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来源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农民工的技能、综合就业素质和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不仅使他们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在分析阐述现代中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新生代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与不足,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路径、机制与政策。
  引言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工作生活,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对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亿人, 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0.6%,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1%。现今农民工已不单单指进城做工的农民,也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以及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劳动力。新型农民工也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成为我们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社会发展大趋势,我们把其称为新生代务工人员。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办法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但仍存在的较多问题。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仍占三分之二的比重,从业层次较低、更换工作频率较高的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最小。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是中国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的戰略选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推动力,通过互联网改造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就业与学习的渠道,为普通务工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遇。鼓励进程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需要互联网教育功能的助推。
  “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的相加,它的本质是知识的碎片与重构,是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互为补充,“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为新生代务工人员的培训提供了契机。
  二、新生代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分析
  1.缺乏管理机制
  目前的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自上向下推动,培训的政策从总体上看尚属缺失状态,有许多乡镇并没有制定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的培训规划。在现实中,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出自多个部门、条款分割较散,形成了各自为政的情况。社会机构出于商业利益,普遍过于注重培训人数、次数而忽略培训效果和质量,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与企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不一致,结果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些问题解决,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质量评估管控和监管体系。
  2.培训时间难以协调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部门主要有农业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高等职业学校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机制,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统一培训体系,使得培训的效能低下。培训地点和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参加职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必要的、正常的休息尚且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有时间接受培训了。
  3.高质量培训难以保障
  由于产业发展迅速,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普通培训课程与企业生产需要脱节,缺乏实践性。而为了保证师资、技术内容等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培训机构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这使得高质量的培训收费过高,外来务工人员难以承受,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低。同时,由于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意识不高,多数外来务工人员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信息渠道都是口头相传的方式。
  4.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开发缓慢,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尚未健全,在提供信息、就业培训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大多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有序培训格局。
  5.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低
  企业作为最有条件开展职业培训、最具有评估培训效果的单位,多数企业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只要能够进行简单的劳动操作即可,很少参与对外来务工人员如危机处理、质量自检等更深层次的职业培训,寄希望于直接从社会上招收到有高职业能力的外来务工人员。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最大利润,在对培训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过程中,企业往往不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深入全面的培训。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所从事的岗位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作业持续性需求高,企业因保障生产而难以有足够精力进行过多培训。另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更加强调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而没有为用工单位提供相应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企业消耗资源培训后的人员跳槽流动时,企业很难从劳动者处获得相应补偿。
  6.新生代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
  外来务工人员对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的意识较差,只注短期利益,宁愿当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又因不会经常学习,大多数农民劳动作业是以经验驱使,认为标准化职业培训对其的收入无法产生直观影响。
  7.新生代务工人员对职业技能培训热情不高
  当前,新生代务工人员培训主要采用的是大班集中授课式,采取传统教学的讲授法,即“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忽视新生代务工人员的生理、心理以及学习特点,普教化倾向严重,课程不能紧密贴近新生代务工人员工作实际,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导致新生代务工人员所教非所用,难以激发新生代务工人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受长期以来农村培训教育工作结构单调的影响,新生代务工人员培训的课程仍旧徘徊于低层次的文化教育和低层次的职业教育,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层次培训很少。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提高新生代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訓工作的对策建议
  1.有针对性的对新生代务工人员进行分析
  针对移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对新生代务工人员移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情况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追踪和更新,对包括本群体中互联网使用人数、学历、性别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心理动机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全面了解这一群体移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情况,解决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等。
  2.加强社会对新生代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
  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让新生代务工人员群体不再边缘化,帮助他们适应互联网社会生活发展进程。首先,社区应加强对本社区长期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进行人口登记和基本信息收集,通过国内联网的方式将外来务工人员信息入网便于其迁移时的信息检索。其次,工会、NGO等社会组织也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帮扶,通过互联网向新生代务工人员群体定期普及卫生健康、权益保障、网络技术等知识,以开办讲座、发小册子、组织捐赠衣物等方式贴近这一群体。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为新生代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互联网设备等,包括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等,组织员工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加强对其精神生活的关心,也使其在繁重的劳动之后能通过放松和交流缓解压力。
