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玉林木偶戏新时代下发展的出路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木偶戏是广西众多戏曲种类的其中一种,在20世纪新中国成立初期,木偶戏贯穿着整个玉林人民生活中,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越来越多元化,木偶戏这一民间艺术也慢慢地被人们淡忘,甚至以玉林白话为木偶戏的主要演奏语言在大多数青年人身上也逐渐陌生化。放眼世界,一些国家对传统文化关的保护方面欣欣向荣,反观我们本土玉林木偶戏也应该根据本身独有的魅力,辅以现代化的手段使这门快要消逝的文化以新的姿态回归人们的视野。因此,广西玉林木偶戏作为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该如何在这个新时代下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 玉林木偶戏;新时代;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75-02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13638066。
  一、玉林木偶戏的创新目的
  由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要求,应该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广西非物质文化,加强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帮助推动其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做到人民发展优秀文化,优秀文化影响人民,推动传统文化形式和内容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有利于我国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不断丰富我国的文化种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的精神食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实现文化强国伟大目标。
  二、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方向
  (一)从创新对象出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建立内涵的深度不够。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大多数停留在“重外表”“轻内涵”,对于形式上的华丽和物质基础硬件的提升,而没有真正传承和挖掘到非物质文化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而实现其创新对象的转型,对遗产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欠缺。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当中其最纯粹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来吸引和提高当代年轻人对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和保护意识,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传播,进而成为年轻人也喜爱的民间艺术,提高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二)从创新做法出发
  以玉林木偶戏为例,把当地的木偶表演的小视频放到平台上,把采访的内容,经过成立相关公众号。用新媒体的方式帮助其宣传与弘扬,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打破局限。同时向相关部门和戏班提出采用视频直播传承的意见,发展线上线下表演,并且在直播过程中邀请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同观众一起互动。为了解决关于直播一次性传播的局限性,协助有关部门让直播内容和周边产品形成后期更多的传播价值与意义,产生长尾效应。
  与此同时,直播团队的选题和策划方面反哺直播团队,共同策划直播的相关内容,将后期需要的文章角度、素材。以即传播非物质文化的传统内涵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层面出发,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直播内容的生产流程进行重塑再造,用新的形式体现其内涵。
  (三)从创新内容的角度出发
  目前,广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理布局还存有明显的不合理地方。在广西现已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开发对象,而且被保护的项目大多数都是该地区的特色习俗节庆等活动,极具观赏性。而对于地处偏远、人口较少且交通不便的地区而言,其开发力度要比前者低很多,这就导致一些传统民俗文化被边缘化。另外还有其他由于受各种因素所限制,還没有被开发的项目就更容易被“边缘化”了。
  (四)从创新形式的角度出发
  挖掘内涵,顺应时代。将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将内容时代化,把玉林木偶戏这种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行传播弘扬,并且根据一些直播的内容以及后续的相关采访,去深度发掘手机、电脑等网络移动端网友的阅读偏好和习惯,继而撰写相关公众号文章,以网络热点话题、热门影视剧、流行歌曲、奇闻异事等为切入点吸引网友,并结合gif、表情包、短视频等表现形式,向当代年轻人生动形象地展示玉林木偶戏文化。
  三、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手段
  (一)新媒体
  利用大数据调查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热点事件,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整合与分类,利用木偶戏的特点优势把他们制作成短视频发往当下最火的几款短视频App,例如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拍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配音,同时还可以制作一款小程序来专门播放木偶戏视频。
  在面对现今的戏曲文化保护中,日新月异的数字创新保护技术可以更加完整的对木偶戏进行更新与继承。例如我们可以利用AR技术对木偶戏进行虚拟场馆的表演和展示木偶戏的文化形态,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
  (二)地方文化保护
  首先,玉林市可以定期在本市文化场所组织木偶戏表演展示,对于观众,可以让他们自行来制作木偶戏所需的道具以及表演,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其次,要组织戏曲文化走进社区。定期开展木偶戏社区表演等活动,让人们在闲暇时间能够感受木偶戏带来的精神满足和身心愉悦。在剧院可以加大优秀戏曲的排场率、在文化馆可以展出木偶戏丰富的精美雕刻艺术品等。
  再次,在各大旅游景点里设置木偶戏的专门表演舞台,让广大游客们在游览时,能够欣赏到具有别样风趣的玉林木偶戏。也是向他们展示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图书馆中免费向公众开放关于木偶戏书籍的借阅,让大众能够了解木偶戏的前世今生。
  另外,要大力培养木偶戏的传承人,对于木偶戏的技艺人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开办木偶戏的培训班,从木偶的雕刻到表演配音技巧的训练等,此外,木偶戏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支持,木偶剧团应在自己的表演方面寻求更多的突破与更新,可以运用唯美的音乐和独特的演绎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在产业上的横向拓展,比如开展了电影拍摄、活动宣传等业务来支撑木偶艺术表演。   最后,将玉林木偶戏引进当地校园。玉林当地政府可以把玉林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学校教育中,开一门玉林传统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请当地木偶戏艺人来学校演出、办讲座、教学生木偶戏表演,让青少年了解这项艺术。
  四、玉林木偶戏的创新影响
  木偶戏作为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受到地方重视和保护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自身生存发展的道路。得益于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玉林木偶戏也突破了传统的表演形式,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一)新媒体模式对玉林木偶戏的影响
  文化产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有消费群体作为支撑,采取新媒体形式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拓宽了受众群体。借助平台直播,受众将不再局限于固定戏迷和当地的群众,而是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受众面的扩大更利于文化的开发和传播,从而推动产业发展。而平台的用户主要以青、中年为主,表演的形式、内容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最终通过网络直播得到的反响来不断地改进、发展,使其适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发挥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线下创新模式的影响
  打造品牌,让木偶戏成为当地文化的代名词。作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由地方部门加大力度的宣传,并且在延续各地巡回演出的基础上,结合景区故事创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话本。同时这些精美的木偶也可以作为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来开发,做到文化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这种线下模式下木偶戏有了更大发展空间,通过景区的客源来达到宣传的作用,从而推进木偶戏文化形象的形成,也有利于促進地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五、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意义
  (一)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有利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人的兴趣和爱好
  将玉林木偶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创新,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其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运用公众号、抖音短视频、App等各种载体,大力弘扬这一传统文化,有效地吸引群众、感染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整理创新玉林木偶戏老剧本,开展免费观看学习等文化活动,使玉林木偶戏的受众者增加,使其被更多人所认识和了解。
  (二)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有利于符合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市场和观众口味,满足现代观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当今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和古代时期早已大不相同,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是一个必然趋势,并且使玉林木偶戏从艺术形式上根本改变,在音响、舞台、妆发等造型方面融入现代流行审美,使之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还符合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市场。
  (三)玉林木偶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玉林旅游产业的发展
  推广玉林木偶戏文化,将之用现代科学技术形式按照当前流行的大众审美相结合进行创新,使其在互联网上被大众所熟知,产生“流量”,不仅可以促进玉林木偶戏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玉林也可以借助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旅游项目,以促进玉林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冬妮,凌亚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4).
