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镜(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 费
  “上学还差多少钱?你别怕
  我缝缝衣服  再摘了棉花攒给你”
  我的外婆穿着浅蓝色短袖刚从玉米地里钻出来
  她额头上沁满了亮闪闪的汗水
  那一年  我的外公没有逃过爱情的围追堵截
  那一年  我的外婆还是一个勇敢而坚韧的少女
  那一年  那个勇于追求爱的女孩  在田埂上
  选择了她的命运  她一生的责任与负重——
  从女孩到女人  外婆用黝黑的土地和勤劳的双手
  帮助外公完成了学业  又拉扯大三男四女
  后半辈子  夜以继日的劳累拖垮了她
  使她瘫在床榻  长卧不起
  命运的公平没能战胜肉身的因果
  关于幸福  她没能得到任何应有的回馈
  彼时她的外孙女尚且年幼  不懂命运的劲力
  关于感恩与悲悯  她还需要缴纳人生的学费
  子孙们的出生  代代与外婆密切相关
  但她的死亡  却离子孙们那样遥远
  要等到多年以后  在长长的铁轨那头
  我才能感到故乡的田埂将心头越拉越紧
  外婆的笑容就是那根细线  紧绷我心头愧悔的血痕
  梦里还是童年的午后  时光缓慢  迟钝  又滞重
  见外公不在  伴随着电视里的女驸马  外婆努努嘴
  “你掀开我的床垫子  下面有一块钱拿去买雪糕”
  彼时我以为那样的时光是永久的
  不知道时间会越跑越快  越跑越远
  不知道我们与最亲近的人也会分散在彼此的命运里
  不知道所有的现在都会消逝  成为过去的回忆
  更不知道  有些回忆  终将成为终生无法偿还的债务
  对于病榻上的老人  这个我称之为外婆的人
  我也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过一次对于她的迟来的爱意
  外婆  你走得实在太急太早了
  你怎么就不等着我长大呢
  时间之镜
  我的房间里有很多镜子  各式各样的镜子
  书架里红色塑料镜框那把  是十岁的
  写字台上的金属小圆镜  是十八岁的
  化妆包里的青花瓷方镜  是二十一岁的
  地板上立着的木头穿衣镜  是二十五岁的
  二十六岁  我在床头放了一把带灯的夜视镜
  二十七岁  我拥有了一张梳妆台
  和梳妆台上的鸡翅木雕花圆镜
  每当我的容貌有了明显可见的变化
  我就多了一把镜子  流动的银色的镜子
  水银一样的镜子
  它们有时空着  就像一个平平无奇的相框
  有时十岁的我在镜中探探头  梳着两只羊角辫
  有时十八岁的我瞪大了双眼在镜中描摹
  描摹又擦掉  她在学习化妆
  有时二十五岁的我扭过身去  看看新买的西装
  每一面镜子都带给我不同的新貌
  大多时候  我并不去看这些镜子
  房间里有太多镜子是可怖的  但很明显
  它们来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
  十岁女孩的眼睛永遠是明亮亮的
  十八岁女孩的发色总是在变  也总是
  那么欣喜和愉悦
  有些时候  镜子里的人也在难过也在哭泣
  但在她们的故事里  我总归是比较年轻
  她们并不互相交流  也不曾与我对话
  她们只是活在她们的世界里正在做她们
  在镜前做着的事——这已足够让我心烦意乱
  有些故事因为太欢快我不愿去回忆
  有些故事因为太痛苦我不愿去想起
  但我无法与她们分手只能容忍她们飘来荡去
  否则我将无法成为这世上的任何一个谁
  在忙碌的白天我还可以无视她们
  但在夜的黑暗中  她们晶莹地反光  熠熠生辉
  ——我年轻的时候也太亮了
  为了与她们匹敌  我试着再度充满渴望
  直到我的脸上出现一道燃烧过的灰烬
  就连泪水也已经不会重新洗亮双眼
  而是打磨出一张僵硬的脸
  ——时间
  周 末
  每当我回到家里
  就如一条尾巴,如小小孩童
  紧紧跟在母亲身后
  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
  有时无言,有时喋喋不休
  我们讲曹雪芹,讲王维,讲印象派
  讲普拉斯,毕肖普和玛丽·奥利弗
  讲最近发生的新鲜事
  ——大多是我的
  一壶水咕噜噜在茶桌上沸腾
  我们愉快地紧紧偎坐在一起
  看纪录片《苏东坡》,听一堂线上讲座
