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设计;个体差异;
实践;应用;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3—0081—01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与作业这一活动密不可分。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设计数学作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优等生而言无非是机械重复,毫无乐趣可言,作业的价值也可想而知;对于学习一般的中等生而言,则是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困生”来说,极易出现抄袭现象,形成抵触或厌学情绪。因此,设计作业时,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比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学、好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要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可选其一、其二或全部完成,也可自己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二、设计数学作业应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放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拘泥于简单、机械、重复练习,而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位置”一节后,就让学生走出校门辨方向,培养学生的方位感,为学生的出行服务;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的车辆及家电或农户种植、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绘成统计图,然后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咨询等形式了解这一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自作年历;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结合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分小组测量,并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等。
三、设计数学作业应体现开放性
教师如果能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将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五年级(2)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编辑:谢颖丽
实践;应用;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3—0081—01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与作业这一活动密不可分。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设计数学作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优等生而言无非是机械重复,毫无乐趣可言,作业的价值也可想而知;对于学习一般的中等生而言,则是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困生”来说,极易出现抄袭现象,形成抵触或厌学情绪。因此,设计作业时,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比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学、好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要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可选其一、其二或全部完成,也可自己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二、设计数学作业应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放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拘泥于简单、机械、重复练习,而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位置”一节后,就让学生走出校门辨方向,培养学生的方位感,为学生的出行服务;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的车辆及家电或农户种植、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绘成统计图,然后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咨询等形式了解这一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自作年历;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结合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分小组测量,并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等。
三、设计数学作业应体现开放性
教师如果能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将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五年级(2)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