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要搭建“支架”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搭建“支架”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写作经验,提升语言能力,从而爱上写作,获得进一步发展。刘恩樵和肖培东两位老师搭建“支架”的方法不同,或通过范文分析,教会学生选取材料,或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支架”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最美的姿态。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支架” 搭建素材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要让学生有话说,又要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华东师范大学周子房博士认为写作有三个任务:一是唤醒学生写作交往的需要;二是提供学习“支架”;三是引向目标经验。三个任务相互支撑,又各有侧重,而“支架”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写作中搭建“支架”,学生能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形成写作经验,提升语言能力。作文课上,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写作的想法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而要先让学生写起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及时为学生搭建“支架”。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发现、挖掘、引导,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
  在“第五届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刘恩樵和肖培东两位特级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让他们利用生活体验聆听心灵的声音,在发现自我的同时,不断接近写作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也有效地完成了课堂目标。
  刘恩樵老师执教“怎样写好作文”时,采用范文分析法,教会学生选取材料。一名学生在读一篇例文时,发现文章偏离主题、素材陈旧。如何选取素材呢?刘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构思,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再次提炼。针对学生的素材,刘老师用“望闻问切”的手段为学生“把脉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评价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写作。下面是刘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素材好,文章才好。同学们看这一篇文章,它想表达什么?它写了哪些事情?你觉得从选材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怎么样?
  (生读范文一《有你真好》)
  师:Very good,sit down please.(台下笑)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选材很普通,也没有什么新意。他选的素材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
  师:你是指哪个素材啊?
  生:媽妈冒雨去接主人公,送他去医院。
  师:这个同学说得好,这篇文章选材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普通,太老套。妈妈送“我”去医院这样的事情确实存在,妈妈为“我”送伞这件事也常有,但是写作文时我们要选择新颖的素材,对不对?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第一个素材和第二个素材与文章的主题没有太大关系。文章的主题应该是表现妈妈对“我”的爱,可是素材一和素材二写的是妈妈平时的生活。
  利用例文搭建“支架”,让学生学会思辨,进行建构,作文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完成。搭建“支架”的方法不一而足,刘老师提供的是一篇学生的文章。文章写了四个事例,前两个选材偏离主题,后两个素材老套陈旧。这两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的写作通病。刘老师抓住这两个普遍问题对症下药,直击学生的作文症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利于他们勾连旧经验,形成新经验。“支架”,就是经验向文字转化的枢纽,积累经验的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素材。刘老师充分借助例文的“示范”功能,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为学生指引了写作方向,避免类似的写作问题再次发生。
  肖培东老师执教“春天的美好姿态”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对春天的抽象认知过渡到真实的生活体验,搭建了另一种作文支架方式。在动笔写作之前,肖老师和学生充分地认知春天,在古人的诗句中感受春天,在教师的诗句里品读春天,在生活的画面里寻找春天,在学习的教材里发现春天。每一次寻找,都是一种提升;每一次感受,都是一种新的领悟;每一次交流分享,都是一场有趣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活动体验,学生对春天的感悟就水到渠成,就会走向写作的春天。下面是肖老师的课堂片段。
  师:我们要写的文章题目是“我找到了春天”。接下来,谈谈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内容,谈谈你的构思,好吧?
  生:我写的是骑车。
  师:骑车好!
  生:我打算一开始写骑车失败的事情,然后写……(沉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一下,骑车怎么就骑到春天去了?(全场笑)
  生:我想写的不是骑车,是学车。刚开始学不会,然后终于学会了。
  师:哦,努力学会骑车,就叫春天。是谁教你学会骑车的?
  生:自己学会的。
  师:所以,春天就在自己学会骑车的时候。如果是爸爸教你骑车,我们可以说这是父爱。你要骑到哪里去?
