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社会和艺术日趋多元化,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也面临着开放式的学习和竞争,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素描教学也应当在大环境中寻找自身特色的立足点。
关键词:开放;素描;教育
长期以来,在国内的传统美术教学体系中,素描,无疑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造型艺术教学的基础。其实素描教学关系到造型的问题,从根上说是关系到对艺术的认识的实际问题,即怎样画、按怎样的标准去画的问题或者怎样做才能兼顾不同资质的学生,让他们都有出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艺术在中国就是一个各种“主义”齐上阵的局面,如“传统主义”倾向于对中西方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审视,“融合主义”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对中西方文化体系解析找到“融合点”而努力,“大众主义”更是追求从大众的视角审美等出发找到能引起公众共鸣的内涵,“西方主义”则是以西方美术为标尺。具体到艺术家来说,个人自身的追求如此等等更不胜枚举。相对来说,传统求真,当代求新。在艺术教学上,高等美术教育本身其实就处于十字路口上:传统的国内美院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与当代艺术多元开放的矛盾;现在更时髦的词汇也是从传统国内保守的教学模式或思路到今天试图接受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先进教学模式或思路等等。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新的事物总是要战胜旧的事物,我也相信好的东西终归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但是,我还认为字面上旧的东西未必就要一应抛之,所谓的新的事情也未必真具有生命力。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当给与学生怎样的定位,怎样去面对日益开放,日益市场化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学校的功能似乎早已经不是那么“象牙塔”。何处是学生该追求的风向标呢?等等各种现实面对的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的将来,也关系到高师自身安身立命的问题。
作为当代的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得不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培养的目标明显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奔着培养艺术家服务,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培养模式就是按着“小美院”的模式和思路。在专业上做得也不如人家精,高师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为着将来的中小学师资服务的。事实上,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向学生的也不仅仅是中小学教师,因为就业环境提供的做老师的机会毕竟还是少数,以及学生个人所见和价值追求不一样,实际上学生的追求取向是多元化的,这些都决定了现实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取向和功能也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这样的目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既应该和必须是全的,又应该和必须是新的。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还要求是有特色的,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一席之地。
在我们的寻求之路中,现在的环境已经让许多院校做出了“走出去”向人家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学习和“引进来”各种级别的专业人才的各种开放的举措,而且必将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各种方法、模式、特色等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着。事实上,突破单一的模式,在大的美院,十年前就已经在做的事情了。尽管我们理论和事实上不可能再次照搬他们的模式,但是在国内外大环境下和现今的形势,他们好些思路也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启发的。因为,他们至少面临着国际化的大环境。而我们还有更有特色的目标就是美术教育,不仅要兼顾“艺术”,还得兼顾“教育”,这也是一直以来应该澄清的问题。可能,“走出去”可以了解更多。推陈出新也罢,开阔视野也罢,但我想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研究实际问题。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地区和自身的角色,这样,既要吸收外来的、其他专业院校或兄弟院校好的适合自身的做法,更要立足于自身,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异,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艺术教育。
如果给了自身对于当代艺术教育这么个基本认识,从此出发再次思考美术教育的素描教学的改进,不难发现有以下的几个关键词:艺术、教育、开放、特色。我想要达到这样一些基本的目标无非得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素描教学的内容。即教些什么?二是素描教学的方法,即怎样教。它们共同指向培养成怎样的学生,学生能什么,会什么。另外,在国内外的环境中,素描自身作为一种基础教育的基础,它也将承担着更为宽泛的未来可能性的基础。这些在国内大的美术专业院校也早就有所探索了的。这些都指向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光是能画完了静物画石膏,画完石膏画人物这样的一个角色,他们应当见识的内容更广,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现在我们碰到的实际问题就是,一旦要求广了,本身最基础的东西显得更弱了。我想这些不仅仅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自身应该有清楚认识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矛盾的根本还是从素描的自身教学模式出发,表面上看似更广了并不等于能力就可以降低了。相反,是更高了,更精了,对能力的要求更强了。所以,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素描基本认识的能力,使善于通过素描思考画面和艺术的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学生还要学会自己去评判、去说、去讲的能力。这些能力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也是跟西方文明敏于理性相契合的。所以我认为对于教学中画什么的问题既要坚持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进度,也不能太过于依赖这个计划,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所调整。重点应该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不能光会长着嘴,就想吃老师给的现成的,要有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的实际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自己亲历了怎样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体会问题的实际,才有可能自己再去教好学生。教学的实际内容不是光靠老师讲出来的,应该通过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有自己的切身体会。问题的主题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也抄不来某一国内外院校的现成模式。相对来说,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更为简洁。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实际上也提高了,要求创造性的成分更多了。而且老师给学生的信息量不应只停留在老式的问题上,可以引入更多大量的现实艺术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对当代艺术的了解也要更为广泛。老师的身份也要做到首先是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而不是光会按一定的程式进行教学就完了。对具体的问题认识要求更为明确才有可能对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跟更为清楚,才能更为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规范化的学校教学的模式下也还是有很多老师可以发挥自己魅力的地方,应当合理地利用起来。
