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本人初步探索出一条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路子。以下简单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背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视听结合,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堂多媒体语文教学课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要取决于对状态信息的掌握。状态信息应包括基础状态信息和目标状态信息。基础状态信息主要是用来评定内容的难易、多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媒体状况、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等因素。这些状态参量正是成为多媒体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实现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及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以下是笔者对某些误区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1、为用而用。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
  2、课件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
  按照全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但教师在注重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设定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要学生按教师的“圈套”发展,就得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这种课件的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何谈提高?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教学更乏味的了,谈何来的探究式教学呢?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改精神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那么,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是指日可待的。相信语文的教与学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其他文献
<正> 猕猴桃起源于我国西南部长江流域,绝大多数原为野生资源。其果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多种药理功能,也可加工成营养保健食品,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题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分析错题一方面能够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元素周期律虽然属于记忆性的知识,但是因为涉及的元素物质种类非常丰富,所以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对于元素周期律知识的错题,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建议改进教学。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 错题 研究  一、问
草莓红蜘蛛综合治理策略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林坚贞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池燕斌,翁志铿草莓是一种新兴的创汇果类,亩产一般750-1000公斤,上市期在批把之前,被誉为迎春佳果。它果实红味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我们要做到在每一堂课上都要,让学生有所进步,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果做到有效影响学生的发展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吧。  树立目标意识: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
【摘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显示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实现了生命的完整性、独立性、生成性与开放性,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了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语文课程生命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 生命教育 途径  0.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主要是为了达到珍爱生命的目的,实
随着文化强国进一步的推进和落实,有关青少年思想品德旧的课程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建立一套新的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
本文从产业、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提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中职历史教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精神品质、美育及抗挫折情感等;它对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形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历史 情感教育  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稳当的态度体验,教学过程中它是非智
【摘要】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语言,然而中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能摆脱本国固有的思维意识,大大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力求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工作长远发展的可靠途径。  【关键字】高职教学
<正> 锥栗亦称榛栗,原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大多作为林木栽培,其中作为果树栽培的大果锥栗目前局限于闽北浙南山区,多数行嫁接繁殖,成为当地珍稀特产。就浙江来说,已有1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