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破狗熊惊杀人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g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读书人推荐一部小说。
  如果您读闲书不仅是为休息已经够累的脑子,也不是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倘若您有小楼的话,而且能耐受长篇,我建议您读一读《故乡天下黄花》。
  我先要说这部小说的短处,以便您更快地决定是否要看这书。
  小说的文笔不够好,也就是段落构造之类,遣词造句之类,反映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不算很高。有些地方我能感觉到作者已经很着力去写,却还显得欠火候,大概是“灵气”的问题。这带着引号的灵气并不都是先天就有的,继续操练下去,会有大提高。要命的是另一些地方,很明显地是作者的不经意,拉大车拉出了毛病,便让人恨得牙痒。
  现在的版本,错字不太少。是不太少,和时下的多数出版物比,不算多。虽然出版界有“错是绝对的,不错是相对的”之说,连当年不敢有人以为会出错的《毛泽东选集》也在新版本里打了补丁,也还是不错的好。尤其几处很扎眼的错字,编辑或校对为什么看不出,教人费解。
  小说中的一些明显或不明显,但到底是生硬的注释或注释性的文字,至少有一部分多余。这不单纯是技巧问题,不能归到“文笔不够好”当中了事。小说都是涮人,但作者心里得有个数,明确自己涮谁,是涮羊肉还是红油火锅;不要,也不必存了一勺烩个“全家福”的打算。
  有这么多毛病,《故乡天下黄花》仍旧是近一年来我所读到的最好看的一部中国小说,它的长处,远比短处有份量得多。
  这部小说不媚俗,也不油腔滑调,作者用朴素的构造,简单的词汇,说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话,仿佛算不得长处,从初级的逻辑讲,文学作品能立得住的要素之一就是说作者自己的话。但是,我相信时下读书的人,绝对多数已被撵着超越了初级,很知道别的作家们时常说的算什么话。
  这部小说是小说。没有“生物场”和“熵”的效应,也不利用“集合系统”“控制论”。作者以传统的形式,平实的角度,讲了个视角独特的故事。不玩儿自己和读者们弄不太明白的花花哨哨东西,其实是很大的长处。于是,大背景下的一群小人物演得尽兴,要戏核有戏核,要戏肉有戏肉,读者读着,即使有点儿累,也不至于读不下去。
  这部小说不小。长篇小说都一律地追求场面和跨度的大,能将盘古开天地到美中苏三角弄进一个本子里的人,挺多。可是,真正如这部小说这样由大处着眼,从大处着手的,至少被我读到过的很不多。每临大事有静气,然后,说破英雄或者狗熊,都能惊煞以及惊杀人。
  《故乡天下黄花》的长处和短处,尽在于作者的大处着眼和大处着手。
  小说开始是袁世凯称帝后的那个腊月初四夜里,结尾一段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五年。时间有六十余年,空间则放在马村这“连挂村公所牌子的正经房子也没有”的小地方。
  小说共分四个部分,题目分别是
  ——村长的谋杀·民国初年
  ——日本人来了·一九四○年
  ——翻身·一九四九年
  ——文化·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
  每一个部分,在正文之外,有前言或者附记,这些故意不要插到情节里去的,简约的缀文,有相当一些是实在耐看的大笔。没有“跃进”这似乎不可少的部分,“翻身”之后就闹“文化”,是又一处大笔,显示出作者营造大结构的能力,遗佚得好。
  读《故乡天下黄花》,教我想到曾经在美国折腾了一阵的小说《百年》。这部写给二百周岁的老祖母美国的长篇,出版后叫好声和喊打声都够响亮。在那种和中国反动着的社会,因小说的内容引得人展开大批判,太不易了,能搅和到被“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也印上一版,更是不一般,足可见这小说的社会效果(不是文学成就)很有些非比平常的道道。
  但是,我想到《百年》并不是发现《故乡天下黄花》复制了那个不断地在马背的世界上迁徙着的赶牛人故事,或者哪部分情节,某一种情绪;我甚至以为《故乡天下黄花》的作者未必看过这本已流行过去的书。我想到的主要是当年劈头盖脑地颁给《百年》的评论:
  
  “作者用他并不好用的打字机,替我们画了一幅多么可怖的图画。
  “没有天堂和地狱了,然后,他又告诉我们——也没有人。
  “不仅是我们的过去二百年有多可怕,作者在说:看,我们有多可怕。”
  
  看一本书想到另一本,推荐至此为止。差不多全是闲扯,空洞得可怕。
  好在《故乡天下黄花》已经说破狗熊,实实在在的话早已印在这部您可以当“村史”读的小说里等着。
  ——我不认识作者,更找不到马村。一部《故乡天下黄花》,却分明是我生活过几十年的那“村子”的历史,这大约就是一切闲扯之外最重要的了;读过《故乡天下黄花》,您大概能同意这话。
  