  3.提高人员整体的媒介素养
  社会应针对新生代务工人员移动互联网的接触和使用情况,提高他们整体的媒介素养,增强其辨别、选择移动互联网信息的能力,提高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意识。政府应联合一些公益组织、学校等机构主体,定期深入新生代务工人员聚集区,宣扬互联网的益处和使用方法,引导其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教授新生代务工人员电脑办公自动化方面的一些知识。利用新媒体,公正、客观的还原新生代务工人员群体的形象特征,消除城市人群对其产生的刻板印象,为新生代务工人员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上网环境。
  4.善用短视频形式宣传技能培训内容
  如今在有条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即使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人群也普及使用了智能手机。“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应用是他们日常的网络休闲娱乐手段,观看短视频是他们最主要的在线娱乐方式。一方面,可以将职业培训的宣传内容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传递给新生代务工人员,通过简洁轻松的方式增加他们的对职业培训的认知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将标准化操作、安全规范、专业技能等适合线上教授的培训内容制作成分类、分系列的短视频,作为线下培训的补充延伸。此外,企业和相关培训主体在完善培训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借用短视频对优秀职工人员的日常工作、个人风采等进行网络展示,以此相关务工人员进行激励。
  5.为新生代务工群体开发专门网站或软件
  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鼓励社会和个人开办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网站和软件。未来这类有针对性的网站或是APP在建立过程中,应该尽量贴近群体上网心理和动机,将娱乐与学习、求职、文化等有用信息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并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维权、信访渠道不畅通等现象,在网站或APP中建立农民工维权通道,为其权益保障等提供便利。切实针对个性化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 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答疑、个人专属学前诊断报告、个人专属学习计划等多种个性化学习模式,为学员排疑解惑,促进学员知识水平的提高。
  总结
  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外来务工人员在融入城市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自身职业素质与实现需求的差异,而借助互联网手段改善职业技能培训,并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从个人到政府和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共同协调才能有效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欣.人生规划与媒介驱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D].2014.
  [2] 郑素侠.《媒介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J].2012.
  [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J].
  [4] 郭菲、张展新.流动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三群体研究[D].2012.
  [5]谭磊,罗昕颖.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嵌入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6]萧子扬,叶锦涛.大都市农民工的“城市黏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4):32-49.
  基金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202010876034)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4[公共管理] 0401[教育学]
  主题:职业培训 务工人员
其他文献
【摘要】进一步加强实施具备实效性的初中数学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学生的学习是连贯和持续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学生在后期学习以及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积极探索多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其中,借助先进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策略  新课改
期刊
【摘要】语法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关键以及难点,需要教师更加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法意识,从而使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语法意识,以便于今后的运用。小学是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应当重视学生语法意识培养。基于此,本文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法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知识;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语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常规的课程教学内容之外,也要求教师注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理念,包含了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個性品质、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于此,教师应该顺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将课外阅读与多个素养维度相整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学。下面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来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比较快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高中信息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创客背景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这样也能够将教育和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期刊
【摘要】听力教学是小学英语阶段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项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初接触英语的阶段,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本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认为过早地开展听力教学对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忽略了“听”的过程是学生吸收英语知识最为关键的途径。因此如何从当前听力教学的现状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任务之一。 
期刊
【摘要】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影响着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师德以及教学技术等因素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以往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不能满足高校对教师的发展需求,为此,针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专业化发展策略,以促进大学外语教师的全面化、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大学外语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发展策略 
期刊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话题,“职教20条”的出台及混合式教学比赛更是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落地。笔者根据本校开展的混合式教学试点工作情况,将中职语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尝试进行混合式教学,拓宽中职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其所学、学其所用、用其所学、教学用三位一体”的语文“金课”。  【关键词】中职语文;
期刊
【摘要】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以美化班级为内容的物质文化建设,以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以点带面 自主管理 文化建设  一、重视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1.黑板报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育环境的和谐,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的本质是利用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量的目标,配合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成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恰当的引导与阅读习惯能辅助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更有效地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目标。下文将详细分析何为思维品质,并对现阶段部分教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利用群文阅读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挖掘练笔素材,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深入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才能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练笔;文本;习作  
期刊