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班级文化正能量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丽的环境陶冶美丽的心境,陶冶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教室文化是一种价值无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每一个学生既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这种文化的享用者,也是学生心中一片蔚蓝的天空,永恒的乐园。
   【关键词】班级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活动
  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可见,不管是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一个班级,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
   教室,应该是师生们用心血和友谊营造的温馨、温情、温暖的家。我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将着力打造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文化滋润心灵、激发性情、陶冶情操……
   根据班级文化应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这一指导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建班级特色,培养和谐向上的班风
   班训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真谛,培育个人素养、自信自律精神的原动力,也是班级文化成熟的外在表征。符合学生心理诉求的班训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因此本班在教室外墙张贴班级名片,内容包括:班名:谦谨朝晖,班训:笃学上进拼搏立德[2],教室内两边墙壁粘贴班级标语:“泰山之巅臣服在强者脚下,荆棘苦难俯首于勇者面前”并进行深刻解读。
   二、建设制度文化,规范行为习惯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常规习惯的养成,我班首先在学生中进行了“我眼中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把搜集上来的材料进行分类,制定了《一日常规六十问》。旨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规习惯的养成,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感性的认识,并付诸行动《一日常规六十问》共分三个部分。即(一)早起上学前应养成的习惯,共六条。如:你每天吃早饭吗?上学前,你能主动跟家人说“再见”吗?上学的路上,你能遵守交通安全吗?如果遇到雨雪天,你能主动带鞋吗?…(二)学校一日常规养成,共31条。如:你能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问“老师早”吗;进入教室后,你能自觉进行晨读吗;你能做到铃声响过后,马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吗;下课后,你能主动拾起座位周围的垃圾吗;下课后,在走廊内你能做到右侧通行吗;上完厕所后,你能主动冲便吗;洗手后,你能拧紧水龙头,做到节约用水吗;发现有人破坏校产,你能及时报告学校吗;中午排队打饭时,你能做到不插队吗;中午吃饭时,你能做到爱惜粮食,不剩饭吗?…
   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熏陶着学生。犹如春雨,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同时,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影响着教师,因此,师生规范同步进行,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丰富班级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活动来促进。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活力才能够形成。本班以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为契机,发挥班委会的主导作用,竭力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为顺利参加广播体操大赛,给班级赢得荣誉,我班全体同学在赛前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刻苦训练,力求使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符合标准。设计特色入场退场方式,队形队列整齐划一,体操动作力求完美。最终使本班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另外,本班还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班级拔河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强化班级的凝聚力。
   1、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确立和策划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首先品质方面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2)端正好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教育;(3)创“三好”、比贡献教育,如对学生进行创“三好”教育、“五讲四美”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比贡献教育等。 在确立和策划主题班会时,必须思想明确,知道主要是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应该怎样贯穿教育性,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认识。只有这样,主题班会才有实效,才不会流于形式。
   2、根据青小学生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并加以实施
   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小学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文艺表演(自导自演小品、情景剧);(2)演讲和竞赛;(3)辩论赛;(4)诗歌朗诵;(5)经典诵读……
   我班在构建班级文化方面,优化了德育环境,增强了育人实效,让学生置身于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置身于文明守纪,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置身于轻松活泼、内涵丰富的活动中,不由自主地培养了自身的能力,最终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浅谈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李 艳
  (黔西县第五小学 贵州 黔西 5515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活动的开展来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阅读的潜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方法;习惯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即使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学生的阅读能力确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大家都知道,学习要从兴趣入手,读书也是一样。因为我们让学生读书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通过读书启迪智慧,也不仅是让他们掌握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兴趣。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读更多的书,为他们打开一扇感受经典的大门,将来他们所感受的生活的境界会不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减少阅读的功利性。不一定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必须马上写读书笔记;也不要指望学生读了两天书考试成绩就一定会上升;不一定非要求学生把成人认为最具教育意义的书拿来读。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初期,选择“有意思”的书可能比我们主观认为“有价值”的书更重要。常听一些老师抱怨学生不喜欢读书,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提供给他们感兴趣的书了吗?孩子关心的是书读来是否有兴趣,内容是否贴近他的生活。板起面孔,把一本书应塞到孩子手里是不能引起他们的读书兴趣的。所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和他一起阅读,一起经历阅读中的喜怒哀乐,一起交流阅读的感受……不知不觉间,孩子就慢慢学会如何在书海畅游了。
   (二)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对小学生读书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正如国家制定基本的课程计划时,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强调共性、基础,而到了高中阶段则开始相对地更偏重个性与自主选择一样。但教师的选择和推荐,应该有一定的范围,而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读书活动相比习作等其他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极大的个性化特征,在要求中一定要比其他领域的目标更注意弹性和坡度,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课外阅读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终身受用。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但如果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鞭策和督促,所采取的措施仅仅是任务式的硬性规定,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将不再是身心的愉悦,而是为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沉重与无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哪一环节有困难,就对哪一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不仅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了以前欠缺的东西。对优先达标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训练,或让他们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给他们加餐。新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外阅读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经验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开放的读书环境,不要有太多刻板的限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教师尊重学生读书的选择,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自然阅读兴趣与热情也就萌生了。