  总之就是这样,有时是别的什么
  母亲总会渐渐睡眼迷离,毫无意外
  偶尔,我也会堕入梦乡,在她的身侧   温宁,飘浮在房间的上方
  恰如飞虫萦绕著灯光
  苏笑嫣
  名字  一种代表和指向  进而成为规定
  但它不是我  它也许是我体内的
  另一种虚空
  过去的岁月在记忆中生长
  并缓缓改变或隐去样貌
  当我怀疑
  也许我是一个接受了许多记忆的
  别的人
  如果扔掉坐标  在时间的最初
  成为一个新生儿
  另一个人会再次成为这个名字
  我对我的陌生就像
  看着一个熟悉的简单汉字
  但突然觉得它不像
  若我恻隐 大地还能冒出众多头颅
  林间褶皱起伏  掏出自身流水如往昔岁月
  草色之下  遍地是不可辨别的苦味与姓名
  有树倒折  腹内空空  但枝叶尚且绿着
  喊不出疼  也无从听见它内心的回声
  光影斑布使枫叶明灭不定  有枫的地方
  必然有寺院庙宇  无人供奉的香火被
  篱笆与石阶孤立  睫毛上停留着倾斜的光线
  你垂下金色的眼睑  又重新步入往事的脚印
  不断向下开垦的事物伤痕累累
  大青沟  坐落在人间荒漠之上  独自建筑着绿洲
  依旧有自然的垂怜:在沟谷内放入风
  在水曲柳下安置几只松鼠
  若我迷路  就能找到自己死而复生的荒草
  若我恻隐  大地还能冒出众多头颅
  鱼
  无论气温升得多高,依旧手脚冰凉。
  我的罗衾冰冷,覆满梨花。
  皮肤留不下任何温度。热水流过
  就只是流过。他人的体温也一样。
  夜夜,我是一尾通体幽蓝的鱼。
  蓝色血管透明,流动海洋。
  玉石般的凉。孤独弹破脆弱,
  如独语消失于寂海深处。黑暗与虚无——
  那广袤,
  那致命。
  苏笑嫣 蒙古族名慕玺雅,90后青年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研究生班,参加2018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诗潮》《诗林》《青年文学》《民族文学》《作品》《鸭绿江》等报刊发表,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选本,并获多种奖项。出版有诗集《脊背上的花》,个人文集《果粒年华》《蓝色的,是海》,长篇小说《外省娃娃》《终与自己相遇》,长篇童话《紫贝天葵》。部分作品被译介至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中国台湾等。
其他文献
阿贝尔 1987年开始写作。作品刊发于《上海文学》《天涯》《花城》《大家》《人民文学》《中华散文》等文学期刊,入选多个选本。出版散文集《隐秘的乡村》《岷山札记》《白马人之书》《隔了河的会见》和长篇小说《老屋》《飞地》。先后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台湾第三十届《中国时报》散文奖、第六届四川文学奖、第六届储吉旺文学奖。现居四川平武。  岷山在她的主峰雪宝顶派生出最深的裂隙,从海拔四千米下切至一千米。这些原
期刊
从我出生起,某些东西就开始死去了。读书认字,学习思考,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从知善恶、辨美丑开始。只不过在最开始,我自以为万物皆善皆美。从我踏入屋后的小花园开始,每一样事物都闪闪发光,它们都拥有着美好的名字,我确信我与一切花草、雨露都有着某种联系,它们时常呼唤着我。我便想要回应,为了这份呼唤,写下了生命中第一句小诗,当我写诗时,它们仿佛总在那里,但当这些词语落在纸上时,它们便都消失。  “
期刊
我以为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想象力,卓尔能够写作,也是凭着这种天然的能力。她从小就是故事大王,一直记得她六岁时,我拉着她的小手走在雪地上,她一路上见什么就说什么,从一棵树、一块石头、一个脚印到影子、风、空气,实的虚的,真的假的,全部都融进了她的故事里,像拧开的自来水哗哗流淌,没完没了。她第一次写诗还是小学生,她坐在我接她下学的自行车后架上,脱口而出:早晨,一丝风儿把我叫醒/带我来到了后花园/我
期刊
