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宅基地选择的弃旧辟新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广大农村宅基地选择时却出现了严重的弃旧辟新侵占良田的行为,从而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文章以湖北省孝感市光明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宅基地弃旧辟新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使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宅基地;弃旧辟新;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9-0045-04
  
   引 言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她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1]。从广义上讲,聚落包括村落与城市两种人类的居住地[2]。农村聚落是人口集聚的原生地,而城市则是随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深化而形成的人类集聚的次生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口城市化已成必然趋势。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城市空间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广大农户建房的空间布局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农户宅基地选择出现了严重的弃旧辟新行为,由原自然村落中间向四周扩张侵占良田,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都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国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湖北孝昌县佗店村的一个自然村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农村宅基地选择的弃旧辟新现象的分析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户用于建造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农户住房用地、附房用地、宅旁绿地、庭院、围墙占地等。农村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农户对其只有使用权。宅基地弃旧辟新是中国广大农村聚落空间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非农收入比重的增加,和村内部原住宅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改造成本较另择新址高,有条件建新房屋的农民不在原老房子宅基地重建房,而在生存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自然排水较好,水质好等)的地方开辟宅基地的行为。宅基地弃旧辟新导致村落内部衰败、废墟面积扩大,内外房屋成新度形成强烈反差的农村房屋空间结构态势。自然村落的形成是一个较漫长和平缓的过程,一般呈向心性的聚集态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经济条件建设新房的农民向村外围扩展;在交通比较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和水质较好的生存环境较好的地段建造新房屋。导致农村用地外延内空,中心衰败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问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都屡见不鲜。
  光明村位于湖北省孝昌县境内,全村人口近1700人,人均年纯收入约1500元,这个行政村管辖3个自然村落,农户宅基地选择都出现了弃旧辟新行为,而且表象和成因都基本相同,所以本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村——小湾关进行具体研究,该自然村有居民约400人,居户约60户,老房子基本都是在70年代及以前用土坯建造的,还有少数是在80年代初期用红砖黑瓦建造的平房,这些房屋本身质量差,经过几十年的居住,现在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土坯房子已经不能居住,有条件重建的农民都陆续建造新房屋。他们选址80%以上都倾向向村外围扩展,即使原土坯房屋已倒塌,他们也不在原住宅地重建;该村在老房子宅基地已经建房屋的居民也颇是后悔,一时草率匆忙建造的居民,只要房子没装修,就不急于装修,准备攒些钱在村外重建。由此,导致村中心土坯房子倒塌一大片,外围两层楼房半环绕(该村落西部地势较高,取水很困难,所以房屋向南部、北部和东部扩展)的极不协调的现象。
  
  二、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带来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由来己久,只是在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演进的粮食紧张局势和中国耕地紧张的状况下其影响尤为突出。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政府正采取积极措施扩大生产,以确保粮食供应。面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粮价飙升的局面,中国需要警钟长鸣。农村宅基地辟心弃旧侵占良田造成了有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粮食生产的良性发展、限制了农民土地增收空间和农村社区落后面貌的改善,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根据对光明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小湾关的调查,目前全村人口约400人,宅基地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村中心己经有20多户废弃农宅,面积约达到1300平方米,约占全村总量的30% 。一个自然村落由于宅基地弃旧辟新侵占良田而浪费的土地资源,与城市扩张吞食的农田规模相比较,似乎微不足道,但放眼全国,农村聚落数量多(数以白万计),因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浪费的土地资源总量是十分惊人的。农村建房占用耕地成为耕地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 59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43%,我国人口却以每年约1500万的速度猛增,同时又存在着土地荒漠化、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3月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知,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1340万公顷(20100万亩),其中全国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约600万公顷(9000万亩),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5%。有效疏导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286. 67万公顷(4300万亩),约占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的48%。这说明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对我国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必须尽快加大力度加以治理。
  (二)缩小了农民依靠土地增收的空间,不利于扩大内需
  2008年4月份以来,国际大米均价上涨25%。2月和3月,国家两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累计提价达到9%~10%。中国银监会还要求金融机构压缩非农贷款投放,确保信贷支农。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导致几乎所有聚落的耕聚比(即聚落耕地面积与聚落用地面积之比)大幅下降,合理的聚落用地面积,应该使耕聚比达到最大值;每人平均粮食产量是与耕聚比正成的,耕聚比下降限制了粮食增产的潜力,当然也就减少了因粮食涨价增加的收入,不利于带动农村消费市场。
  (三)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建房地无序扩张状态,加剧了村落内部的衰败,弱化了农村居民的集体意识、卫生健康意识、环保节能意识等;村内成为老年化、贫困化的象征,原来和睦的邻里关系随着不断的外迁而被打破。空心化对农村安全构成隐患,村中心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多为草房成为农村火灾的主要源头。而目,村中间破败的老房成了卫生防疫的死角,长期闲置造成家鼠泛滥,引起以家鼠为媒介的传染病的流行。近年来,农宅攀高引发的采光、排水、出路等问题日益突出,民事纠纷不断上升,给社会治安和农村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三、农村宅基地选择弃旧辟新的成因分析
  
