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教师靠什么“感动中国”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8日,央视播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名单。在2016年感动中国的10位年度人物中有3位老师的身影,他们分别是: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为艾滋病患儿撑起一片蓝天的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信的领跑者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工作经历,却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师!
  其实,盘点历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不难发现,几乎年年都会出现老师的身影。为什么,年年都有老师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什么老师最容易“感动中国”?他们何以感动中国?是什么戳中了我们的泪点?
  2016年三位教师“感动中国”
  支月英
  19岁的南昌姑娘不顾家人反对,只身离家坚守深山36载
  学校: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颁奖词:芳兰振蕙叶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36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坚守深山36载的乡村教师
  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教书,成为一名深山女教师。
  “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
  这些年,各级领导去看望她,多次提出给她调换工作,但她都婉言谢绝。
  2012年,比泥洋小学更偏远的白洋教学点学生家长,联名要求支月英老师去白洋任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成了这个教学点第一位公办教师。
  别的教师都是往山外走,可她却往深山里去,家里人很不理解,担心她的身体。但是支月英认为,“山里需要我!总要有人做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
  岁月如梭,支月英以36年的爱与执着,以培育深山两代人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诗篇。2016年,她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为老师的坚守点赞!
  郭小平
  医院院长的“爱心小课堂”,终为艾滋病患儿撑起一片天
  学校:临汾红丝带学校
  颁奖词:暖带入春风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12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爱心小课堂”终成“红丝带学校”
  2004年,山西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见艾滋病区几个孩子到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办起“爱心小课堂”,在这些孩子接受治疗的同时,能够让他们学习知识。
  后在各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挂牌成立。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渐渐地,这所特殊的小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来看望慰问住院治疗的患者和孩子们,学校也建起了综合教学楼,治疗条件和教学条件都大为改观。
  在郭小平6年的坚持和努力下,2011年,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纳入国民教育系列。 “红丝带学校”身份终于合法化,郭小平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这里目前生活着33个年龄不同的孩子,因为感染艾滋病,他们失去了父母、亲人,也因为携带艾滋病毒,他们在误解和歧视中被迫离开家乡。
  为艾滋病孩子办学校,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在争议中,靠着一腔热血,以及对感染艾滋病孩子不离不弃的信念,郭小平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这些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但是人们的意识还没有完全跟上,对于艾滋病的歧视依旧在我们身边蔓延。为艾滋患儿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是总有人要去面对、去带领,他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潘建伟
  在世界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
  学校:中国科技大学
  颁奖词:曙色满东方
  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在奥地利留学时,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1997年以来,潘建伟在世界上系统地开创了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领域,在量子信息论和量子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出的、具有国际广泛影响的成果。
  1998年潘建伟与爱因斯坦等21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一道入选了《自然》杂志物理学百年经典。
  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尽管国外很多科研机构极力挽留,但潘建伟像钱学森、严济慈、郭永怀等前辈一样克服困难毅然回国。2000年他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我只有一个单纯的身份,那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發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除了担负国家量子信息所研究工作外还是博导,他认为,科研和教学最大的不同是科研需要创新,保持在国际市场争第一。但教学是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和体会传授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讲授复杂的知识,他说:“学生了解越深刻,创造力越提升,我就会觉得非常高兴。这种高兴跟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工作是完全一样的。培养学生对永久增加科研动力非常重要。”
  为什么年年都有教师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回顾历年感动中国,几乎每年都有老师的身影,他们大多来自一线,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中国。
  为什么年年都有老师感动中国?为什么老师最容易感动中国?这背后体现了教师这个职业哪些特点和光荣?小编这就带您来盘一盘他们的“感动点”在哪里!
