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韵土楼情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安上坪古楼文化村,这里拥有明万历年间所建三座“品”字形排开的土楼:齐云楼、昇平楼、日新楼,人称“万历三楼”。有历史赞歌曰:“云山东野地,历世几春秋。……风不摇兮雨不漂,山长青兮水长流。往者过,来者续,前在创,后者守;守亘古与来兮,咸乐此山丘。”让我们踏歌去追寻那悠悠古韵吧。
  台阶之上雄踞小山的那座土楼,就是出自唐朝名将郭子仪后代之手的岱山齐云楼,记录了南迁中原名族在闽西南开建土楼的地理渊源和伦理思想,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是福建第一座夯土式建筑结构圆土楼,为目前发现有碑刻记载的世界最早圆土楼建筑,有“楼母”之美誉。这座罕见的山上土楼四面围拥黛色山峦,不同时代砌就的横条石、角石和碎瓦夯土墙,见证其峥嵘岁月。
  踏上石阶,往左沿着土楼外墙漫步。墙基石含有铁,呈现锈红色,更显“楼母”的神秘和古老情怀。看,这里一条巷子通向楼内大院,这是“生门”,对面是“死门”。为什么有“生死门”之别?有故事哦。我们先参观一下,看,场院呈椭圆形,古风犹存。整座楼有26个单元,每单元都有门厅、小天井、楼梯,既注重个性化私密空间,又关注大家庭聚合空间的科学性。跟我来,请欣赏这个单元厅堂的对联:明月当头饮长虹;百花争向艳阳红。横批:万众面皆春。无限美好春意,土楼曾经的幸福生活惬意浮现。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生死门”的悲壮故事。话说这幢土寨,竟跟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大有关联。清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二十一日,左宗棠命令漳州镇总兵罗大春等率领千余大军,星夜围攻齐云楼,经过两三昼夜的惨烈鏖战,杀死太平军战士郭凸、郭好等人300余。左宗棠写了一封报功奏折,有《左文襄公(宗棠)全集》奏稿卷十六为证。左宗棠笔下的上坪村“山径崎岖,间道杂出,林深路窄,地势极险”“村中旧有土寨,周围约半里,高四五丈,垒石为墙,排开枪眼,形势险峻,俨若一城”,再现清末齐云楼的地理环境及威风凛凛的气派。楼内勇士据楼抗击的场景让人动容:“总侍楼高寨坚,死拒不出,密布枪砲子如雨注,官军阵亡三员名,受伤二十四员名”。这最早的圆楼已然有惊人的原始保护力,楼存人存,楼破人亡。而齐云楼不免遍体鳞伤。我们已站在正大门,你们抬头看,头顶有“齐云楼”三个飞扬的红色大字。仔细瞧,正门左侧的楼墙还留有被炮摧毁、修补的痕迹,“古”从中可见。
  据说危在旦夕时,楼外射进一支带纸条的箭,上书:“罗大春已调土炮两门,明日击破楼墙,请速突围。族亲郭某某具”。原来这位郭姓清兵不忍同姓族人受屠,冒死告知。楼内后生郭凸、郭好想出“声东击西”之计,造成向东突围的假象。罗大春果然上当,加强防守东门,并炮轰南门。郭凸、郭好带着其他乡亲冲出西门,拼出生路。东门的勇士全部殉身。战后,乡亲们收殓殉难的烈士,抬出东门,祭告英魂。后又重修楼墙,把东西门各改称为“生死门”。婚娶西门进,丧葬东门出,生死有别,逢凶化吉。齐云楼从废墟中重振雄风,在福建土楼文化史上谱写了一曲绝唱。
  齐云楼外还有一宝。我们往门左边走。看,那就是传说中的“旺子亭”。亭里的立石形似牛鞭。据说楼内空地似卧牛,故称“饱牛睡地”。相传建楼时,有工匠嫌立石碍事,要凿断,凿到第四孔,楼中一孔供饮水的深井冒出血水,才知这立石是“牛鞭”,即建亭保护。从此,这一带结婚拜堂多了抚摸“牛鞭”的习俗,祈求婚后子孙兴旺。神奇的故事吧,据说很灵验哦,想求子的游客可以去抚摸!