张玲玲 1986年生于江苏,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17新荷十家。曾获2016年浙江省文学之星优秀作品奖,浙江百家内刊小说奖,并入选2016中国小说学会中篇小说排行。小说散见于《十月》《作家》《山花》《西湖》《小说界》等,曾被《中华文学选刊》《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  故事发生在我二十六岁那年。在上海读完大学后,我去了南京一家本地报社做时政记者,认识了当时男友。他比我大四岁,广东茂名人
期刊
神布道的傍晚  傍晚降临在潮白河,我牵着女儿的手  在河边散步  看到玫瑰色的光,落入河水  那些晕染的光芒,在悄悄扩散。  安谧、祥和  神秘的光在平静的水面上  扩散。涟漪荡漾  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又是一个  此起彼伏——  是鱼儿的舞蹈,它们欢喜、自在  飞身跃出水面,又迅速落回水中。  “它们或许是在甩子,早春正是鱼儿孕育之时”  我对女儿这样说时,牵紧了她的小手  这是神布道的傍晚。  
期刊
我和笑嫣是二十多年的文友了,如果說在我的身体孕育她的过程中也算的话,那就是二十七年了。我这样说的原因是,我从没教她写一首诗、一篇文章,这些都是她自己在几岁的时候就拿着笔去涂鸦的事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她玩乐的一种方式。她的童年最喜欢做的就是听我讲故事,当我想摆脱她对我的“纠缠”时,就开始教她读拼音、识字,这样,她每天就不再纠缠我讲故事,而是说:妈妈、妈妈咱们学习了,咱们学习了。笑嫣在不到三岁时
期刊
琬 琦 70后,广西容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签约作家,广西作协“1+2”工程培养对象,曾获《诗刊》全国同题诗大赛一等奖、《广西文学》“金嗓子”广西青年文学奖、《红豆》年度佳作奖,曾在《作家》《小说界》《长江文艺》《作品》《诗刊》《星星》《天涯》《广西文学》等杂志上发表作品,诗歌入选多个选本。出版有诗集《远处的波浪》。  一  每每午睡起床,带着一丝慵懒出门,车子像陷入自动驾驶状态,机械地在
期刊
刘 军 70年代生,笔名楚些。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散文批评家,现居开封。曾策划全国农民散文专辑、河南青年散文专辑、女性散文专辑、小众公号河南散文专辑等,曾任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何景明文学奖评委。  鸟类作为动物的一个庞大的支系,它们借助翅膀的力量,飞翔于人类的头顶之上。在原始文化孕育阶段,它们与星辰及自然的巨大之物(岩石、树木、动物躯体、河流等)一道,构成了图腾时代的崇拜对象。这一点,在
期刊
梁超然 1936年出生于香港,广西岑溪市人。196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廣西民族大学及西北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会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副主编。《唐代文学研究》柳宗元研究会会长。著作主要有:唐代文学考论,代表作《唐才子传校笺》(合作,为第二作者);文学评论,代表作《鲁迅柏杨异同论》《坛外杂话》,多发表于《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
期刊
我总会想起在我十来岁的平常的一天,那一天我和妈妈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她正在写诗,我出于无所事事也拿起笔来。那天我的诗写的就是这个情景,诗题也就叫作《在写这首诗时》,诗中我写到妈妈头发上的灯光,以及她的笔尖在纸页上的跃动,这首诗为我记录和凝固下了那个时刻,使得这样的记忆在多年后仍如此温情又如此清晰。毫无疑问,在一种自然而然间,妈妈与诗歌的联结在童年的我的身上产生了某种延续性。但事实上,妈妈从来没有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