   (三)阅读激励与评价。为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励的作用要发挥到极致。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评价原则要灵活掌握。对喜欢读书的孩子和开始读书、努力去读书的孩子,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在班级中形成爱读书的好风气。任何学科的教学总是在一定课堂气氛中进行的,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思考,阅读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自己把亲切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采用“请你帮忙”、“老师想听听你的意见”、“老师相信你能说得更好”、“你真行!”“棒极了!”等语言激发学生参加讨论。把激励竞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以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行为,赢取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创造一个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毫无拘束地进行思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不过,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评价的个性化。课外阅读本身就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每个人阅读的背景、阅读的范围、阅读的多少以及自己的感受都会不一样,这不是老师或别人能够妄加评判的。所以在评判当中,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评价,应以孩子的自我评价为主要手段,让孩子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获得阅读的乐趣、阅读的价值和阅读的成就感。其二,评价的灵活性。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跟课内阅读的评价不一样。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主要是对孩子的兴趣和阅读质量作一个评价,而这可能就是一种模糊的、个性化的不同表现,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其三,要特别注意读书的评价不是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想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及其实际的阅读质量。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营养”,但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文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古诗的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然后放手让学生按此方法进行自学。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还有的在自学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地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安闲的生活体会得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境。并且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每月阅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利用班级里的宣传墙报和班级主页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第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口到、眼到、心到。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要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第二,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一般包括初读、品读。初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如:我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基础上借助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边读边想象,特别是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揠苗助长。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质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得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我总会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的抛出后所有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质疑:“草船借箭的原因,为什么要草船借箭,结果怎么样?” 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四、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分层次、分类别举办与作者的交流活动、网上阅读活动、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等,还可以设置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展读书节活动,等等。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并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了许多,学生们被浓郁的书香所包围,读书的热情是越来越高涨。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的心理,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此外,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再上新的台阶,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根,做教师就从做班主任开始。”秉承这个信念,我做了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几年的锻炼,使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也有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   经过一次次的历练,我认为做班主任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班主任是学校与班级联系的桥梁,是科任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所以班主任工作在平凡中突显重要地位,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班
期刊
我一个朋友,有一个上初二的女儿。她女儿上小学时非常乖巧,但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开始叛逆了。举一例说明:上小学时,每逢节假日,父母问女儿想去哪里游玩,女儿都能兴高采烈地罗列出一大堆游玩景区、景点,而且特别高兴能有机会与父母一起外出游玩。自上了初中以后,渐渐地,女孩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她不愿意与父母在一起,更愿意与同学在一起玩耍。一次与父母外出游玩时,女孩很不高兴。认为班里其他同学都在一起,自己与父母在一
期刊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设计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提炼教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化学剂,赏识学生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兴趣;效率;欣赏   数学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数理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根据新课标,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期刊
初中 七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学 七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 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
期刊
【摘要】学案教学是刚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有许多的学校在实行或准备实施。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下来,发现学案教学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至少很不适应数学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老师的作用,简化了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单一化,缺乏生机!是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法式,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学案教学;思维发展;多样化;穿新鞋走老路   用学案进行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还谈不上普及。学案教学法打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应用题教学,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追求“花样百出”,尤其是一些作为样板,起着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注重课堂的形式,忽视数学的实质。    (一)情境创设过度   “创设情境”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试卷讲评是英语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一份试卷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实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试卷讲评来实现的。但由于课时紧,试卷讲评大多数仅是“就题论题”学生通过试卷讲评所掌握的仅仅是“这个题目”的答案,知识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系统,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我认为,通过试卷讲评,不仅要做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更要达到巩固已有知识
期刊
【摘要】新课程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广,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教育”。情感因素既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价值追求,也是中小学体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然它也是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的情感,是指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且更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知、能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发扬自主探究、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埃德加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
期刊
人类"结绳计数"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