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层层提升,实现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二轮复习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地理二轮复习的进行,一直以来是让广大教师“头疼”的话题。很多教师认为,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并具备一定学科技能,第二轮复习重点是进行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实际情况没有预料的那样“出色”,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掌握并不牢固,知识网络覆盖也不全面,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欠缺。最突出问题学生个体差异,是二轮复习中的主要“拦路虎”。基于上述现状,使得很多学校的地理二轮复习沦为“鸡肋”。有的学校二轮复习逐渐“变味”,变成一轮复习的延续和重复,变成了第二遍“炒冷饭”。有的学校干脆不搞二轮复习,直接把一轮复习进行到底。
  笔者认为二轮复习的定位应是查缺补漏 思维建模 能力提升。二轮复习不应面面俱到,而是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二轮复习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零散知识进行梳理,让互相联系并有逻辑关系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二轮复习进行思维建模,能整体而立体的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产生背景、针对性对策等,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二轮复习须解决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满腹经纶”能够变成实在的解答技巧和能力,变成试卷上的分数。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复习时,进行了如下教与学的环节设计。
  二、二轮有效复习的途径初探
  1.杜绝“主次不分”,搞清学生“缺什么”
  (1)锁定考纲、关注高考,增强复习针对性。梳理近年江苏高考地理中出现的知识点,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见表1。
  (2)以学定教、暴露问题,提高复习有效性。基于学生课前完成知识体系的完善与课前摸底训练,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课前复习暴露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与能力提升。表2是学生课前基础摸底训练选择题得分率;表3是学生课前预习暴露出的问题。
  2.杜绝“面面俱到”,课堂“对症下药”
  环节一:查漏补缺
  (1)概念辨析:环境问题与生态破坏;荒漠化与沙漠化。
  (2)图像分析:读图1分析图中各点所在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说出判读依据。
  (3)基础演练(部分):图2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3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 经过调整,该县把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主要用于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农田作物
  参考答案:B、B
  设计思路:针对课前暴露出的知识欠缺,设计两组概念辨析与图像判读分析,并针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基础训练,从而达到差缺补漏的目的,并为后续能力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环节二:思维建模
  (1)感悟真题:课前摸底训练中得分较低的一组题。
  (2013年海南卷)图4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的由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龙祥岛属闽江下游第三大岛,岛上湿地连片,是福州最自然最生态的城市湿地。2013年2月7日螺洲大桥贯通,龙祥岛面临大开发,土地价值连续上翻。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福州各类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除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巴渝民居吊脚楼是重庆先民巴人的伟大创造,是巴渝民居的代表,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吊脚楼是非常适宜山地、丘陵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的智慧和技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拘一格,皆与山水融为一体。巴渝民居吊脚楼传承了巴渝历史和文化。  一、卢作孚纪念馆的建筑营造价值  1.防震效果好  北碚的吊脚楼以穿斗式木结构为主。首先,木材具有柔性和弹性,木构架中的节点普遍使用榫卯构造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气象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本节内容是能源资源的开发。按照属性分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主要为煤、石
摘要:制定弹性导师制有利于促进本科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强化引导学生主动合理选课并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框架,更好地实施学分制。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模式;弹性导师制  一、导师制研究的背景  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均实行了学分制管理,该模式可以让学生在选课上有一定自主权,也便于学校网络管理。然而,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复杂性,让刚刚经历高中学习方式步入大学的新生无所适从,对学分制管理模式、人才
摘要:探究教学是一种与讲授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地理课堂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兴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激励性原则是地理课堂探究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探究教学;基本原则;地理课堂  一、兴趣性原则  地理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就其内涵而言,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
摘要:丰富的素材资源,开阔学生眼界、充实课程内容,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经典素材,为一线教师开发与利用新素材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考。  关键词:挖掘;素材资源;中图版  一、由经典图像综合分析人文现象  中图版必修2教材第34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图1)是综合性较强的素材资源,涉及教学内容有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进程和问题、不同等
摘要: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针对河南省部分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专业化知识结构、专业化能力水平、专业化发展意识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为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
一、直击高考(表1)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图1)  1.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2)  图形解读: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五大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图2反映出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
一、细化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的“必修课”。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制定本节教学目标如图1。  二、剖析经典图像  *人教版P42图2.30 VS 中图版P90D  图像解读:人教版地图中包含内流区、外流区、界线的图例,根据颜色对比,学生能迅速找到内流区、外流区,能根据活动要求找到主要河流,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