  农户是农村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农户利用土地的决策是自身的条件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户的决策过程其实就是在追求一种效用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住房不仅是农户遮风挡雨的场所、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且也是农户财富的象征。在选择宅基地建设房屋方面,作为有限理性的农户,一般都会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外部的约束条件(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等)来合理的决策,以期达到他们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导致村内老住宅闲置,甚至大面积破败坍塌。经过实证研究发现该行为有深层次原因:是生存环境因素,客观经济条件因素,管理机制因素和主观意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原住宅区生存环境恶化,改造成本较选新址重建成本高
  在中国广大农村住宅区一般没有统一的排水设施,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就近排到池塘;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和东部欠发达地区)都没有条件引入自来水设施,取水靠自家打井,抽取地下水。这样经几代人的居住后,生活污水填塞池塘,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而且污水渗入地下,流到农户打的井中,污染了饮用水。要改善居住环境,就要翻塘清污,并将污染的地下水抽起来,依现在的市场行情,翻一口塘需8000元左右,还要抽取地下水也需要电费,而且改善环境往往不是改善一口池塘就能解决问题,要同时翻挖邻近池塘,费用有可能高达几万。并且池塘是个公共产品,都不愿意首先出资,等着别人治理,自己“搭便车”。这样谁都不愿意首先翻塘清污,因为一旦清理了成本自己一个人承担,而且不能阻止其它居民受益;同样不能阻止别人再污染。可能有人会提议村委会牵头,村民集资翻塘。这个提议在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行不通,首先,越是欠发达地区村委会越是缺资金,号召力很有限,形同虚设;其次,农村建房子,由于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步调不一致,有些居民已经搬到外围建房,他们不会集资;再次,有些村民由于其它的原因如“出路”等问题,以计划到外围建房,他们也同样不会集资。这样留下来在原地基建房的村民分摊的费用很高,而取得一块地建房,只要是自家的责任田,并处于村子周围不太远。取得土地建房许可证、平整地基和打井取水等只需约5000元。在修建老住宅时,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后修的房屋将先修居民的“出路”(出进是否便利,大门正方向视线是否受阻)挡了,虽然有时甚至发生流血冲突事件,但最终还是建了。那么出路被挡的那个居户如果要重建房子不会在原宅基地修建而另选新址。另外,老房子拆迁需要花费成本,拆下来的东西除了占地方没什么用途;即使老房子倒塌,清除残砖断瓦也要花成本。因为不能使用推土机统一集中清理,发挥规模效应,单个农户依靠人工清理成本较高,单个农户请推土机清理成本更高。
  (二)农民非农收入不断增加,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逐渐增大,农田收入边际效用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不但带来了总收入的增加,也使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改革开放前单纯依靠务农收入,发展到多元化收入结构,即到城市务工工资收入、投资做生意等。农民非农收入已经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部分地区更高,远远超过50%。经过实地调查统计,湖北省佗店村非农收入约占农民家庭年总收入的52%。在家种地的基本是老人、中年妇女和孩子,能够出去打工的农民大多选择进城。通常青年男子学门手艺上工地搞建筑,女子到南方深圳、广州等地进厂打工。如果田地较多,老人身体较差忙不过来,在农忙时年轻人回家忙完后,马上返城。农民总收入的增加,农民放弃破败的旧房子重盖新房屋的愿望愈加强烈。如果农民收入不增加,没有积蓄,盖新房屋的愿望就会不断的被压抑,而只能在旧房子上修修补补,忍耐着过下去。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但相对于城市里的天价房屋,他们的那点微薄收入微不足道,在城市里买个房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农民大多数只能选择在农村建设房屋。由于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土地收入对农民的边际效用也随之降低,土地已不是农民生存资料的唯一来源,农民在考虑建房选址时,权衡某块拟用做地基的良田所带来的新住房良好环境收益与该良田种粮食的机会收益时,农民倾向于选择前者。
  (三)土地管理机制不合理,缺乏基于利益引导的统一规划与布局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房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对农村建房的统一规划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正是这一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乡村建设一直是我国建设和规划的薄弱环节,在量大面广的住宅更新过程中,各地农村的村庄均表现出粗放式的发展势头。正如薛力所言,空心村是在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的条件下由迅速发展的村庄住宅建设与落后的规划管理体制的矛盾所引起的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现象。一方面,土地管理机制不合理。农村建房要取得土地建房许可证,乡镇土地管理所是发放土地建房许可证的权利机构,土地管理所管理的区域比较大,对村庄的具体情况不熟悉,只能出台一些大纲性的政策,如规定村庄外围一定范围内才允许建房,这一规定也加剧了农村建新房布局的无序性,因为同一方向不可能大面积建房,只能围绕村庄零散新建。加之存在“寻租行为”隐患,导致土地审批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村干部没有土地审批的权利,农民建房直接找土地管理所审批,村干部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统一规划的积极性,对规划不关心,加之村干部素质普遍较低,要作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大面积老房子坍塌无人监督管理,无人组织清理,不能及时将其还原为耕地。
  (四)攀比之风和封建迷信思想还有一定市场
  一是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尊奉“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训,如果那家兄弟们都生女孩,没有男孩,而恰好兄弟们住在一起,老人们就会认为“这地方(老房子)不发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会另择新址建新房,如果住的是破旧老房子,那就更会搬走啦。因为在大多数农民的眼力传宗接代仍然是天大的事情,更何况在中国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农民养儿还为了“防老”(老有所养)。二是攀比思想较严重。农村住宅建设基本上朝着“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只有广阔的村外和农田才能提供更大的住宅建设空间。佗店村村民建的新房现在基本都是高两层或三层,外加“小三间”(沿正屋地基向大门朝向,打一个院子,院内建厨房、猪圈和洗手间,总占地平均约200平方米)。另外,由于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人口较女性人口多,特别是随着即将进入婚龄的男性人口的增多,他们对住房的需求会更加旺盛,毕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女性谈婚论嫁大部分是要看男方的家庭住房条件的,“小康不小康,全在一栋房”。
  