  我们接下来要探访的是宝山村昇平楼。“昇平楼”楼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楼主纪念昇平公主;二是这里原名为昇平,故取地名为“昇平楼”。
  你们看,眼前这座土楼有什么特别之处?对,它也是圆楼。不同的是,它是福建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外墙用花岗岩石条砌成的土楼,其特色是土笼形,为条石封边中为土烘。石头特有的坚硬秉性显出壮观毅然的气派,不愧是“土楼碉堡”。大门上嵌着“昇平楼”石匾,刻有明万历二十九年建。走进去看一看。站在偌大的场院里,石墙、石埕、石条、石柱,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好像走进充满光辉与荣誉的古罗马竞技场?荒凉、沧桑、厚重一并袭来,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昇平楼坐东北,向西南,是单元式圆楼。天井是用条石纵横铺成八卦磨盘状,很有一种“山寨藏古楼,明宅蕴奇幻”的风格。从残留的建筑推出楼外环三层,内环一层,共40平间,分20单元,有居室120间。单元一层设有“藏兵洞”,二楼设有竖石条窗,三楼开方形窗,各单元门口有一米多宽的环形通廊。倚外墙建有“楼耳”。楼外有三米多宽的外环廊和楼堡。好奇城墙上的“藏兵洞”,可藏身一试,与石城墙最佳合影。城墙中还嵌有石垫和石钉,知道作用吗?对,巩固城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见一斑。
  楼门边这个单元里有个长方形木匾引人注目,上书三个红色大字——种德楼。“种德”意为布德。施恩德于人,可见明鼎盛時期,楼内道德深厚,民风淳朴。据载,这里民族文化气息浓厚,每年春节,楼前埕都要举行敬神“踢火”盛大活动,大伙抬辇轿,举彩旗,舞龙,闹狮,绕楼三环,敲锣打鼓,鞭炮连天,热闹非凡,并请芗剧团演戏三天三夜。这习俗延续至今。楼内残留石柱中左侧第一根刻有“五代流芳广圃里”的字样,可见楼内曾经五代同堂、其乐融融。虽如今人去楼空,但楼仍具有其意义,保护它在所不辞。
  游完这两座土楼,我们再去庭安村一个绝对可以发呆的地方。神秘吧?让我们在桂子飘香、修林茂竹中拾级而上。“日新楼”的牌匾就在眼前。门前石砌的平台上左右各一座旗杆,表示出过一文一武两举人,相传文举人后来又考中进士,所以代表文的旗杆更高更大一点。日新楼为南宋状元邹应龙后裔所建,主体依山而筑,是福建最早的城堡式土楼,也是第一座大院式土楼,它占地面积为福建土楼之最。楼主邹孟都三十一岁中秀才,五十一岁中举人,五十七岁考官,他的不懈努力和求知精神是读书人的表率。看一座楼,除了看它的建筑价值,历史意义,还有其精神。
  走进山门,占地近十亩的“日新楼”整体气势和布局呈现,这座亦楼亦寨的方土楼遗址让人欢喜让人忧。望进去,楼体已经坍塌,昔日恢弘的家势已不复存在,但残留在大地上的残垣断壁、门匾石柱无不诉说着主人曾经辉煌的家史。蹲下来,就连地基石上都刻有浮雕,显出华丽的气质。断墙侧面依然可见土夯墙体内的竹片,古人的智慧无处不显现。处处如圆明园遗址般,散发让人迷恋的残缺美。
  看,从楼前台阶到后院丛竹,从门侧碑记到废墟花草,这座楼曾经的辉煌不断涌现。它是闽南山区明代官员后花园的代表。楼奇且大,有四进三条街……按照地理先生说,楼坐西面向东,为长方形平房式建筑,远看像座楼,正中楼大门口埕象征“官印”,走下台阶下埕象征“印台”,又被称为“最有官府气质的土楼。”入门右侧一溜平房仍留有部分,据说是下人房,可看出先前的气派。一前一后两条街道之宽之美,一根根石柱石条之荒之奇都令人心生悸动。夕阳正好,斜照在这片大院,门柱、石槛、残墙、地基等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野花明媚,草木静谧,生发空灵意境,令人沉醉。那你们就随意走走,发呆一会儿吧。
  看惯式样单一,装饰艳俗的土楼,再在山林翠竹中遇见这三座气质清雅,独具韵味的华安土楼,你是否觉得颇有不一般的意味。它们展现建筑的奇迹,残缺里深藏着历史,清新里隐匿着心事,是镶嵌在华安这幅恢宏的土楼历史画卷中的璀璨明珠。
其他文献
我回想起来,小学阶段,放学后几乎从来没有直接回家过。可以说,放学之路就是快乐之路。  那时候,放学路上的我们,背着不重的书包,沿着街道两边的骑楼,踏着不规则的石板条,三五成群,一路叽叽喳喳,欢声笑语。即使是独行,也是令人欢喜的。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小朋友放学要排队时,感到很惊讶。  那温暖而有趣的沿途,充满了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给我们极大的快乐。我睁着好奇的双眼,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对我来说
期刊
家里打小最贵的交通工具,莫过于那辆老式摩托车。  “坐好了吗?”摩托车后座上的我和母亲点点头应了声“好啦,出发!”父亲随即左手抓住离合器,娴熟地抬起左脚,踩两下挂挡,右手一转油门,迎面就吹来一阵凉爽的风。  自打我有记忆开始,我家就以卖菜为生。摩托车是载货的工具,换了一辆又一辆,仍旧不改它在父亲身边的地位。农村道路的坑坑洼洼以及长期运载大量蔬菜,摩托车很快就滋生了咿咿呀呀的咯吱声响。那时候,家家户