  生:去发现别的地方。
  师:最好是在星期天骑车到乡下,你会发现,你到春天里去了。骑车途中再碰到一点小困难,别人又和颜悦色地帮你解决了问题,你看,这是不是到春天里去了?所以,不要说骑车就骑不到春天去。
  肖老师在课堂中展现了他的睿智,而他的睿智就体现在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肖老师利用学生“骑车”这一素材,巧妙地衔接了春天的内涵。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在肖老师的精当安排下,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都有话说,都能在课堂上有新的进步和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肖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无论学生的思维指向哪里,都离不开他手里的写作主线。他通过鼓励学生不断完善写作内容,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肖老师一般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
  两位名师的课堂,搭建“支架”的方法不同,或通过范文分析,教会学生选取材料,或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但他们最终的落脚点殊途同归,都教给了学生新的写作方法。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帮助下,慢慢由已知走向未知,由表层走向深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搭建“支架”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从两位名师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搭建“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借助“支架”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会呈现出最美的姿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黑埠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其文化素养、浸润生命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品读经典;提高品德质量,研读经典,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 经典阅读 人文 品德 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初中学生文化素养、浸润生命意义重大。初中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对古今中外众多经典名著的广泛阅读,能有效地熏陶情感、提升素养、滋润生命,收获成长与智慧。
期刊
摘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是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达到这一目的,数学教师就要理解数学的本质,熟知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思考问题,从细处去理解知识点。教师多思多读,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细小的知识点,还有数学思想、数理逻辑。  关键词 数学概念 理解数学 稳定性  章建跃教授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中,第一个理解就是让教师要理解数学,这是数学教师必
期刊
摘要 剖析数学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其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课程建设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 阅读理解题 初中 数学阅读教学  阅读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初中阶段是人生阅读素养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期。帮助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不仅要在语文学科中推进,也需要其他学科跟进,通过跨学科的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数
期刊
【教学目标】  1.透过难忘的细节理解傅聪成长的家庭环境。  2.把握阅读《傅雷家书》这一类书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傅雷家书》的阅读收获。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会用两只眼睛来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阅读是有层次的,文字的表面是一个层次,文字的背后是另一个层次;读到内容是一个层次,读到思想又是一个层次。  (P
期刊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怎么上?学生阅读前,怎么激发兴趣、消除隔膜,让其“读起来”?阅读中,如何跟踪指导,让其“读进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后,如何点拨提升,使其有感受地“读出来”,走向文字深处?如果教师仅仅布置阅读任务,而不亲临读书过程,精心引导,必然收效甚微。那么,老师怎么做,才能引导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内容,走向深度阅读呢?  一、读情了解  《傅雷家书》这本书,缺少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故事,很多学生不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了解印度地理位置,认识印度农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印度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印度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特色。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案例分析、问题引领、归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播放印度歌舞)喜欢音乐的人一听就知道今天我们将踏入的国度是——印度。  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以小组
期刊
6. 布置作业(略)。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讲”的课例,安排了6个环节、4个活动。这4个活动都以自主学习、组内讲解、班级交流的形式开展。由于让学生做主讲人,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所以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教学智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讲学”成功的前提。很多初中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或有畏难情绪,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不足。教师要能将数学
期刊
编者按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全省400多名一线语文教师汇聚徐州,参加江苏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活动期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丁长永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王跃平老师,以及苏州工业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教研中心副主任徐飞老师,先后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名著阅读课示范引领。为再现精彩纷呈的活动现场,让更多教师分享展示课成果,本期撷取三位名师的教学设
期刊
名著重读,是名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不厌百回读,重读经典往往能在初读的基础上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带来更多的阅读发现。名著重读,能帮助学生反刍经典作品,读出更新、更深的内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重读?在重读名著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徐飞老师的“重读《朝花夕拾》”一课,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这节课启示我们,在重读名著时应处理好三组关系。  一、处理好单篇与整本的关系
期刊
摘要  读写迁移教学设计视域下的阅读文本, 不仅仅是阅读的文本,也是写作的资源。可从“厘清地位,合理布局教学环节”“让学生重视对文本的阅读”“关注情感渗透点,情动而辞发”几方面来达成读写迁移教学目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迁移 策略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二者的互动性,建构并优化读写迁移的教学模式,以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