纵观现实中的美术教育教学,尤其基础性的素描教学,应当在开放的大环境下创新,这种新可以去学习别人,可以让别人来教,但终归还是要回到艺术教学以及培养一个美术教育者或者能够从事美术工作本身的角色上来。多从艺术本身去考虑问题,多从好的思路的实质上思考问题,为我所用,而不应该只是走走过场或尝试新鲜。
关键词:开放;素描;教育
长期以来,在国内的传统美术教学体系中,素描,无疑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造型艺术教学的基础。其实素描教学关系到造型的问题,从根上说是关系到对艺术的认识的实际问题,即怎样画、按怎样的标准去画的问题或者怎样做才能兼顾不同资质的学生,让他们都有出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艺术在中国就是一个各种“主义”齐上阵的局面,如“传统主义”倾向于对中西方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审视,“融合主义”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对中西方文化体系解析找到“融合点”而努力,“大众主义”更是追求从大众的视角审美等出发找到能引起公众共鸣的内涵,“西方主义”则是以西方美术为标尺。具体到艺术家来说,个人自身的追求如此等等更不胜枚举。相对来说,传统求真,当代求新。在艺术教学上,高等美术教育本身其实就处于十字路口上:传统的国内美院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与当代艺术多元开放的矛盾;现在更时髦的词汇也是从传统国内保守的教学模式或思路到今天试图接受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先进教学模式或思路等等。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新的事物总是要战胜旧的事物,我也相信好的东西终归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但是,我还认为字面上旧的东西未必就要一应抛之,所谓的新的事情也未必真具有生命力。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当给与学生怎样的定位,怎样去面对日益开放,日益市场化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学校的功能似乎早已经不是那么“象牙塔”。何处是学生该追求的风向标呢?等等各种现实面对的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的将来,也关系到高师自身安身立命的问题。
作为当代的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得不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培养的目标明显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奔着培养艺术家服务,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培养模式就是按着“小美院”的模式和思路。在专业上做得也不如人家精,高师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为着将来的中小学师资服务的。事实上,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向学生的也不仅仅是中小学教师,因为就业环境提供的做老师的机会毕竟还是少数,以及学生个人所见和价值追求不一样,实际上学生的追求取向是多元化的,这些都决定了现实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取向和功能也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这样的目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既应该和必须是全的,又应该和必须是新的。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还要求是有特色的,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一席之地。
在我们的寻求之路中,现在的环境已经让许多院校做出了“走出去”向人家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学习和“引进来”各种级别的专业人才的各种开放的举措,而且必将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各种方法、模式、特色等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着。事实上,突破单一的模式,在大的美院,十年前就已经在做的事情了。尽管我们理论和事实上不可能再次照搬他们的模式,但是在国内外大环境下和现今的形势,他们好些思路也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启发的。因为,他们至少面临着国际化的大环境。而我们还有更有特色的目标就是美术教育,不仅要兼顾“艺术”,还得兼顾“教育”,这也是一直以来应该澄清的问题。可能,“走出去”可以了解更多。推陈出新也罢,开阔视野也罢,但我想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研究实际问题。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地区和自身的角色,这样,既要吸收外来的、其他专业院校或兄弟院校好的适合自身的做法,更要立足于自身,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异,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艺术教育。
如果给了自身对于当代艺术教育这么个基本认识,从此出发再次思考美术教育的素描教学的改进,不难发现有以下的几个关键词:艺术、教育、开放、特色。我想要达到这样一些基本的目标无非得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素描教学的内容。即教些什么?二是素描教学的方法,即怎样教。它们共同指向培养成怎样的学生,学生能什么,会什么。另外,在国内外的环境中,素描自身作为一种基础教育的基础,它也将承担着更为宽泛的未来可能性的基础。这些在国内大的美术专业院校也早就有所探索了的。这些都指向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光是能画完了静物画石膏,画完石膏画人物这样的一个角色,他们应当见识的内容更广,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现在我们碰到的实际问题就是,一旦要求广了,本身最基础的东西显得更弱了。我想这些不仅仅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自身应该有清楚认识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矛盾的根本还是从素描的自身教学模式出发,表面上看似更广了并不等于能力就可以降低了。相反,是更高了,更精了,对能力的要求更强了。所以,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素描基本认识的能力,使善于通过素描思考画面和艺术的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学生还要学会自己去评判、去说、去讲的能力。这些能力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也是跟西方文明敏于理性相契合的。所以我认为对于教学中画什么的问题既要坚持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进度,也不能太过于依赖这个计划,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所调整。重点应该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不能光会长着嘴,就想吃老师给的现成的,要有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的实际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自己亲历了怎样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体会问题的实际,才有可能自己再去教好学生。教学的实际内容不是光靠老师讲出来的,应该通过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有自己的切身体会。问题的主题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也抄不来某一国内外院校的现成模式。相对来说,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更为简洁。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实际上也提高了,要求创造性的成分更多了。而且老师给学生的信息量不应只停留在老式的问题上,可以引入更多大量的现实艺术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对当代艺术的了解也要更为广泛。老师的身份也要做到首先是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而不是光会按一定的程式进行教学就完了。对具体的问题认识要求更为明确才有可能对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跟更为清楚,才能更为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规范化的学校教学的模式下也还是有很多老师可以发挥自己魅力的地方,应当合理地利用起来。
纵观现实中的美术教育教学,尤其基础性的素描教学,应当在开放的大环境下创新,这种新可以去学习别人,可以让别人来教,但终归还是要回到艺术教学以及培养一个美术教育者或者能够从事美术工作本身的角色上来。多从艺术本身去考虑问题,多从好的思路的实质上思考问题,为我所用,而不应该只是走走过场或尝试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