪尔·亨廷顿明确地指出,“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产生政治混乱并非由于没有现代性,而是由于要实行这种现代性而进行的努力”,似乎,现代化的另一面就暗含着政治不稳定①。这个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后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即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扩张速度过快,政治组织化和制度化的速度偏低,导致政治不稳定和无秩序。可见,现代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有着深层次的制约性关系:经济发展需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也的确能带来政治稳定,但而经济越发展越有可能因为社会动员、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的矛盾而带来政治不稳定。目前中国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仍以传统型权威为基础;而由于中国超常的经济发展速度,这种合法性也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但是,从亨廷顿来讲,只要经济发展出现问题,而社会动员和制度化的矛盾又难以一时解决,这种依赖于经济发展或政治绩效的政治合法性就会因为失去根基而自动解体,滞后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当下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结构存在着潜在危机,为了中国更长久的政治稳定,中国必然要合理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成分。
  (二)现代化与政治民主
  民主的条件从宏观上包括了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自身以及文化系统中的公民文化,从微观上包含了公民个人的民主技能和心理素质。这对于一个拥有多重现代化任务的国家而言,往往会因为经济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而把这些条件的建设搁置甚至无限期延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看来,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它的建设方向和性质是由植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对于任何制度,民主都是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也是政治合法性的稳定来源。
  (三)现代化道路上的权威与民主
  在现代化背景下,无论是权威还是合法性都必须获得现代性,才能保持稳定性,而这种现代性主要指的就是民主。
  历史经验证明,权威主义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权威主义”,虽能保持政治稳定,提供民主的经济前提,但由于其合法性来自于超常的现代化效率,容易引发政治危机。因此,权威主义向民主的转型是可靠的出路②。对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同样重要,因为现有的政治稳定是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条件;现有的政治稳定主要靠传统的或原有的权威来保证。这里就存在着一个新旧权威的过渡,“现代化的最大忌讳就是匆忙地丢掉旧的权威,而不是利用旧权威去培育新权威,其十分糟糕的后果就是出现‘权威真空’”③。因此,在保持政治稳定、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前提下,通过盘活传统型权威的“存量”,来为谋得现代型权威的“增量”、优化政治合法性结构赢取更大的空间,是一种理智和务实的选择。   四、重构中国政治合法性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取得现代化的成功,又要谋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这是一个非常困难与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盘活传统型权威的‘存量’,积极谋得现代型权威的‘增量’”的指导性准则之下,需要一些更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一)国家领域:抓好“增强政党权威”和“加强国家法治”两个基本点
  增强政党权威。亨廷顿认为,进行现代化的政治体系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其政党力量的强弱,而强有力的政党必须有高度的制度化和高度的群众支持,否则没有组织的参政沦为群众运动,没有参政的组织沦为私人小集团④。因此,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对盘活傳统型权威的“存量”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必须通过这个制度把各个阶层的群众参与纳入到正常的体系和渠道中来,以减少新兴社会力量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冲击,从而避免弱化政党权威。
  加强国家法治。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民主化的政治体系而言,保持政治体系的“法治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民主的制度化以减少民主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又能增强政治权威的稳定性。因此,政治机构或政治人物对法律的自觉遵循就是一种塑造政治权威的行为。
  (二)市场领域: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绩效
  对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仍是核心目标。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实际的制度绩效,不仅会对盘活传统型权威的“存量”造成极大的阻碍,而且还会引发政治不稳定(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流动性机会*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因此,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绩效、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盘活传统型权威的“存量”的基础。
  (三)社会领域:建设“强社会—强国家”
  随着市场力量的不断增长和市场意识的逐渐觉醒,国家领域和市场领域之间的“空间地带”(即社会领域)不断拓展,这就为培养公民的民主习惯提供了条件。同时,参加社会组织,是公民获得民主技能与心理素质、增强民主信仰和深化政治价值导向所必须进行的“社会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参加社会组织是为了获得“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社会的效率,从而提供了政府和经济的绩效,塑造了“强社会——强经济”与“强社会——强国家”⑤。总之,在社会领域进行民主准备,是国家领域进行民主转型的基础性条件,以减小转型所带来的政治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杰克·普拉诺等.政治学分析辞典〔M〕.胡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卡尔·科恩.论民主〔M〕.夏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王列,等,译,南昌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闫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张岱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8〕韩西林.论权威主义的功能与发展前景〔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04):43-45.
  〔9〕夏振坤.现代化国际经验述评〔J〕.江汉论坛,2003,(04):12.
  〔责任编辑:张 港〕
其他文献
[摘 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实质上是将非现金支付资源向农村有效配置、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支付体系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过程。对于欠发达县域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利于进一步畅通支付渠道、创新支付手段,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关键词]县域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
期刊
[摘 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方向。农民进入市场后的专业化和组织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已进入了一个量质并举,规范提升的新阶段。要从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和推动联合发展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转型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现代历史小说家李劼人创作的“大河小说”系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近现代转折期的历史现实,其创作价值表现在,用实录笔法成功地展现了时代转折期的丰富、曲折的历史画卷;文本叙说中蕴含了独特的地方风俗兼具有风俗史意义;创作手法善于从民间与国家的双向关系寻找重建精神家园,细腻而又不失本真,实现的历史小说创作手法创新性改革。  [关键词]李劼人;大河小说;实录;四川风俗  [中图分类号]I207.42
期刊
[摘 要]《宝莱坞银幕女杰》讲述了一个印度女明星坎坷的星路历程。本文将会以女主角的感情经历为线索、以主角的欲望变化为主体,将欲望对生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总结与论述,借以让人类对欲望有正确认识,认识到欲望的危害及其有利的方面,而且学会如何正确的对待欲望,扬长避短,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关键词]欲望;生命;明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
期刊
[摘 要]贺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多族群资源和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等别具特色的本土资源,对该地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贺州唯一的一所地方院校,贺州学院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本土特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媒介平台和科研实践,将其转换为素材性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空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本土特色资源;三贴近原则;教学资源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力量在农村地区日渐显现出来。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为巨大的变革力量。本文旨在以广西桂林市兴安县高村为例,深入研究新媒体对农村家庭内部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于农村居民外部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农村社会;交流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62
期刊
[摘 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二元化的格局使城乡居民享受医疗待遇有失公平,不利于城乡的医疗保险统筹发展和人人平等的享有健康权利的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推进需要顶层设计和配套改革,也需要更多地区经验的积累和探索。  [关键词]城乡居民;二元化;医疗保险;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47 — 03  一、 城乡居民
期刊
[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煤炭物流产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以内蒙古兴和县庙梁煤炭物流园区为例,研究煤炭物流产业现状及其对城镇化的推动,阐述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对当前煤炭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方面和物流企业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煤炭物流;物流产业;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期刊
[摘 要]新感性理论是马尔库塞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新感性理论既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本能结构理论,也是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社会分析的必然结果。生命本能、审美想象力、政治性、实践性是马尔库塞新感性的几个重要特征,它们的全然恢复,意味着通过艺术与审美对新感性的造就,一种非压抑性文明将重新达成。  [关键词]马尔库塞;新感性;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工人文化宫与共和国同时成长,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里程,曾经给予了城市文化火热与辉煌。新的历史时期,城市更需要群众文化,时代企盼文化宫群体成为城市文化的砥柱中流。  [关键词]工人文化宫;城市文化;中流砥柱;群众文化;复兴之路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86 — 02  工人文化宫在齐齐哈尔人民的心目中并不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