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史探究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自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经常会运用教材中的科学史材料进行探究,不再单一地追求知识目标的实现,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越来越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是笔者在教学与听课中发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对科学史材料生搬硬套、教育功能挖掘不够、定位不准,价值不能充分体现;教学形式单一、呈现材料过于频繁,学生参与度不高;设计不合理,使学生的思维脱离了科学的探究过程……要想避免以上问题,基于科学史探究的教学应该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热热闹闹的课堂就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成了“伪探究”。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策略
  科学史上的一个小故事往往就是探究的兴奋点,比如“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王致和的臭豆腐”等。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为学生的质疑和探究做好了“预热”。有时在结束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后,教材中的“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等内容都是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阅读好材料。在探究过程中,及时的交流、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追溯科学史,其辩证、对立冲突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都是建立正确科学观不可缺少的部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形成主动、积极的探究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是基于科学史探究不可忽视的策略。
  二、实验重演、活动实践策略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实验。科学史上许多典型的实验是生物学家智慧的结晶,包含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简单的、经典的实验在教学中就可以重演,譬如笔者在教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就用小麦的胚芽重演了达尔文、詹森、拜尔等实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还安排了不少与科学史探究相关的其他活动,“人类红绿色盲”的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模拟实验、“遗传密码的破译”的类比分析、“DNA分子结构”中模型构建,等等。
  这些实验和活动,有时作为探究的线索贯穿始终,有时是探究的一部分、解决某一教学难点,亲身重演实验、参与活动使得探究具有参与性、真实性、挑战性。
  三、“资料分析—问题讨论”策略
  基于科学史的探究实际上是一种模拟的科学研究,更多的时候,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是科学史上的研究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思维探究是科学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形式。
  “资料分析—问题讨论”策略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的教学,教师应当按时间线索呈现“酶的发现史”上的研究资料:巴斯德和李比希关于酒精发酵的争论、毕希纳的“无细胞体系”实验,萨姆纳、切赫和奥特曼的研究成果。以“资料分析—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逐步揭示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酶的概念。再如:“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中梅赛尔—斯特尔的实验,因为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资料、展开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该实验能否定“全保留复制模型”吗?可以排除“弥散复制模型”吗?实验结果支持哪种DNA复制模型?如果实验继续进行,让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再繁殖一代,提取DNA进行CsCl梯度离心,结果会怎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测DNA的复制模型。
  四、适时渗透和完整探究策略
  前面提到的种种适时渗透策略,可以有效地展开教学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科学史探究有时可以引入完整的探究案例,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
  完整的科学史探究一般具有缜密的线性思维和严谨的探究环节。比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的思维轨迹就是“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资料的组织和呈现就应该以此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史重演的每一个“节点”,从现象到本质逐渐深入,否则探究中反映出的逻辑思维会出现“空白”和“跳跃”。从环节来看,探究从“与向光性有关的部位”开始到“感光部位”、“刺激的属性”再到“刺激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关系”,几乎每一步都具备完整的探究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精细地进行安排,不同的节点有所侧重,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把生命科学史与探究学习整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完美统一正逐渐成为基于科学史探究教学的更高追求。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如下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当前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也是主要的。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渗透需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与人合作
在建国60周年前夕,温总理视察教育时强调:教育质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时候,教育要转向质量内涵发展,从就学机会的公平到教育质量的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以前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城市重点中学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大多数优生涌向城市重点中学,而后进生留在了农村中学。因此,要全面推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各时点颅内血浆氨基酸浓度,以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复温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靶控输注异丙酚(1~2μg. ml~(-1)),B组(n=20)恒速输注咪唑安定0.10~0.20mg. kg~(-1). h~(-1)。术中依据SNA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应该是相互辅助,不能分开的,所以说,如果要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的话,还要和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课改形势下,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教育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民族甚至这个国家教育的走向。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搞好生物教学呢?我把探究性学习引入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探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党政机关干部是廉政建设的主体。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对于把廉政工作引向深入是极为重要的。为此,笔者对钟祥县各乡镇和县直单位部分机关干部在廉政建设中所处的心理状态进
一 《石室山》詩與石室山rn謝靈運《石室山》詩云:rn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坰郊.苺苺蘭渚急,藐藐苔嶺高.石室冠林陬,飛泉發山椒.虚泛徑千載,峥嶸非一朝.鄉村絶聞見,樵蘇限風霄.微
期刊
作为一名中职校学的一线数学教师,深知上数学课难度。研究教法、提高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都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