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帕瓦罗蒂先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登上歌剧舞台,随后在他歌唱生涯中的四十多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不仅对歌剧的传承做出了空前的贡献,还在演唱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
【关键词】歌剧;演唱风格;声乐艺术
一、歌王帕瓦罗蒂的学艺经历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于1935年10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摩德纳。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个面包师,母亲是雪茄烟厂的女工。虽然如此也不能阻止帕瓦罗蒂对音乐的热爱。
他的第一个音乐启蒙老师便是他的父亲。老帕瓦罗蒂曾经在当地的教堂担任过独唱,还为50年代的“歌王”莫纳柯做过伴唱,最终他却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而不得不放弃了演唱。不过老帕瓦罗蒂并没有放弃对歌唱艺术的热情,他将这份热情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鼓励帕瓦罗蒂听几十张卡鲁索、吉里、斯基帕等前辈大师们的经典唱片。父亲的影响加上自身那极具天赋的歌喉,使帕瓦罗蒂决心走上声乐艺术之途。
帕瓦罗蒂12岁的那年,正巧碰上贝尼亚米诺?吉里到摩德纳演出。他被吉里那美妙的歌声所震撼,于是他向吉里表示了他想成为一个男高音的愿望,吉里鼓励了他并告诫他:“歌唱是需要投入艰苦劳动的事业,所以你要倾毕生的努力来学习它”。与吉里的对话后帕瓦罗蒂成为男高音的决心更加坚定。
帕瓦罗蒂到了1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送他到摩德纳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职业歌唱家阿里戈?波拉家里学习声乐,从此帕瓦罗蒂开始了严格正统的声乐训练。在起初的六个月里,波拉只用五个母音来训练帕瓦罗蒂,在音域方面,波拉只训练帕瓦罗蒂的中低声区,为后来帕瓦罗蒂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追随波拉学习两年以后,帕瓦罗蒂已经能自如的唱两个八度。后来他在1961年阿基莱?佩利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桂冠。同年4月,他在勒左·艾米丽亚歌剧院首次登台,成功的演唱了普契尼的抒情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诗人鲁道夫。这部歌剧从此成为他最钟情的一部歌剧。在不久之后的又一场《艺术家的生涯》的演出中,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大师蒂托?斯基帕来到后台,他对帕瓦罗蒂说道:“你的声音很美,就这样唱下去,不要盲目的模仿别人。”能得到斯基帕的鼓励对帕瓦罗蒂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美国有三座国际水平的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芝加哥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一个歌唱家想要征服美国,必须先征服这三个歌剧院,在这里表现出最高水平。帕瓦罗蒂在这三个歌剧院分别演出了《艺术家的生涯》和《拉莫摩尔的露琪亚》,而与他合作的女高音则是他的老同学米蕾拉·弗蕾妮,他与米蕾拉不断地交流、学习,最终完美的演出了鲁道夫。更让帕瓦罗蒂兴奋的是,纽约对他的评价比当年卡鲁索的首演还要高。
二、帕瓦罗蒂歌唱的艺术特点及个人风格
1967年,帕瓦罗蒂在伦敦与琼?萨瑟兰进行合作,演出了唐尼采蒂的《军中女郎》。在这部歌剧中,有一段被视为男高音禁区的唱段《多么快乐的一天》。由于这段咏叹调要用强而有力的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连续喷射出9个强劲有力的高音C,所以很多著名的男高音都不敢染指此剧,帕瓦罗蒂是这部歌剧问世以来第一个利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喷射出这9个漂亮的高音C的歌唱家。
帕瓦罗蒂选唱的角色几乎都要唱许多超高音,这样可以集中显示他的特点和长处,从而避免他的短板。在上世纪的男高音当中,能够专门唱高声区的只有他一人,他的非凡之处在于始终开放的唱,追求“喷射”出来的感觉,高音不但强壮有力而且很清澈漂亮。当然这种演唱风格的作品并不比戏剧性的作品容易。
帕瓦罗蒂是上个世纪男高音“集群”的继承者。他的歌唱从本质上讲属于卡鲁索开创的“辉煌唱法”,但是他个人天赋异禀。他辉煌的篇章是强有力的胸声和头腔共鸣,他的高音是“顺”出来的,这使得他的歌曲强度大,声音出来的轻松和华丽,他的高音保持的能力超过了所有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手”。从卡鲁索以来一直到“三高”,不断地出现各式各样的优秀男高音,它们都各有所长。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巅峰男高音中,帕瓦罗蒂是最有特点的。他的声音干净通透,音色优美宽厚,共鸣丰富,高音唱起来辉煌有力却带着些许温柔,就像武侠小说中武林顶尖高手们的功夫一样,刚柔并济,刚则力拔山河,柔则似溪中流水。
