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南民歌的词汇特点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陕南民歌是陕西省秦岭以南秦巴地区这一地带中较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形式,属于“西南高原民歌支区”。陕南民歌体现了陕南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性格、文化习俗以及传统民俗风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对陕南民歌的词汇特点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陕南民歌 词汇特点 陕南方言
   陕南民歌体现了陕南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性格、文化习俗以及传统民俗风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对陕南民歌的词汇特点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一.称谓词的使用
   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意义的符号,而是某一地区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称呼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着特定交际语境中的人际关系。我国的称谓文化也是由来已久并且传承到了今天。陕南地处秦岭以南,山大沟深,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人们很难与外部进行接触。而这一特定的地势环境就决定了其地域的封闭性和文化的内省性。
   亲属称谓是民间亲属制度的一部分。民间亲属制度,是关于民众的亲属关系、亲属观念和亲属称谓的社会规范。汉语的亲属称谓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一整套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主次分明的不同称谓,清楚显示了汉民族传统宗族、血缘、婚姻、家庭乃至社会的内部构成与特点。陕南人民对于亲属的称谓较为讲究,大部分亲属词仍然保留着当地的传统习俗。如:
   ①叫一声小情妹你是蠢婆娘,在你身上借十样十分平常。——《十借》(婆娘:陕南话,即妻子。)
   ②拉大锯,家(gā)婆门前唱大戏 ——《拉锯扯锯》(家婆:陜南话,即外祖母。)
   ③老表,老表,下河洗澡,看见表嫂,爬起就跑——《老表 老表》(老表:陕南话,即表亲。)
   在陕南地区亲属称谓词中,一般把自己的妻子称为“婆娘”,如例①。虽然“婆娘”一词在陕南地区还有妇女的意思,但由于称呼者的不同,它的意思也就不同。在《十借》这首歌曲里,“婆娘”正是演唱者妻子的意思,这句歌词写出了小两口在生活中相互逗趣的一面,非常生动形象。普通话中的外婆、姥姥在陕南地区称为“家婆”,音似“嘎”。陕南人将外婆称作“家婆”的历史很悠久,现在部分地区依然保留了这种叫法。这种称呼方式在②中体现出来。在陕南地区,由上一代男女同姓同辈的人分出的下一代男性成员互称“老表”。但随着时间的交替更迭,这个词逐渐成为一个统称,表示对方是自己的表亲,是一种亲昵用语。例③这里的“老表”是年纪相仿的男子之间的一种称呼,带有调侃之意。
   “人”是任何社会活动的中心,人类的社会活动离不开交往沟通。社交称谓词是汉语人际称谓系统的重要部分,是指在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中所使用的称谓词语。社交称谓词的出现,让人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陕南浓厚古朴的乡情和民俗。如:
   ①心想留郎吃顿饭,又怕隔壁眼睛多。——《鸟雀投林太阳高》(郎:陕南话,即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②乖姐脸红不开腔,我说乖姐想情郎——《种田人想五谷黄》(乖姐:陕南话,即对未出嫁的女子总称。)
   ③堰塘无水天上落,娇娇无郎我来当。——《远看情姐身穿黄》(娇娇:陕南话,即美人。)
   在①这首陕南民歌中,将年轻男子称为“郎”,而这种称呼一般是年轻女性对年轻男子的称呼。通常来说“郎”是女子的意中人,用这种称呼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意。“郎”字在陕南民歌中大量出现,大多表现女子对心爱的年轻男子的称呼。在②和③这两首民歌中,都出现了对年轻美丽女子的称呼,前者的叫法更多的是表达单身男子对青睐的女子的爱意,而后者是单纯形容女子年轻漂亮。以上这些男女之间互相称呼的词语可以使得这里的青年男女关系更加亲密。
   二.风物词的使用
   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的民间风俗,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密码”,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中表达情感,极富特色和感染力。陕南民歌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传承和发展,同时它也反映着陕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第一,陕南民歌中有关食物的词汇。勤劳质朴的陕南人自古以来重视耕作,多以种植农业、养渔业为生。饮食方面主要以大米、小麦、玉米为主。除此之外,陕南人看中茶酒,每逢节假日都会酿造各式各样的酒水,与亲朋好友共同品味等。这些有关饮食文化的词汇在陕南民歌中都有所体现,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①奴家喝点剩米汤,锣鼓越打越响亮。——《放羊歌(二)》
   ②六月里来热难当,沙糖拌饭奴不尝。——《余老四打瓦上竹山》
   ③事物来填箱,糖面和正方。——《姨妹子歌》
   ④怀里揣起苦荞粑,衣襟统起苞米花。——《回娘家》
   ⑤端阳酒,谁与奴,同饮雄黄?——《玉美郎》