  四、对策与措施
  
  我国是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映映大国,一定的耕地数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等特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所造成的耕地流失甚至大于城镇用地扩展造成的耕地流失,并且这种状况是在农村人口绝对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紧张局势正在演进,世界粮食形势不乐观,部分国家已经因粮荒引发混乱;二是年初冰雪突袭,通胀攀升,粮食和食品首当其冲,倘若粮食短缺防线突破,政府防止通胀布局将功亏一篑。在此背景下,作为人口第一大国,采取积极措施治理农村宅基地弃旧辟新行为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扩大生产,以确保粮食供应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利益引导的统一规划与土地管理机制
  农村建房管理规划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在资金匮乏的欠发达地区,不宜实行村村合并整体搬迁,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原自然村的基础上实行局部改造,一是整体搬迁需要大量的资金;二是农村一般是同宗族姓氏的住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村。行政村下辖的若干自然村往往宗族不同,在宗族观念还比较浓厚的农村贸然将他们整合到一起,容易引起冲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拟提出基于利益引导的统一规划与土地管理机制。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集体商谈决定选择一块地皮供村民建房之用,报乡镇土管所审批,土地管理所从银行贷款用于在新的地皮上修建公共设施,如:平整土地、打公共水井、修道路、拉电线、挖池塘、建排水设施等。在土地管理所的监督下村委会具体负责兴建这些设施,资金由土地管理所提供。村民向土地管理所申请建房许可证时,由土地管理所收取土地建房许可费和兴建设施的费用。经过实证研究,集体兴建公共设施较单独修建可以节省约3000元(10户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户数越多节约就会越多);选择地皮时要充分考虑村民新建房屋的需求量。在村民搬出之后,集体统一对老房宅地废墟进行平整,宅地改为良田,使用权归原农户,费用按面积大小分摊。佗店村有一个自然村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在村北部划出一块宅基地供村民建房,报乡土地管理所批准并通过。村委会没有修建任何公共设施,但需要并有经济条件建房的村民已陆续在那里建房8家,还有村民正攒钱准备在那里建房。如果兴建一些公共设施吸引力会更大,特别是现在由政府财政出资在全国各地兴建村村通公路,可以将公路引入这一区域,集体打井、挖池塘、平整地基等。并且在聚落空心化的过程中,无序中存在着有序,呈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态势,农民生活还是倾向于群居。基于自利引导的农村土地管理机制,也可以满足农民的这一需求。
  (二)加强新宅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集聚力
  交通区位、电力线路等条件己经成为农民选择宅基地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部分村民选择在村外另盖新房,在于交通便利。为此,要以人为本,在新开辟的宅基地上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电、供水等最为基本的公用设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农民建房走向聚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支农资金5625亿元,比去年增加1307亿元。这是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首次超过千亿元。根据财政预算报告,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增长30.3%,这一增幅也创了历史新高。这些支农资金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治理村落“空心化”,挖掘土地生产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田收入的边际效用
  不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土地收入的增加。农民施展才能的最大舞台仍是土地,向土地要效益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应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具体说来,就要既做足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又要做好其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既要发展精细农业、精品养殖业,又要拓展和培育旅游、休闲等农业的多种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对于佗店村来说,村民不要仅仅只种水稻,由于现在“村村通公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农产品进城比较便利快捷,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条件和市场约束条件,可种植莲藕、蔬菜等经济作物;有效利用池塘,发展养鱼业。
  