歌唱艺术是一种与语言相关的艺术,这也是它的奇妙与独特之处。我记得《梦溪笔谈》中写过一句话,古之善歌者有语,谓之曰:“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就说明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要把“无敌”的声音和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帕瓦罗蒂不同于他的前辈们的地方很多,其中他的高音全程开放,让人感觉像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而不是内涵深刻的“文言文”,让人听过之后有一种很畅爽的感觉。在歌剧艺术上他并不表现的那么的“高雅”,反而是更接近大众,在某些地方表现得更像现在的流行歌手,更加的直白、亲切的表演着各个著名的歌剧咏叹调。帕瓦罗蒂先生不仅仅是歌唱家、歌剧艺术家,他更是一个歌唱明星。
帕瓦罗蒂在他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活中,唱过无数次那些耳熟能详的咏叹调、意大利歌曲。在他的演绎下,歌剧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只有上层社会才能欣赏的艺术,那些著名咏叹调在他口中似乎变成了一首首流行歌曲,让普通大众也能从其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他不单单是在唱法上给人一种“直白”的感觉,在艺术表现上也几乎是不掩藏什么,直截了当的表现出来他想表现的,这跟他的性格有一定关联。他在大都会歌剧院演的鲁道夫使我感觉很亲切、舒服,有时候我都在想,难道普契尼先生早在19世纪就知道20世纪会出现一个优秀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吗?我想这有一定的巧合在里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帕瓦罗帝自身的努力,我相信他一定在学习如何演好这个角色上下了很多功夫。
【参考文献】
[1]帕瓦罗蒂,威廉·怀特.我的世界――帕瓦罗蒂自传[M].陈澄和,译.海南出版社,
[2]张宁,王丹妮,刘时雨.乘着歌声的翅膀[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意]坎迪多·邦维奇尼.我的朋友,帕瓦罗蒂[M].陈星,译.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1994.
【关键词】歌剧;演唱风格;声乐艺术
一、歌王帕瓦罗蒂的学艺经历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于1935年10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摩德纳。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个面包师,母亲是雪茄烟厂的女工。虽然如此也不能阻止帕瓦罗蒂对音乐的热爱。
他的第一个音乐启蒙老师便是他的父亲。老帕瓦罗蒂曾经在当地的教堂担任过独唱,还为50年代的“歌王”莫纳柯做过伴唱,最终他却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而不得不放弃了演唱。不过老帕瓦罗蒂并没有放弃对歌唱艺术的热情,他将这份热情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鼓励帕瓦罗蒂听几十张卡鲁索、吉里、斯基帕等前辈大师们的经典唱片。父亲的影响加上自身那极具天赋的歌喉,使帕瓦罗蒂决心走上声乐艺术之途。
帕瓦罗蒂12岁的那年,正巧碰上贝尼亚米诺?吉里到摩德纳演出。他被吉里那美妙的歌声所震撼,于是他向吉里表示了他想成为一个男高音的愿望,吉里鼓励了他并告诫他:“歌唱是需要投入艰苦劳动的事业,所以你要倾毕生的努力来学习它”。与吉里的对话后帕瓦罗蒂成为男高音的决心更加坚定。
帕瓦罗蒂到了1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送他到摩德纳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职业歌唱家阿里戈?波拉家里学习声乐,从此帕瓦罗蒂开始了严格正统的声乐训练。在起初的六个月里,波拉只用五个母音来训练帕瓦罗蒂,在音域方面,波拉只训练帕瓦罗蒂的中低声区,为后来帕瓦罗蒂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追随波拉学习两年以后,帕瓦罗蒂已经能自如的唱两个八度。后来他在1961年阿基莱?佩利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桂冠。同年4月,他在勒左·艾米丽亚歌剧院首次登台,成功的演唱了普契尼的抒情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诗人鲁道夫。