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点拨的基本方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运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依情因时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必能使课堂奏出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笔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点拨的方法和原则谈谈粗浅的见解。
  一、语言点拨
  语言点拨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助点。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例如,当讲完“爬行类”时,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但它们却不属同类生物”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二者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二者的皮肤有何不同?二者的生殖和发育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便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旁点。旁点也称曲点、侧点。它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从旁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直点。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4、辐点。辐点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即由点到面的点拨方法。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遗传工程”这段短文时,可抓住克隆技术这个概念,由点到面地进行点拨:克隆技术可消除遗传疾病;可制造人的各种器官;可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动植物可实施车间化生产等等。使学生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思维呈辐射状态,具有扩散性、广阔性、灵活性。
  5、聚点。聚点即聚集点拨。它是与辐射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面到点、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例如讲“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教师可点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异同,学生会不难发现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体态点拨
  体态点拨,即教师借助体态进行点拨的方法。体态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与语言交流相对应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它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和脚的移动,人际间的距离,讲话的速度、音量等。研究表明,体态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效果不但远远大于语言交流的作用和效果,也是任何语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常见的体态语言有以下几种:
  1、动作点拨。动作点拨是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方式。例如讲“蚯蚓运动”时,教师可用右手手掌手臂表示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作用,使之一伸一缩的运动;同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比划。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目光点拨。目光点拨是教师以目光为载体,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的点拨方式。例如,上课铃一响,学生便向教室鱼贯而入,此时教室里嬉闹谈笑声还会此起彼伏。教师走上讲台若以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或紧盯调皮的学生,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学生马上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再譬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若给予信任的目光,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紧张时,教师若给予鼓励的目光,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教师若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学生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表情点拨。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点拨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控作用,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因思维定向出现差错,教师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学生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思路。
  三、符号点拨
  符号点拨,是教师以符号代语言的点拨方法。例如,教师讲到疑点之处,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到动情处,为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
  
其他文献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社会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总的形势是好的,另一方面,学校思
期刊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研究”是新课程教材的“创新点”,体现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育理念,符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重视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教学,让“问题研究”也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亮点”。要达到“问题研究”有效教学之目的,同样离不开目标导引教学理念的支撑。  关键
期刊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
期刊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孔繁森》一课,颇受感动,潸然泪下。课堂结尾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此刻,假如你就是被孔繁森救助过的藏族的孤儿、老人、农牧民,你就在为孔繁森送行的队伍中,你想说些什么?  生:孔书记,你等着我,我这孤老头子跟你做伴!  生:孔伯伯,您为了我们三个孤儿,夜里经常睡不好觉,您不是我们的亲人胜似我们的亲人。如今,您走了,我们又没有亲人了。  ……  点评:学生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泼生动起来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深究教材,灵活运用,激活课堂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
期刊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
期刊
生活在科学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事物、新知识飞速更新的当今社会,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已经格格不入,这就给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1、挖
期刊
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一直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的首位,而新课程标准则在课程的目的方面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新课标把这些有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英语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