  1希望
  他們感动中国,因为给人以希望
  2015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化缘校长” 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大学,他还不惜一切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近10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80后”教师李灵,自筹经费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李灵为建学校已挪用家中20万元,并欠下8万元外债,她用微薄的身躯挑起孩子沉甸甸的梦想。
  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在梁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扎根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探因:他们在最崎岖的路上点亮了知识的火把,照亮学生的前程
  教师,从来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称呼——教书育人,以为人师。
  无论是“化缘校长”莫振高,“80后”教师李灵,还是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都在最崎岖的路上点亮了知识的火把,照亮学生的前程,给予学生最温暖的希望。每一个希望的接受者也终究会成为希望的传播者,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教师传播的希望种子所到之处遍地开花。
  2坚守
  他们感动中国,因为他们一直在那里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格桑德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西藏墨脱从事教学工作,为了劝学、为了孩子不停课、为了学生安全回家,她常常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因为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工作岗位,她常年不回家,连女儿都难见上几面。
  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支月英坚守深山36载。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她用自己的默默坚守绚烂大山几代人的童年。
  探因:为学生辛劳、为教育奔走,几十年如一日,个中辛酸谁人知
  为学生辛劳、为教育奔走,几十年如一日,需要的是恒心,付出的是心血。这些老师有着苍翠挺拔的骨干、有着迷人傲骨的风姿。他们的身上是沉甸甸的责任感,负重行走慢慢长路,营造一片天地成就学生的岁月静好。
  3舍弃
  他们感动中国,因为他们为教育而放弃的勇气
  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外交官朱敏才和妻子孙丽娜,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他们义务支教不拿一份报酬还积极为学校争取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山寨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云胡忠、谢晓君离开苍老的父母,离开成都的学校,离开物质丰富的城市生活,带着3岁的女儿到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
  探因:他们放弃的只是外物,攀得的是精神的家园
  或许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抛弃舒适生活的老师太傻太傻。但殊不知,他们放弃的只是外物,攀得的是精神的家园。
  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他们能够舍得,这便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4大爱
  他们感动中国,因为关键时刻做出了心的选择
  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停在路边的客车猛地向学生冲过来,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向前一扑,将车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压,导致双腿高位截肢。
  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5名幼童在房间里嬉戏误用打火机不慎着火,王茂华老师和岳父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却被严重烧伤。
  探因:他们满怀无私无畏的大爱,在危急中绽放出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都说,人在瞬间的反应直指内心,这是一个人下意识的反应。无论是张丽莉老师还是王茂华老师和岳父,他们都做出了心的选择。他们满怀无私无畏的大爱,在危急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5使命感
  他们感动中国,因为他们始终放不下自己的那桩使命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他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潘建伟留学后毅然回到祖国,成为国内开辟量子信息实验学科的先驱之一。201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郭小平为艾滋病患儿办起“爱心小课堂”,在他6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纳入国民教育系列。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探因:无论何时,都不忘使命
  或挑灯夜战,认真研究教材;或拖着病体匆匆走上讲台,从他们身上投射出每个老师的影子。他们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奉献的圣洁和伟岸。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自己的使命,为了自己的使命而奋斗。   学生心里话:什么样的教师让我终生难忘
  这些入选感动中国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使命感、用自己的大爱、用自己的坚守,感动了无数人。在学生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会让他们由衷尊敬、终生难忘呢?以下是记者做的一些调查访问。
  1.即使身体不好,他们也愿意分给我们一个微笑
  “大概是12月的一天,課间大家都在三三两两地聊天,我因坐在前排看见奶奶(老师年纪比较大)从外面打水回来。讲台距地面还有一个10厘米左右的台阶,我就看见奶奶扶着墙慢慢迈上左脚,再迈上右脚,定了一会儿才走上讲台,依旧是容光焕发地跟前排的同学们开玩笑。”网友师命衍这样记述了自己的大学老师。
  老师,感谢您即使身体不舒服,但还愿意分给我们的那一抹微笑。
  2.即使气得暴跳如雷,您却对我从不放弃
  “因为小学时候读的是民工子弟小学,基础不好。初一那年真是我读书经历中最难忘的一年。”吴华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时候,“语文、数学勉强还能及格,英语从来都是二三十分。当时我碰到的英语老师Y老师是个精瘦的中年男子,胡子拉碴,嗜烟,总是浑身烟味。那时候每天都是要默写什么的,歪七扭八的英文在我眼里简直就是天书,于是悲催的我天天课间和放学都要到他办公室待着。Y老师是个暴脾气,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暴脾气的人耐性却很好,尽管他每天对我都暴跳如雷,但他始终坚持着每天对我暴跳如雷。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单词根本记不住,总是滑溜滑溜地从我的脑海里跑出去。我那时候很厌学,很讨厌去学校,很怕见到Y老师,我觉得我读书生涯到此就结束了。但Y老师一遍一遍地带我读带我写。一开始是单词,后来音标、语法、短语等一点一点地教会我。后来英语三四十分、五六十分……直到有一次我考了全班第一,并且保持到初三上学期期末离校。”