这部歌剧从此成为他最钟情的一部歌剧。在不久之后的又一场《艺术家的生涯》的演出中,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大师蒂托?斯基帕来到后台,他对帕瓦罗蒂说道:“你的声音很美,就这样唱下去,不要盲目的模仿别人。”能得到斯基帕的鼓励对帕瓦罗蒂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美国有三座国际水平的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芝加哥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一个歌唱家想要征服美国,必须先征服这三个歌剧院,在这里表现出最高水平。帕瓦罗蒂在这三个歌剧院分别演出了《艺术家的生涯》和《拉莫摩尔的露琪亚》,而与他合作的女高音则是他的老同学米蕾拉·弗蕾妮,他与米蕾拉不断地交流、学习,最终完美的演出了鲁道夫。更让帕瓦罗蒂兴奋的是,纽约对他的评价比当年卡鲁索的首演还要高。
二、帕瓦罗蒂歌唱的艺术特点及个人风格
1967年,帕瓦罗蒂在伦敦与琼?萨瑟兰进行合作,演出了唐尼采蒂的《军中女郎》。在这部歌剧中,有一段被视为男高音禁区的唱段《多么快乐的一天》。由于这段咏叹调要用强而有力的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连续喷射出9个强劲有力的高音C,所以很多著名的男高音都不敢染指此剧,帕瓦罗蒂是这部歌剧问世以来第一个利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喷射出这9个漂亮的高音C的歌唱家。
帕瓦罗蒂选唱的角色几乎都要唱许多超高音,这样可以集中显示他的特点和长处,从而避免他的短板。在上世纪的男高音当中,能够专门唱高声区的只有他一人,他的非凡之处在于始终开放的唱,追求“喷射”出来的感觉,高音不但强壮有力而且很清澈漂亮。当然这种演唱风格的作品并不比戏剧性的作品容易。
帕瓦罗蒂是上个世纪男高音“集群”的继承者。他的歌唱从本质上讲属于卡鲁索开创的“辉煌唱法”,但是他个人天赋异禀。他辉煌的篇章是强有力的胸声和头腔共鸣,他的高音是“顺”出来的,这使得他的歌曲强度大,声音出来的轻松和华丽,他的高音保持的能力超过了所有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手”。从卡鲁索以来一直到“三高”,不断地出现各式各样的优秀男高音,它们都各有所长。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巅峰男高音中,帕瓦罗蒂是最有特点的。他的声音干净通透,音色优美宽厚,共鸣丰富,高音唱起来辉煌有力却带着些许温柔,就像武侠小说中武林顶尖高手们的功夫一样,刚柔并济,刚则力拔山河,柔则似溪中流水。
歌唱艺术是一种与语言相关的艺术,这也是它的奇妙与独特之处。我记得《梦溪笔谈》中写过一句话,古之善歌者有语,谓之曰:“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就说明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要把“无敌”的声音和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帕瓦罗蒂不同于他的前辈们的地方很多,其中他的高音全程开放,让人感觉像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而不是内涵深刻的“文言文”,让人听过之后有一种很畅爽的感觉。在歌剧艺术上他并不表现的那么的“高雅”,反而是更接近大众,在某些地方表现得更像现在的流行歌手,更加的直白、亲切的表演着各个著名的歌剧咏叹调。帕瓦罗蒂先生不仅仅是歌唱家、歌剧艺术家,他更是一个歌唱明星。
帕瓦罗蒂在他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活中,唱过无数次那些耳熟能详的咏叹调、意大利歌曲。在他的演绎下,歌剧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只有上层社会才能欣赏的艺术,那些著名咏叹调在他口中似乎变成了一首首流行歌曲,让普通大众也能从其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他不单单是在唱法上给人一种“直白”的感觉,在艺术表现上也几乎是不掩藏什么,直截了当的表现出来他想表现的,这跟他的性格有一定关联。他在大都会歌剧院演的鲁道夫使我感觉很亲切、舒服,有时候我都在想,难道普契尼先生早在19世纪就知道20世纪会出现一个优秀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吗?我想这有一定的巧合在里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帕瓦罗帝自身的努力,我相信他一定在学习如何演好这个角色上下了很多功夫。
【参考文献】
[1]帕瓦罗蒂,威廉·怀特.我的世界――帕瓦罗蒂自传[M].陈澄和,译.海南出版社,
[2]张宁,王丹妮,刘时雨.乘着歌声的翅膀[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意]坎迪多·邦维奇尼.我的朋友,帕瓦罗蒂[M].陈星,译.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