  [参考文献]
  [1]金其铭.聚落地[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84:6.
  [2]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210.
  
  Causes of the Choice of Using New Housing Sites Instead of the Old Ones in the Rural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Guan Xiongying ,He Weijun
  (Sanxia University ,Yichang 430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and resources are growing scarce. When farmers build houses, most of them use new housing sites instead of the old ones, resulting in much idle l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Guangming village,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this article studies main causes of farmers’ using new housing sites instead of the old ones, analyzes their consequences and puts forward a mechanism guiding farmer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nd.
  Key words: housing land; use new things instead of old ones; cause;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张丹郁)
其他文献
[摘要]河北省提出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后,石家庄市按照“三年大变样”要求提出“1+4”格局开展中心城和卫星城建设思路。文章从分析国内外卫星城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石家庄的特点及现实状况,探讨了石家庄在中心城与卫星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中心城;卫星城;三年大变样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
期刊
【摘要】边境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关系到边疆的安全与稳定。文章基于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以及广西中小企业跨境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困境,对广西中小企业跨境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模式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市场细分模式”和“产业集群化模式”是最佳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广西  【中图分类号】 F7
期刊
[摘要]围绕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及该理论在我国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最后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主流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的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建模;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80-06     一、引 言  钱德
期刊
[摘要]服务贸易的日益快速增长是我国八世后服务贸易的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引入贸易竞争指数,对八世前后两个阶段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的比较分析,以寻求对入世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八世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受到的冲击较大。对此,文章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就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经济增长效用;贸易竞
期刊
[摘要]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他的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最优的缴费率。最优缴费率与资本产出弹性α、未来效用的贴现因子p、人口增长率n、有效劳动增长率g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A等参数有关。结合中国现实,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依据贴现因子和劳动增长率的变动能够形成四组组合模式。模拟结论表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社套统筹缴费率是符合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缴赞率;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黪户缴费率与
期刊
摘要:对《国际经济比较中量值统一的价值尺度——剖析联合国ICP方法的缺陷》一文中有关F法、GK法论述和推理的不妥之处作了评论,重点探讨了F法几何平均的意义及其可传递性的解决以及GK法的思想实质问题。此外。文章对丛文核心思想IVC法与ICP的GK法作了深入比较。  关键词:国际比较;IVC法;GK法;F法  中图分类号:C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04-00
期刊
摘要:当前多数老字号品牌发展停滞,品牌资产不断流失,维护与提升老字号品牌资产变得迫切而且必要。文章结合老字号品牌复兴的创新和怀旧理论,分析了王老吉品牌资产增值的策略选择和启示。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王老吉在传承品牌精髓和其他独特品牌元素的基础上,运用营销创新获得品牌经营的成功,这对其他老字号品牌复兴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华老字号;营销创新;怀旧;品牌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逐步融合,交叉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的局限性日渐突出,文章对比分析了混业监管与分业监管,提出混业监管模式更适应混业经营、业务创新的需要。同时加强混业监管,将更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创新机制;“转型名义账户制”  [中图分类号] F840.67[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要]资本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始终是相对需求不足,虽然引爆具体原因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发展的结果使危机的同步性提高,因此高贸易依存度使中国不可能独善。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一般阶段,而危机阶段又包括九个段落,并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认识危机、认识中国自身优劣,才能克服危机。但是。克服危机还需要马克思学派的正确理论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实践选择突破口和经济杠杆。  [关键词]经济危
期刊
[摘要]20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急需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因此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推出已经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在概述房地产信托基金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托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发展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信托;基金  [中图分类号] F29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