  “这样一个暴脾气的人耐性却很好,尽管他每天对我都暴跳如雷,但他始终坚持着每天对我暴跳如雷。”这样的场景,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当时怕得要死,但多年之后,我们多么感谢老师您当时的不放弃,因为您没有放弃,所以我们也没有放弃。
  3.即使再忙,您也还是记住了我不经意的一句话
  “有天晚上高一化学老师把我和另一个课代表叫去办公室,给了我们一袋子桃和杏,都是去南部山区玩的时候摘的,让我们拿回宿舍给舍友们分一分。我记得她特温柔地笑着看我,说:‘前几天你不是说想家吗。’几天前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她记在心里,找了个机会,给我家的感觉。”王弯弯讲了自己这样的一段经历。
  “像妈妈”,这是王弯弯眼中的高一化学老师。
  老师,其实,我们总爱在日记中称呼您为妈妈,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您真的给了我家的感觉。
  4.即使我是个傻孩子,您还在鼓励傻傻的我
  或许,有些时候我们并不擅长学习的内容,但总有那么一些老师愿意相信我们能更好——“老边,历史老师。转了文科之后历史是我比较差的一门。高三拼命刷历史题啊,错好多就去问,再错好多还去问,信心都快被击垮了。老边可以感受到我当时很失落,所以每次去问题他都会鼓励我。也许是没那天赋,到了高考历史还是给我拉下很多分。但还是无比感谢老边三年对我这个历史傻孩子的耐心。”
  老师,感谢您,用您善意的鼓励温暖了我们小小的怯弱。
其他文献
近日,有媒体从北京交通执法总队轨道大队获悉,寒假期间地铁站内儿童乞讨现象加剧。经调查发现,这些“童乞”许多由成年家属有组织性地带来北京乞讨,乞讨致富的“生意经”里,儿童成为重要一环。  在文明社会,行乞一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之举,但倘若靠行乞谋利则不为法律和道德容许。儿童参与经营性行乞,沦为乞讨致富的工具,在引起社会沉痛反思之外,更要找出幕后的推手甚至黑手。  这个寒假北京地铁站的儿童行乞者,多
期刊
很多时候,人们在事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高原期”,再怎样努力都难以取得突破。老师的成长道路也是如此,骨干教师的成长容易停滞在“高原期”止步不前。  其实,很多骨干教师的“高原期”无法突破皆因丧失倾听的能力所致。  因为倾听的缺失,骨干教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陷入成长的泥沼中  成为骨干教师之后,有的人再也止步不前了,原因在于,一些人的心态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倾听意识逐渐减弱,倾听行为变少: 
期刊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昆明成功举办。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孔子学院既是中外多元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深化各国友谊的桥梁。  “我爷爷的哥哥曾经是‘飞虎队’(援华航空队)的一员,他在中国昆明待过3年,在二战期间,通过驼峰航线运送物资帮助中国抗战。我是听着‘飞虎队’的故事长大的,我们一家人对中国都有很深的感情。”美国华美协进社社长贺志明(中文名)参加了本次大会。贺志
期刊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这是被誉为教育“达沃斯”的孔子学院大会首次来到西部省份,无论是对塑造更加创新、包容的孔子学院大会形象,还是对推动云南从开放的“末梢”走向“前沿”,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次推动多元文明交流的大会。本次大会以“创新、合作、包容、共享”为主题,有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孔子
期刊
新学期开学,不知道老师您的心情怎样呢?  “其实对于开学,我是又期待又害怕,期待是因为又能够见到班上的孩子了,而且经过一个假期的调休也有点坐不住了。害怕则是因为自己又要开始‘陀螺’式的生活了——每天早早地就起床了,到班上就要开始看自习、管纪律,除了班主任的工作,一周还要给学生上十几节课,更不用提批改作业之类的。间或有学生调个皮,惹出点事,简直觉得自己心脏都快受不了了。”一位老师这样说道。  不知道
期刊
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云南大学、昆明学院等高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紧紧围绕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实施全员参与国际化工作模式,结合学校定位和实际,创新国际化发展路径和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云南大学:推动孔子学院转型建设  作为云南省承办孔子学院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高校,云南大学将孔子学院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探寻孔子学院的转型
期刊
“国际化”对当下的中国大学来说是个热词。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周荣近日在会见老挝驻昆明总领事坎蓬·冯桑迪时表示,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的显著特征,也是对一所大学实力水平评价的重要维度。  近年来,云南普通本科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各高校有序推进云南教育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云南各高等学校的教育对外开放已具有各自的显著特
期刊
一项国际间知名的学生学习能力测试“PISA”2015年度的结果于欧洲中部时间2016年12月6日上午公布。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S-J-G,China)总分位居第10,名次较过往大幅滑落;新加坡学生的总分则取代中国大陆,位居第一。  在本轮“PISA2015”测试中,中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学生受测群体,在数学、阅读、科学等三门测试上的成绩分别为531分、4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常州一位家长发帖称,家里有个一年级的小孩,每天回家都要帮孩子检查、批改作业,并提出质疑:这种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该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起很多家长共鸣。  常州这位家长反映的情况绝非个案,甚至算不上新问题。首先必须指出,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并不符合各级教育部门的规定,违背减负精神。而谈到帮孩子批改甚至完成作业,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颇有微词。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作业量
期刊
“‘三五’期间,我校确立了‘一主两翼’的发展规划,教育国际化作为‘两翼’之一,被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殷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无独有偶。“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也被昆明理工大学列为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就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昆明理工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党委书记张英杰表示,实施国际化战略,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昆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