  作者简介:
  林鹏宇,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付倩文,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方向。
  石政平,男,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 羌族神话作为羌族重要的民间文学,是羌族人民集体创作的成果,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对羌族女神“萨朗姐”的人物形象的剖析,从羌族多神信仰的角度去挖掘羌族社会中羌族女性主义影响及变迁,并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羌族女神的神话传说进行解读,从音乐文本的角度深入挖掘萨朗姐在羌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羌族神话;女神形象;音乐
期刊
【摘要】 罗志田的《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围绕近代中国激变世局中的读书人命运展开论述。其基于时代语境,重建张之洞、章太炎、陈寅恪等读书人的形象,通过探寻他们思想、行事的时代烙印,展现变动时代的丰富性与多歧性。该书在透析思想史研究与人物研究密切关系的同时,为今人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变动提供了思想资源。  【关键词】 变动时代;读书人;人物研究;时代语境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
期刊
【摘要】 在辛亥革命前后,为宣传革命所需,广东掀起了一场粤剧改良活动,“志士班”也应运而生。最初“志士班”并不被传统粤剧戏班看好,但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志士班”逐渐发展壮大,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十几年间省港澳就出现了三十多个班社。“志士班”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粤剧的改革,也对辛亥革命的宣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粤剧;志士班;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J809 【
期刊
【摘要】 我国当代文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基础建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不断激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修复与重建(即新时期),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體化转向多元格局。洪子诚教授将1949年至新时期的时间定义为当代文学前三十年。  【关键词】 当代文学;前三十年;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
期刊
【摘要】 《蝴蝶君》和《中式英语》是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具有代表性的两部戏剧作品,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中的两性关系及东西方文化差异。本文拟从两部作品中的东方女性形象入手,分别进行分析。黄哲伦笔下的两位女性都不再是从前美国作家作品中传统的东方女性形象,她们都从顺从、温柔的形象变成了敢想敢做、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展示了中国女性的进步。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东西方关系的变化,东方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加
期刊
【摘要】 虽然当代心灵哲学家们围绕着自我问题展开了激烈地探讨,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自我理论,但是争论的结果不仅没有达成统一的的结论,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自我问题的复杂性。现象学家们另辟蹊径,强调自我的现象学问题与自我的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要通过对自我的现象学问题研究逐步过渡到自我的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这一极富个性的“范式革命”不仅为科学地解决自我问题开辟了正确的路径,而且也有助于化解心灵哲学
期刊
【摘要】 朝貢和互市向来是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的羁縻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明末,由于女真族在东北的崛起,部分学者将女真族崛起归咎于明朝政府在羁縻政策上的失误,认为明朝政府在朝贡与互市制度上的管控不力促进了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进而壮大了他们的实力,使得女真族最终于东北地区崛起。但明朝政府对于女真族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优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明朝自建立以来就一直面对着内忧外患,内有各类大大小小的民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凤翔泥塑虎微信表情包设计为主体,首先分析微信表情包的概念、功能、使用对象、基本类别。其次从凤翔“泥塑虎”的图案、造型两方面研究了凤翔泥塑虎的特点。最后以“潮虎”微信表情包的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具体的设计过程,探讨了微信表情包创新设计应用思路。  【关键词】 凤翔泥塑虎;设计;微信表情包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随着文创产品的热度升级,市场上的文创产品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泥潭,为了打破目前文创产品泛化态势,在设计与开发之时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当下消费者与年轻人的购买需求,从客户体验的角度去进行设计、研发、生产,提高自身文创产品的竞争力与商业价值、审美功能,打造体验感强、富有个性的文创产品系列。  【关键词】 体验视角;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 阿伯拉尔是中世纪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他在《对波尔费留的解释》中,在唯名论立场上,利用古典辩证法,分析共相问题中共相与可感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其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提出了“温和唯名论”的思想主张。  【关键词】 共相问题;辩证法;温和唯名论  【中图分类号】B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44-02  共相问题即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