   例①中的米汤即人们俗称的稀饭,又被称作浆米汤,以大米为主,其他豆类例如绿豆、红豆等为辅,经常被陕南人当作一顿正餐食用。陕南人喜好吃糯米类食物,尤其是逢年过节、婚嫁丧葬、走亲访友的时候,随处可见糯米制品的影子。例如②中的沙糖拌饭。陕南人除了爱吃大米之外,还常常以小麦、玉米为主食。例如③中的糖面和④中的苞米花就分别由小麦和玉米制作而成。陕南当地种植了苦荞这种食物,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的喜爱。例如⑤中的苦荞粑就是由苦荞和面粉混合蒸制而成。陕南人民十分重注重统节日,也常常在节日当天用美酒来庆贺。如⑥中出现的雄黄酒,是陕南人民每逢端午节的时候都会饮用的一种酒类。对陕南人来说,雄黄酒不仅可以饮用,还可以倒在房间的角落驱赶蚊虫,防止病从口入。
   第二,陕南民歌中有关穿衣打扮的词汇。俗话说“衣食住行”,“衣”是排在首位的,可见人们对于衣物的重视程度。服饰不仅仅有遮体避羞的功能,更多的则是反映出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民族人们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陕南人对服装打扮也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有关陕南地区服饰文化的词汇在陕南民歌中也得到了反映。如:    ①头上吹散青丝发,脚下吹得罗裙摆。——《清早起来把门开》
   ②六月探郎三伏天,我郎穿的罗汗衫。——《探郎歌》
   ③你要贪花夜晚来,莫穿靸片鞋。——《摘黄瓜》
   ④头发如墨染,洋绸衫、牙签子挂胸前——《双十爱》
   陕南地区的男子、儿童、老人衣物穿着简朴,以淡雅朴素为主,当地女子服饰则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在③中,男子穿着一种用草制成的鞋子,称作“靸片鞋”,这种鞋子鞋帮纳得很厚,上面缝有皮梁,为大部分男子所穿着。“靸片鞋”结实稳固,外形也简单大方,所以很受当地男子的欢迎。与“靸片鞋”相对应的,就是当地男子身上所穿的衣物,通过④可以看出来,陕南地区的男子爱好朴素、实用的衣物,罗汗衫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需求。陕南地区的女子大多心灵手巧,爱好编织,又因当地盛产丝绸制品,于是针线活便贯穿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里的妇女爱好穿着丝织品,在④中提到的“洋绸衫”正是陕南妇女常穿的衣物,由丝绸制成并经过燃料染成各种颜色。①中提到的“罗裙”正是陕南妇女最爱穿的下装,它由棱罗布制作而成,独具特色。这些服饰的例子是陕南人民日常穿着的一个缩影,悠久的服饰文化使得陕南民歌中有关服饰文化的词汇更加有韵味,更具有當地人民的生活气息。
   三.数量词的使用
   数量词表示数目或次序,能够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对数量词的喜好或者厌恶往往能折射出这个民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陕南人也有偏爱的数字和忌讳的数字,人们喜闻乐见的数字在文学作品或者生活乐曲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那些不吉利的数字高得多。陕南民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数词或者数词与量词组合构成的短语,这些数词和量词的使用反映出了当地人民的文化心理和情感倾向。例如:
   ①天旱三年我不怕,雨涝三年我不愁。——《叫我唱歌我不愁》
   ②三天不见姐的面,就像隔了两三年。——《大雾弥漫不见天》
   ③新修房子长三间,这头点火那头烟。——《新修房子长三间》
   ④高高山上一对鹅,摇摇摆摆来唱歌。好男好女唱一双。 ——《高高山上一对鹅》
   ⑤一盘碾子九十九,郎牵手来姐牵手。——《一盘碾子九十九》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陕南人民对于“三、六、九、一对、一双”等数量词的喜爱之情,而这些词语并不是单纯写人或物的具体数量,而是想要通过这些词语表现当地人心理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依赖之情。许慎《说文解字》 :“三、天、地、人之道。”“三”便代表了世间万物,总揽一切意义。①②③这三首陕南民歌中都出现了数词“三”,可见老百姓对于代表着数量多的“三”有着无限的喜爱之情。其中①里的“三年”并不是指时间真有三年,而是想表达陕南人民对于山歌的热情旷日持久,连绵不绝。②是一首典型的爱情歌,时间并不是真的隔了“两三年”,而是想表达青年男子对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中国人还喜欢双数的偶含义,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双”具有和谐、圆满的寓意,成双成对的事物象征着吉祥美满。在④中,歌词将“好男好女”比“鹅”,而“一对”正好和“一双”呼应,形容佳偶眷侣。表现出了陕南人民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的美好愿景。数字“九”同样被公认为是吉利的数字,因为它和“久”谐音,在中国的文化里,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⑤两首陕南民歌中都出现了“九十九”,这可以说是陕南人最喜爱的数字,九九归一,他们认为这是最吉利的象征。
   结语:本文对陕南民歌的词汇特点的分析,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还可以探究陕南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任何文化,都必须经传播,才能传之于世。我们应重视对陕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使陕南民歌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让更多人了解熟知,使陕南民歌不仅成为陕南当地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筠梅.汉语叠音现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