  (《故乡天下黄花》,刘震云著,载于《钟山》一九九一年一、二期)
其他文献
随着历史哲学由思辨性转向分析性、批判性,史家主体在历史认识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自古论史家素养者,必曰素心、二善,史才“三长”,似乎具此诸途,一代良史便呼之欲出。清代非主流史家章学诚以为“犹未足以尽其理”(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内篇五《史德》,浙江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版。文中均引自此版本,以下只标篇目)而提出“史德”论,引起后世史家高度重视。读罢《文史通义》,我们很清晰地发现章
做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包括搞舆论,做宣传,常常会碰到的一句话是:知识分子成堆。照过去习惯的看法,这里,那里,知识分子一成堆,问题一定复杂,事情一定邪门。于是,凡是成了“堆”的地方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六十年代初文化部有“犁庭扫院”之举,之后则工人、解放军进驻,都是要解决这个“堆”的问题。  “堆”何以可怕?想来是担心“堆”进而成为“团”。其实,知识分子怎么能成得了“团”?表面上,一大“堆”知识分子聚
世界的热情  2014 年6—7 月,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大战在巴西举行,在这一个月里,全球进入“世界杯时刻”。不管你是真球迷还是伪球迷,都为足球而疯狂吧。  俄罗斯 · 斯塔夫罗波尔  普京视察  6 月18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进行工作视察期间,参观了一家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主席皮亚诺夫陪同普京总统走进田间,并介绍了冬大麦收割的情况。  俄罗斯《农业合作社法》规定:“农业合作
一、宽容的悖论:文化多元主义的挑战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的政治理念,或许首先进入人们脑海的就是自由主义。然而,自由主义在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在美国的政治想象和实践当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法学家保罗·卡恩(Paul W. Kahn)在《摆正自由主义的位置》(Putting Liberalism in Its Place)一书中即着力回答这些问题。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自己无比
这些天,在无锡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的国家体操男队教练邢傲伟有些郁闷。父亲节快到了,他却依然还没有选中一件合适的礼物。  傲伟成长在单亲家庭,4岁时父母离了婚,他随妈妈生活,从此后,在傲伟的脑海里,“父亲”的概念渐渐模糊起来。直到2003年那个炎热的6月,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和相处一年的男朋友订了婚,几天后会来北京。通话结束的瞬间,抬头看看日历,他突然发现母亲订婚的那天,正好是父亲节。  傲伟心头一
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的《废墟中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不是一本可从教育管理专业角度来评价的著作,他的专业领域是比较文学,生前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而关于大学体制这样一个话题,正如乔纳森·卡勒所说,往往是大学中那些退了休的行政管理者才有资格去说的,但是,也正如卡勒所注意到的,出自那些人之手的同类话题的书,一出印刷厂,就只能在书店的
王炎先生在《毁灭与救赎的神话》(二○○六年第四期《读书》)中说:“使这个当代神话和寓言有正当性的神学根源就在犹太教的经典《旧约》之中。”这里用《旧约》来指代犹太教的经典是不准确的。第一,犹太教的经典不仅包括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还包括“第二经典”《塔木德》等内容极其庞杂的其他文献。第二,犹太教不承认基督教的所谓新约,尽管基督教的《旧约》部分大致相当于犹太教的第一经典,但在内容及编排上还是有一定
这是一个到处都充斥着批评与批判的时代。各路“公知”活跃于网络微博,兜售着关于民主、人性的神话;韩寒们以戏谑而慧黠的文字,嘲弄着当下社会政治的种种困窘。这个时代泛滥着批评,理论要多思辨就有多思辨,言辞要多激烈就有多激烈;可是当我们从思想的交锋转向社会现实,却发现普通人的生活正在越来越沉重,未来正在变得空前不确定。  周志强教授《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正出自对眼下中国
若要论2012年绿茵场上进球最多的球员,那非梅西莫属。不过,阿根廷人的光芒并未将其他球星完全遮盖,瑞典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以下简称伊布)在2012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也许前几年,全世界的球迷和媒体还在为梅西和C罗谁是“世界第一球星”而争论不休,但2012年过后,在很多人看来,伊布已经具备了挑战两大巨头的可能。  出生于1981年的伊布已经年过30岁,按照足球的规律,在前锋的位置上,过了而立之年的球
格非曾是八十年代大陆先锋小说的健将,成名作是一九八七年的《迷舟》。这个中篇小说以民初军阀战争为背景,写一场不明所以的军事任务和情欲冒险。凄迷的背景,神秘的巧合,出人意表的转折,格非笔下的历史如此曲折隐晦,裂痕处处,以致拒绝任何微言大义。相对的,历史也因此涌现各种可能,成为一种诱惑,一种充满隐喻的诱惑。这诱惑挑逗格非的人物和读者寻求真相,却也埋伏着挫折和凶险。  对格非而言,以小说书写历史无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