期刊
雨随风潜入夜。夜无声雨也无声,风萧萧薄衾不禁凉,开始有了些许秋意。  晨起忙碌的人们在出门时,对这场夜里来白天去的秋雨会意了一下:哦,下过雨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忙碌的人们大多不会有太多心思去关注这一场秋雨。它除了让道路湿滑,出行更为不方便以外,或许空气会更为清新一些吧。至于那些还没来得及凋零的树叶显得光亮新鲜了不少,还没来得及枯黄的草色也如梦方醒,错估了即将到来的季节之冷峻,再次伸了伸腰,打点起精
期刊
2017年的8月末,秋老虎依旧肆虐,我们一家顶着南方的烈日,在阔别十多年后,来到龙海市角美镇的龙佳山庄,续我们的岁月之缘!  关于游玩,大部分人有个习惯:这个习惯,估计主要是为了一个表面的象征意义,就像孙悟空翻身来到如来佛的手指肚下并撒泡尿以示“老孙到此一游”一样——都喜欢在那个景点招牌前合照。以后,只要瞧着照片,便永远牢记,也永远不用再去:因为,我已经,去过了!  我却喜欢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某个
期刊
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过四五公里的山格侯山,和我似乎存在咫尺天涯之讳。已过耳顺之年的我,此前脚步从未造访过它,只偶尔远眺过这座高也就百把米的小山岗。但即便只是不经意的远眺,侯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山上的巨石比邻,怪石遍布。那些石头仿佛都具有生命一般。像飞禽的,扑腾着翅膀欲飞;若走兽的,好似觅食过后在树下安卧,任凭此起彼伏的鼾声,与山上紫云岩寺的晨钟暮鼓一唱一和,把整座山衬托得更显幽静。自然,
期刊
漳州华安是一个山高水长的地方,素有“北溪明珠、生态名县”的美誉。  九龙江北溪贯穿华安县域全境,蜿蜒境内107公里,浩浩荡荡由东北向西南而去。县内水资源丰富,大小溪流均匀密布,浙溪、赤溪、温水溪、罗溪、仙溪……水道曲折,天然落差,水流或灵动或激昂,云雾缭绕,草木苍郁。  华安境内山岭耸峙,群山重叠。由贡神峰、麒麟峰和三畲峰三座紧紧连在一起的山峰组成的贡鸭山山径深幽,怪石累累,特别是那天然动物石奇观
期刊
(一)  华安县九龙江北溪,贯穿县域全境,蜿蜒境内107公里。大家看,她时而穿山谷破崖壑过石涧,涌进滩险,渡过濑急;有时又缓缓地在大水潭边漫流回旋,清水碧蓝缠绵;金沙晒在滩上平铺直缓,闪烁着金色的光辉;她有时又似一位被激怒的大小姐,为发泄胸中怒火,劈空怒吼;有时又像小家碧玉,温顺委婉,含羞藏于闺房而含情脉脉。这里充满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长河故事,这是一条让人遐想着是从天际流淌过来的史话,也是一条
期刊
欢迎朋友们来到山清水秀的华安,参观游览福建土楼之王——二宜楼,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二宜楼的概况。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竣工,历时30年方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二宜楼是一座大型圆土楼,其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是中国夯土建筑的一大奇迹,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8
期刊
一  我曾一个人在动车站看书,在一群看手机的人群中看书,有点外星人的味道。那是从长汀采风带回的杂志《古韵汀州》,一本县级刊物,封面上是路易·艾黎年轻时的照片,背景是长汀古城楼。这背景与艾黎多么融洽,血与肉的融洽。路易·艾黎,这个尽其一生在帮助中国抗日的外国人,这个跑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新西兰人说:“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于是长汀人感激他。我的眼睛湿润了。不过我即
期刊
花生于我的家乡来说不是特产而是土产,许多地方的农作物都有花生,所以这一产物虽然好却并不稀贵。在市场上花生往往以几块钱的价格贩卖,而且个个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粒大饱满。自小在花生味里长大,家乡的花生让我觉得像一位年老的长者,我们洞悉彼此;倘若是在异乡看到花生,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熟悉又亲切的感觉像流水一样滔滔入心。  在城里遭遇花生是常事,上周五路过罗锦桥的大榕树下,一辆24寸的大自行车驮着两个竹篓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