   [3]张世新.三秦采风:陕西景观风俗方言小吃故事集.西安:陕西省人民政府鲁迅图书馆
   [4]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5]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其他文献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同时又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其发展状况对我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国民幸福具有重大影响,迫切需要全社会重新
期刊
内容摘要:今人对清华简《皇门篇》“小民用祷亡用祀”一句的解说,存在着不够切当的问题,而且历代学者对《逸周书·皇门篇》中的相关语句,亦欠完善的诠释。本文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训释“祷”“祀”二字。在先秦古典文献中,“祷”、“祀”词义相关而又有明显的区别,二字都有向神祇祈求之义,但“祷”是祈求免祸,“祀”是祈求先祖神明赐以幸福。“小民用祷亡用祀”应训为:在“政用迷乱,狱用无成”的时期,百姓们只能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价值观、育人特色的集中体现.特色幼儿园文化建设就必须提出一个科学的、先进的、明确的、符合幼儿园实际的办园理念,通过办园理念来引领幼儿
内容摘要:《史记》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文学角度,还应该从史学、哲学等角度进行多维综合,因此有必要对《史记》课程的教学思维进行探析。多维综合下的《史记》教学,文学思维的教学是重点,史学思维的教学是基石,哲学思维的教学是指导,科研思维的教学是提高,创新思维的教学是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融入这些思维,使教学活动更加客观、立体,更适用于学生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史记》 教学 思维   多年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关于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等深层的问题更为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面前。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不期而至,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人师者,当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把疫情当作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行一场现实世界的生命教育课程。主题班会是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生命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需要专业指导和专业培训。本文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出发,讲述当前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以及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做法,包括机制建设、培训途径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给读者以有益的借鉴。
内容摘要:舒新城的教育论著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给我国当代语文教学带来诸多的启示有: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即“国语话”和“国语文”;引入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即“反对注入式,注重学生的自动”;规定了语文课程的设置即“选科制”和“学科制”。   关键词:舒新城 语文教育思想 启示   舒新城(1893-196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他长期担任高校教育系教师,讲授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并积极引进、实施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官场现形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资源.《官场现形记》有鲜明近代史特色,结合中国近代史讲授其内容可以提升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无法规避的问题,也是困扰一线老师们的难点问题。本文主要从“教育惩罚”的广义概念出发,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进行资料的收集,探索小学场域中的教育惩罚现象,关注教育惩罚下学生的真实心声。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学选择赏识教育的具体时机,切实发挥赏识教育法在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开展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究了开展赏识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旨在为广大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